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32篇
  免费   1151篇
  国内免费   1055篇
林业   3047篇
农学   824篇
基础科学   638篇
  3267篇
综合类   5914篇
农作物   408篇
水产渔业   899篇
畜牧兽医   1461篇
园艺   355篇
植物保护   1125篇
  2024年   125篇
  2023年   424篇
  2022年   553篇
  2021年   616篇
  2020年   645篇
  2019年   741篇
  2018年   415篇
  2017年   633篇
  2016年   779篇
  2015年   607篇
  2014年   865篇
  2013年   932篇
  2012年   1157篇
  2011年   1192篇
  2010年   887篇
  2009年   949篇
  2008年   872篇
  2007年   932篇
  2006年   831篇
  2005年   721篇
  2004年   547篇
  2003年   512篇
  2002年   392篇
  2001年   321篇
  2000年   284篇
  1999年   183篇
  1998年   137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兰火长 《北京农业》2012,(18):117-119
分析生态林业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就如何以提高生态林业建设水平为抓手,促进生态林业建设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2.
家庭林场经营模式的优点,除了创新经营管理体制,解放农村生产力,调动广大林农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促进林农脱贫致富外,还在于该模式内涵丰富的生态文明价值理念,能够将生态文明价值观在代际间传递延续,指导生产实践,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永续发展,这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美丽中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作用和深远的影响意义。本研究在阐明家庭林场内涵丰富的生态文明价值理念的基础上,阐释了发展家庭林场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并针对目前家庭林场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3.
唐军 《林业建设》2013,(5):39-42,38
本文从白龙江主要流域的生态现状入手,着重介绍和分析了白龙江流域迭部国有林区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主要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4.
生物钟是生物的计时机制,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列所决定,使行为、生理和新陈代谢的内部循环与外界环境周期性同步。本文就生物节律系统、生物钟的调控基因、生物钟对营养生理代谢和消化器官的调控以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5.
对全国葶苈子药材的生态适宜性开展评价,为优质葶苈子药材的栽培与选育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网络资料查阅和实地采集,收集了葶苈子药材共839个样点信息,其中播娘蒿430个样点,独行菜409个样点,综合55个生态因子,应用GIS和Maxent模型分析葶苈子药材在全国的生态适宜性分布。建立的Maxent模型预测效果良好(训练集和验证集特征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9),影响全国葶苈子药材生态适宜性的主要环境因子是降雨、温度、海拔、酸碱度、植被类型、土壤亚类等;全国内中药葶苈子最适宜生境主要集中在河北、河南、山西、山东、陕西、宁夏、甘肃南部、四川西部等地。对葶苈子分布区进行了生长等级划分,为葶苈子药材资源的调查研究、人工种植、划分优质产地、资源调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6.
王树青  徐义  杨坤 《草业科学》2021,38(8):1650-1656
草原作为重要的生态资产与生产资源,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在草原牧区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草地生态保护、修复和助力牧区精准脱贫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为例,通过历年统计数据和查阅年鉴等方式获得相关资料,对两轮补奖政策实施效果进行梳理,从补奖政策资金、草地生产力及载畜量、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分析了政策实施前后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两轮补奖政策实施后,天祝县草原生态环境逐步恢复,草地生产力达到2 162.28 kg·hm–2,相比补奖政策实施前提高了45.4%;2)畜牧业生产方式不断转变,理论载畜量增长了42.98万个羊单位,相比补奖政策实施前提高了54.3%;3)农牧民人均收入从补奖政策实施前的4 012元增加到8 265元。遵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为进一步加强草地生态恢复,建议:1)在平衡禁牧下农户收入水平和生态补偿资金投入的基础上确定草原补奖补偿标准;2)加快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加大产业扶持力度,积极发展特色农牧业;3)建立健全放牧禁牧制度,科学制定草原合理利用计划。  相似文献   
127.
柳福智  张迎芳  陈垣 《草业学报》2021,30(7):148-156
本研究以甘草无菌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分析50 mmol·L-1 NaHCO3 胁迫下外源海藻糖对甘草幼苗生长量、叶绿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50 mmol·L-1 NaHCO3 胁迫显著降低了甘草幼苗的生长量、叶绿体色素含量、K+ 浓度、抗氧化保护酶(SOD、POD、CAT)活性和总黄酮含量,显著提高了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Na+浓度;施加15 mmol·L-1 海藻糖可显著提高甘草幼苗的生长量,提高叶绿素含量、K+ 浓度和总黄酮含量,降低丙二酸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Na+ 浓度,并且提高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因此,NaHCO3胁迫下施加外源海藻糖对甘草幼苗生长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可以增强甘草的抗碱能力,促进甘草幼苗生长。本研究为外源海藻糖提高甘草耐碱性和揭示其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8.
任军  石遥  刘方  田蓉  刘兴 《草业学报》2021,30(8):86-97
为明确锰矿废渣堆场重金属污染及优势草本植物重金属吸收特征,对贵州省典型锰矿废渣堆场的重金属污染风险进行了评价,并调查研究了锰矿废渣堆场草本植物的类群及重金属吸收特征。共采集优势草本植物18种,隶属11科18属,菊科和禾本科为优势科。对18种草本植物体地上部、地下部及其生长基质中Cr、Ni、Cu、Zn、Cd、Pb和Mn 7种重金属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锰矿废渣堆场重金属污染空间变异较大,Mn污染最严重,其次是Cd,属于Mn、Cd复合型污染。计算了草本植物对7种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系数、转运系数,并对18种草本植物进行了聚类分析,综合分析了草本植物重金属吸收特征,结果显示,看麦娘对Cd富集系数达22.49,对Cd有较强的富集能力;五节芒、商陆对Cr、Ni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和转运能力;风毛菊和夏枯草对锰矿废渣区多种重金属均表现出较强的富集能力和转运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锰矿废渣堆场主要为Mn和Cd污染,矿区本土自然生长的优势草本植物可作为生态修复的首选植物。  相似文献   
129.
常明 《草地学报》2021,29(6):1286-1293
为了解火烧对植物群落结构和植被恢复速度的影响,本研究以甘肃省皇城羊场亚高山草甸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5月进行了火烧试验,并分别在2017,2018及2019年的5月(返青期)、7月(生长期)和9月(生长末期)测量了该区域火烧样地和原生样地的植被覆盖度、群落多样性和裸地百分比等指标。结果表明:2019年5月后火烧样地与原生样地间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间差异不显著;火烧后引起的植物结构变化是短暂的,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甚至消失,恢复时间大约16个月左右;同时火烧改变了物种组成,其中在火烧样地中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和锐果鸢尾(Iris goniocarpa)逐渐消失,而鳞叶龙胆(Gentiana squarrosa)和火绒草(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es)逐渐出现。本研究说明春季火烧对亚高山草甸植物组成和结构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作为亚高山草甸管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0.
蛋鸡养殖期间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求有所差异,为更好地满足不同阶段蛋鸡的生长需求,应对饲料配方做出动态化调整,加强营养调控技术的研究。通过对饲料配方进行科学调整,能保证营养供给更加充足,更加均衡满足蛋鸡生长需求,保证蛋鸡健康生长,减少饲料成本,提高饲料利用效率。该文主要论述蛋鸡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调控技术,并提出完善蛋鸡营养调控技术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