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1篇
  免费   337篇
  国内免费   547篇
林业   251篇
农学   765篇
基础科学   22篇
  263篇
综合类   1979篇
农作物   498篇
水产渔业   259篇
畜牧兽医   826篇
园艺   180篇
植物保护   652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206篇
  2021年   242篇
  2020年   213篇
  2019年   227篇
  2018年   181篇
  2017年   210篇
  2016年   262篇
  2015年   226篇
  2014年   268篇
  2013年   242篇
  2012年   348篇
  2011年   367篇
  2010年   314篇
  2009年   297篇
  2008年   315篇
  2007年   297篇
  2006年   226篇
  2005年   228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大豆油分含量SSR标记及QTL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油分含量是数量遗传性状。为了选育高油品种,有效利用高油基因和转基因研究,并使其广泛应用于育种和生产实践,通过构建群体,利用分子标记手段对油分基因在基因图谱上的位置进行了标记,结果表明,标记Satt491和油分含量相关,定位于E连锁群上。  相似文献   
72.
为探讨NO/cGMP信号转导系统对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催醒分子机理的调控,14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再分为早期催醒组、中期催醒组和晚期催醒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脑NOS活性和NO产量,ELISA测定脑cGMP含量。结果显示,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能明显地激活大鼠相关脑区的NOS活性和NO及cGMP产量,并且大鼠不同脑区NOS活性、NO产量和cGMP含量的变化趋势不仅与大鼠行为学变化相平行,还与不同时期表现出的催醒效果基本吻合。这表明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的催醒可能与激活特定脑区的NO/cGMP信号转导系统相关。  相似文献   
73.
回顾了近十五年来国内外对各科植物查尔酮合酶基因CHS分子进化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作者近年来对兰科植物CHS基因分子进化的研究结果,对兰科植物CHS基因分子进化和功能趋异的机制展开综述,揭示了植物中普遍存在的CHS基因分子进化以及伴随的功能趋异的现象和机制,初步探讨了CHS基因分子进化与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的关系。  相似文献   
74.
采用高效凝胶过滤色谱法,对肽粉、酵母核苷酸和自溶酵母粉三种肽类产品的相对分子量大小及分布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此三种产品的相对分子量分布范围集中在2000Da以下,寡肽含量丰富,其中含有一定量的游离氨基酸和氨基酸残基。该方法简便快捷、准确性高、重复性好,适合肽类产品分子量(<1 0KD)分布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75.
论述了RAPD技术的原理、意义及其在基因定位、遗传图谱的构建、亲缘关系和系统进化的研究、品种纯度的鉴定、体细胞杂种鉴定和目标基因的早期鉴定等方面应用于农作物育种的情况。由于RAPD技术简捷快速、花费少,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仍在基因组研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6.
近年来马铃薯晚疫病的重新暴发再次引起世界各国极大关注,特别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分子遗传学的研究,包括病菌基因组遗传、转录和物理图谱的构建,病菌致病的分子机制以及马铃薯-马铃薯晚疫病菌互作分子机制等。本文就近几十年来对马铃薯晚疫病菌在生物学和病理学,分子遗传学等研究方面作简要综述,并对其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7.
根据松材线虫(Bursaphlenchus xylophilus)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基础,以及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对松材线虫不同DNA区域,包括基因组DNA、线粒体DNA、核糖体DNA和卫星DNA研究做了综述,并分析、比较一些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松材线虫研究中的适用性,以及在生物防治研究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78.
福建马铃薯S病毒的分子鉴定及发生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福建省马铃薯S病毒(PVS)的发生与分布情况,对福建省马铃薯主要种植区的PVS进行了鉴定和普查.在利用电镜技术和传统生物学方法鉴定的基础上,克隆了PVS外壳蛋白(cp)基因,依据PVS外壳蛋白氨基酸序列建立了PVS不同分离物的系统进化树.研究表明,利用PVS 外壳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析可准确鉴定PVS,同时可分析不同分离物间的分子差异.利用病毒特异性引物和DIG标记的PVS cp基因为探针,分别利用RT-PCR技术和核酸斑点杂交技术(NASH)对PVS进行了检测,并对检测技术进行了改进.调查结果表明,PVS在福建省广泛分布,发病率最高可达80%以上,当地农家自留种可能是田间PVS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79.
陆地棉对黄萎病抗性的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陆地棉标准系TM-1和常抗棉2个陆地棉品种杂交并自交,获得109个F2单株及F2:3家系为作图群体,以SSR、RAPD和SRAP 3种分子标记进行抗黄萎病性状的分子标记筛选。结果从1611对(条)引物中仅筛选到70对(条)多态性引物,获得75个多态性位点并进行标记间的连锁性分析。75个标记构建了一个包括15个连锁群,全长535 cM的陆地棉品种间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1.15 cM,有27个标记不能进入任何连锁群。连锁群的标记数最少2个,最多6个;长度从1.0 cM到92.7 cM不等。对其F2:3家系的成株期抗黄萎病性状即平均病情指数的分布进行分析,显示其呈正态分布,进一步说明陆地棉对黄萎病的抗性为数量遗传;单标记分析及复合区间作图,检测出与抗黄萎病性相关的3个QTL,分别位于第3、5、6连锁群上,贡献率分别为14.15%、3.45%和18.78%。另外,对该群体生长过程中黄萎病不同发病高峰期的病情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0.
基于分子遗传标记技术的实蝇种群遗传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已用于分析实蝇的种群遗传关系,本文介绍了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在实蝇的起源、入侵、定殖、扩散及其他方面的研究进展,首次分析了我国实蝇种群遗传研究的现存问题并针对检疫性实蝇种群遗传关系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