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0篇
  免费   568篇
  国内免费   544篇
林业   788篇
农学   496篇
基础科学   47篇
  379篇
综合类   2379篇
农作物   391篇
水产渔业   734篇
畜牧兽医   532篇
园艺   107篇
植物保护   97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203篇
  2019年   216篇
  2018年   189篇
  2017年   243篇
  2016年   251篇
  2015年   246篇
  2014年   284篇
  2013年   288篇
  2012年   410篇
  2011年   408篇
  2010年   323篇
  2009年   337篇
  2008年   331篇
  2007年   339篇
  2006年   293篇
  2005年   283篇
  2004年   192篇
  2003年   178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93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杨桃园桔小实蝇种群数量动态具有明显的规律,且与杨桃果实的成熟期密切相关。通常3月实蝇种群数量开始上升,4月~10月为发生盛期,其间出现3~4个发生高峰,11月次至年2月虫量较低。桔小实蝇对杨桃果实的成熟度具明显选择性,偏好硬度(成熟度)在89度以下的果实。单个果实中约有6个产卵孔、30头幼虫,杨桃从被害到落果时间长度一般为9d。经分析,发现产卵孔数和落果中的幼虫数量、产卵孔数与落果时间长度之间显著相关,建立了两者间关系方程。在以上研究基础上,确定了杨桃园桔小实蝇防治的一些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992.
南岭是广东的屏障和南北动植物的起源和分化中心,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巳发现50种眼蝶,其中分布在东洋区有44种,占总数的88%;东洋区与古北区共有种5种,占10%;跨区系分布的占2%。今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使南岭海拨500~1000m森林生态遭受严重破坏,许多野生动物被冻死,眼蝶只发现14种,与常年相比,见到的种群仅为常年的28%,种群密度则不到常年的10%。  相似文献   
993.
额济纳绿洲胡杨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一道桥、二道桥、三道桥、和四道桥的胡杨自然保护区内设置9个10m×10m样地,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并对胡杨(Populus euphratica)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胡杨的种群结构为衰退型,幼苗、幼树和中龄树数量较小。额济纳胡杨种群整体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随着径级的增大其分布格局呈现规律性变化,幼小植群呈强聚集分布,大树倾向于随机分布,中龄树和成年树由聚集分布向随机分布过度。  相似文献   
994.
基于综合承载力的区域适度人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可持续发展目标条件下,适度人口取决于生态、经济和土地等多要素的综合承载力。本文探讨了适度人口的计算方法和模型,运用该模型对吉林省1978-2002年的适度人口进行了测算,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探讨其形成原因,提出解决对策。但适度人口是动态的,是生产力的函数,土地承载是基础,经济承载是关键,生态承载是限制,本文未曾寻求到既能提高区域适度人口数量,又不对区域生态系统产生破坏与影响的土地、经济和生态承载人口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临界点,这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995.
天山北坡经济带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分布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口分布与经济分布的最基本属性是不均衡性,人口与经济的空间集中化是区域发展的内在规律。本文从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出发,通过对天山北坡经济带人口数量、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等因素与经济发展相关关系及动态演进的多方面分析,为天山北坡经济带进一步实施人口与经济空间集中化战略,建立起人口、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区域格局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与对策。  相似文献   
996.
中国境内松江鲈鱼群体遗传变异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召腾  刘至治  潘连德  蒋鑫 《水产学报》2012,36(7):1042-1048
运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中国境内松江鲈鱼浙江(Z)、山东(S)、河北(H)、辽宁鸭绿江(Y)等4个不同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引物15个,对每群体各30个个体进行分析。每引物的扩增条带为6~17条,共得到有效位点181个,其中多态位点136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5.14%。4群体中,H群体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i氏基因多样性、Shannon氏信息指数及多态位点百分率为最低,分别为1.258 5、0.153 0、0.2322、49.17%;而Y群体的相应值为最高,分别为1.479 4、0.277 7、0.411 2、74.03%;Z和S两群体的值明显高于H群体、略低于Y群体。若将4群体作为一个整体,则总的Nei氏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69 1、Shannon氏信息指数为0.400 9,显示松江鲈鱼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31 3,基因流(Nm)为3.309 4,表明松江鲈鱼群体间存在中等程度的遗传分化和一定程度的基因交流。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在总的遗传变异中,85.54%的变异来自种群内个体间,14.46%的变异来自种群间;同样,群体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的遗传分化(P<0.01)。根据群体间Nei氏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A树中,Z群体首先与S群体聚类、再与Y群体聚类,呈现出从南向北的地理分布格局,但H群体却单独为一支,与其他群体间的距离较远。  相似文献   
997.
陆化杰  陈新军 《水产学报》2012,36(7):1049-1056
根据我国鱿钓船2007、2008和2010年在西南大西洋作业期间采集的3 462尾阿根廷滑柔鱼样本(其中2007年308尾、2008年262尾、2010年2 892尾),利用耳石微结构研究了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的日龄、生长和种群结构。结果表明,阿根廷滑柔鱼生命周期大约为1年,渔获物主要由冬生群(6—7月)和秋生群(3—5月)组成,不同年份捕捞群体有差异。不同产卵群体、不同性别的阿根廷滑柔鱼胴长和体质量生长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冬生群,雌、雄个体胴长的生长方程分别用指数和线性函数来拟合为最适,体质量生长方程则分别用幂函数和指数函数来拟合最适;秋生群,雌、雄个体的胴长生长方程分别用指数和对数函数拟合为最适,体质量生长方程分别用指数和对数函数拟合为最适。随着日龄增加,阿根廷滑柔鱼胴长和体质量相对生长呈现下降趋势,绝对生长率则呈增加趋势,同一日龄段内,雌性个体的胴长与体质量生长率都稍大于雄性个体生长率。  相似文献   
998.
斑点叉尾鮰基础群体生长和存活性状遗传参数估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估计了斑点叉尾基础群体(G0)体质量、体长和存活性状的遗传参数,为制定育种目标、综合选择指数和选择方法提供基础参数。实验利用5个斑点叉尾引进群体,通过双列杂交和巢式交配设计,产生全同胞和半同胞家系。每个家系内的稚、幼鱼经过中间暂养、个体标记等阶段后,混合放入一个池塘进行生长和存活测试。利用两性状动物模型和公母畜阈模型分别估计生长和存活性状的方差组分和遗传参数。通过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估计所有个体生长和存活性状的育种值。斑点叉尾基础群体收获体质量和体长遗传力分别为0.41±0.074和0.32±0.064,属于高遗传力水平,并且统计检验显著(P<0.05)。尽管在两性状动物模型中设置标记体质量和标记体长作为协变量进行校正,但是由于加性遗传效应和共同环境效应混淆在一起无法剖分,遗传力估计值偏高。收获体质量和收获体长的表型和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93和0.97,表现为高度线性正相关。存活性状的遗传力为0.037±0.016,表现为低遗传力,但统计检验仍达到显著水平(P<0.05)。家系生长(收获体质量和收获体长)和存活性状育种值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65和0.100,表现为低度线性遗传正相关,并且统计检验不显著(P>0.05)。因此在制定育种方案时,生长和存活性状都可纳入育种目标,利用多性状选择指数方法同时选择。  相似文献   
999.
长牡蛎3代人工选育群体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庆志  李琪  孔令锋 《水产学报》2012,36(10):1529-1536
进行群体选育时,因近交机率增加和有效亲本数的减少,可能导致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下降,进而引起选育群体的性状衰退。为监测长牡蛎人工选育群体在选育过程中的遗传差异,实验应用微卫星DNA标记对长牡蛎野生和人工3代选育群体及其基础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微卫星10个位点在所有群体中均表现出较高的多态性,6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范围为24.0~29.7个,期望和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925~0.956和0.724~0.809。与野生群体和基础群体相比,长牡蛎选育3代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和等位基因丰富度略有下降,但杂合度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哈迪—温伯格平衡(HWE)检验结果显示,60个群体—位点组合中47个群体—位点组合显著偏离HWE平衡(P<0.05)。Fis指数均为正值,平均范围0.152~0.233,表明各群体在10个位点上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杂合子缺失。各群体间Fst值的范围为0.008~0.025,遗传分化程度较弱。结果表明,连续3代的人工选育尚未明显降低长牡蛎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仍可以一定的选择压力对选育群体进行人工选育,从而保证长牡蛎的优良生长性状得到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1000.
对3龄、4龄和5龄兴凯湖翘嘴鲌(Culter alburnus)野生和养殖群体肌肉脂肪含量、脂肪酸含量以及部分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兴凯湖翘嘴鲌野生与养殖群体肌肉中均检测到18种脂肪酸,以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为主.野生群体肌肉饱和脂肪酸(S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