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6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295篇
林业   70篇
农学   165篇
基础科学   205篇
  418篇
综合类   708篇
农作物   148篇
畜牧兽医   45篇
园艺   41篇
植物保护   25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66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01.
土壤中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研究了农田和日光温室2个生态系统土壤中可溶性有机氮(SON)的含量及施肥和栽培模式对其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农田和日光温室土壤中SON的含量平均分别为39.19 mg kg-1和320.16 mg kg-1,分别占可溶性总氮(TSN)的80%和73%,说明SON是土壤氮素中不可忽视的氮素组分。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中SON的含量及其占TSN的比例的影响因生育时期的不同而异。覆草显著增加了小麦拔节期0~5 cm土层土壤中SON的含量,覆膜各土层SON含量均较常规模式有所提高;开花期覆草和覆膜模式土壤中TSN和SON含量较拔节期的显著下降。施用无机氮肥对土壤中SON的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2.
黑膜覆盖控制黄瓜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的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土壤线虫含量、根结级别和黄瓜生长与产量等方面分析了黑膜覆盖控制黄瓜根结线虫的效果。结果显示,黑膜覆盖消毒并经过一个黄瓜生长季以后,土壤5、10、15、20、30cm线虫数量比对照减少26.9%、13.9%、2.9%、1.9%和0.9%。控制效果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同时植物寄生线虫数量减少5%。根结线虫主要分布在0~30cm土层,占总量的97.7%~98.5%。从对根系的危害来看,覆黑膜后黄瓜根结线虫的发病程度比对照明显下降,为害为Ⅰ级,而对常规药剂消毒的植株根系为害达到Ⅳ级。黑膜覆盖消毒不仅使黄瓜产量提高6%,畸形瓜率下降(黑膜覆盖下畸形率为10%,对照为60%),而且成本比药剂消毒低57%。尽管黑膜覆盖消毒对土壤线虫含量的控制效果不太理想,但从黄瓜生长和产量以及根结着生来看,其控制效果仍然优于药剂消毒。这说明黑膜覆盖主要以降低线虫活性和侵染能力、推迟侵染时间为特征。初步得出结论,经过40d黑膜覆盖消毒可有效控制黄瓜根结线虫的发生及危害。  相似文献   
103.
利用沈阳农业大学长期定位试验站裸地和覆膜的不同施肥处理(不施肥、单施氮肥、有机肥、有机无机肥配施)及其附近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探讨了不同施肥处理和覆膜对整个生长季的棕壤Olsen-P剖面(0—100 cm)分布及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地棕壤各施肥处理土壤剖面Olsen-P含量均表现为0—20 cm和60—100 cm大于20—60 cm;而自然草地、自然林地棕壤Olsen-P含量则随深度加深(0—100 cm)而逐渐增多。施用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的Olsen-P含量在60 cm土层以上均远大于不施肥或单施氮肥处理;覆膜后不施肥、有机肥、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土壤0—40 cm土层的Olsen-P含量略有降低(0—20 cm土层有机肥处理除外),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施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是补充土壤Olsen-P的有效措施;但施肥时应深施以补充表层以下土壤Olsen-P含量。覆膜未对本研究的棕壤Olsen-P含量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4.
麦草与地膜覆盖对玉米田间生态环境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麦草与地膜覆盖栽培措施对玉米田间生态环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麦草与地膜二元覆盖可降低作物冠层温度1~2℃,显著减少玉米田间土壤水分蒸发,对土壤具有一定的保温作用,并能明显提高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5.
覆盖与间作对亚热带丘陵区茶园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亚热带丘陵区红壤幼龄茶园经过4年稻草覆盖及间作三叶草田间小区试验,对土壤剖面分析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及间作三叶草均能明显增加土壤表层有机C、碱解N、有效P.增加土壤微生物量C、N、P。剖面中土壤有机C、微生物量C、全N、碱解N、土壤微生物量N、全P、有效P、微生物量P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稻草覆盖影响到40cm土层左右,阃作白三叶草影响到20cm左右。0~20cm土层微生物量C/有机CT2〉T3〉T1,3个处理微生物量N/全N在1.02~2.74之间,微生物量P和全P比值在2.27~13.1之间。亚热带丘陵区红壤幼龄茶园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碳C、碱解N、微生物量N、有效P、微生物量P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与全N、全P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106.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以全膜不覆土穴播种植方式为对照,比较研究全膜覆土穴播对旱地冬小麦旗叶光合、抗氧化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处理提高了冬小麦灌浆中后期(花后20~35d)旗叶净光合速率(Pn)和叶绿素SPAD值,Pn高值持续期(PAD)和叶绿素SPAD值缓降期(RSP)比对照分别增加6.5d和5.8d。全膜覆土穴播也提高了灌浆初期(花后0~15d)旗叶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与对照相比提前5d达到峰值,且在灌浆中期(花后10~20d)依然能保持相对较高的蔗糖供应能力。全膜覆土穴播在灌浆中后期(10~35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表现较强的诱导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也比对照提前5d达到峰值,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始终低于对照。2种处理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在开花15d后急剧升高,但全膜覆土穴播处理的质量分数和变化幅度均低于对照。可见,全膜覆土穴播栽培的旱地冬小麦在灌浆期保持了较高的光合产物供应速率、较长的供应持续期、较低的活性氧产生速率和膜脂过氧化水平,因而后期产量和品质高于传统地膜栽培。  相似文献   
107.
地膜覆盖对玉米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李洪勋  吴伯志 《玉米科学》2004,12(Z1):066-069
地膜覆盖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栽培方式,在玉米生产中被广泛应用.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地膜覆盖对玉米生理指标的影响,表明地膜可以增加玉米叶面积系数、光合势、净同化率、光能利用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干物质积累等重要生理指标,从而提高产量.并对该研究方向的发展作了进一步展望。  相似文献   
108.
以6年生枳砧温州蜜柑为材料,研究在果实细胞分裂期、细胞膨大期以及成熟前期等3个时期进行地表覆膜对温州蜜柑果实品质和外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果实细胞分裂期和成熟前期进行覆膜,果实总糖、还原糖、VC的含量均高于对照,果实可滴定酸的含量以及果实纵横径、果皮重、单果重均低于对照,果实细胞分裂期覆膜使果实可食率高于对照,果形指数与对照无差异,果实成熟前期覆膜使果实可食率与对照无差异,果形指数低于对照;果实细胞膨大期覆膜,果实总糖、还原糖、可滴定酸的含量以及果实可食率低于对照,果实VC的含量比对照稍高,果实纵横径、果皮重、单果重以及果形指数均低于对照。果实成熟前期覆膜,可有效提高果实总糖、还原糖、VC的含量,降低果实可滴定酸的含量,从而提高果实品质,但对果实外观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9.
旱地小麦套种花生粮油双高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田试验表明,旱地麦田增施有机肥料,能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贮水能力;在花生套种垄上地膜覆盖,能起到保水、集雨、提温的效果,进而提高小麦和花生产量,覆膜越早效果越明显。因此,增施有机肥和进行秋季覆膜是旱地麦套花生取得粮油双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0.
蛋黄果果园覆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怒江坝7龄蛋黄果果园进行生草法(种植白喜草、铺地木兰)、覆草法(覆盖玉米秸秆、木豆枝叶)果园覆盖的田间试验,经过2004~2005年试验观察,结果表明果园覆盖处理在最干、热的5~6月,能明显降低果园空气和土壤温度,减小温差,提高相对湿度,生草处理的效应>覆草处理;提高和保持雨后土壤较高的含水量,覆草处理的效应>生草处理;显著提高土壤肥力,覆草处理的效应>生草处理。而观测的环境因素变化,有利于蛋黄果在严重干、热季节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