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4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52篇
林业   66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46篇
  205篇
综合类   324篇
农作物   48篇
水产渔业   48篇
畜牧兽医   60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6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探讨了APEX(Agricultural Policy/Environmental eXtender)模型在淮河流域中上游的适宜性。将APEX模型用于淮河流域中上游监测资料较匮乏的3个径流小区,用日径流/产沙的实测值和模拟值校正和验证模型,用校正过的模型评价不同土地管理措施的长期水土保持效益(1981~2005)。在模型校正阶段,3个小区日径流量和产沙量的平均百分误差绝对值(APE)小于20%,平均纳希-苏特克利夫有效系数(EF)大于0.6,平均R2大于0.7;在模型验证阶段,3个小区日径流量和产沙量的平均APE小于12%,平均EF大于0.5,平均R2大于0.7,APEX模型可模拟出径流、产沙的日变异。在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结果中,与对照(休闲地)相比,管理措施2(林地-水平沟)的径流量平均减少37%,产沙量平均减少89%,管理措施1(林草混交-水平梯田)的水土保持效益要略低于管理措施2,构建水平沟、水平梯田以及增加地表植被是控制该地区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研究结果表明:APEX模型适应性强,可用于预测和评价淮河流域中上游不同土地管理措施下的水土流失,这为资料匮乏地区研究土壤侵蚀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工具。  相似文献   
92.
【目的】为干旱区提供冰雪资源的合理利用及灾害防治的科学理论不服务信息。【斱法】采取趋势分析法、相关性分析法,开展了2001-2017年积雪年内年际变化特征以及分布变化原因斱面的研究。【结果】①天山中段SCP(积雪覆盖率)年际变化呈"单峰"型曲线,6月到最小值,12月到次年1月达到最大值,从2月开始逐渐下降到最小值;从7月初开始SCP开始逐渐上升到最大值。②天山中段年际SCP呈减少趋势、春季的SCP变化呈略微减少趋势、夏季不秋季SCP变化均呈增加趋势、冬季SCP变化趋势跟全年年际SCP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且均呈减少趋势,最高值为98.6%,最小值出现在2009年为83.2%。③天山中段54.08%区域的SCD(积雪日数)呈减少趋势,其中4.36%区域呈显著减少趋势;45.92%区域的SCD呈增加趋势,其中3.03%区域呈显著增加趋势。④天山中段积雪不LST(地表温度)年际相关性呈负相关性比较明显,负相关占总面积的55.89%,主要分布在高海拔的天山山脉,博格达尔;34.98%区域呈极显著负相关,主要分布在伊犁河谷、天山南北坡地区不阿克苏、库尔勒、博斯腾湖流域周边。【结论】天山中段积雪时空变化丌仅是LST变化的影响,还受人类活劢和海拔高度差异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93.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结构的重大变迁,社会流动的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然而,这一问题尚未进入体育学术界的主流研究视野,特别是有关中学体育教师社会流动的研究还十分薄弱。以个案研究为主要方法,选取广州市公立与私立中学各3所,对其72名被调查对象的代际流动和代内流动进行了比较,并以“合理的社会流动是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机制”、“复制式社会流动与替代式社会流动”、“希望与现实的差距”、“加强法规制度建设,促进中学教师合理有序的流动”等几点思考替代了本文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94.
【目的】评估长江中下游冬油菜主产区化肥减施增效的潜力与区域适宜性,为该区域油菜产业减肥增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8年在江苏(高淳)、湖南(安仁)、湖北(沙洋)、安徽(休宁和当涂)四省(共5个地点)布置以有机肥(M)用量(0、2 250 kg·hm-2)和施氮(N)水平(0、90、135、180、225、270 kg·hm-2)为控制因素的冬油菜田间试验,分析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油菜产量、化学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并评估不同区域冬油菜最佳产量和施肥效益下适宜的有机无机配施技术模式及其减肥潜力。【结果】相比于单施化肥,增施有机肥显著提升油菜产量,增产幅度达7.7%—43.3%。以最高产量为目标,各试验点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推荐化肥氮施用量分别为:高淳195 kg·hm-2,安仁199 kg·hm-2,沙洋195 kg·hm-2,休宁179 kg·hm-2,当涂185 kg·hm-2。通过模型拟合发现各试验点达到单施化肥最高产量时,有机肥施用可替代26.7%—45.9%的化肥氮投入,且随着土壤基础肥力提高,化肥氮减施潜力增加。不同有机肥用量下,油菜化学氮肥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有机无机配施能够有效提高各氮肥梯度下油菜的化学氮肥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各试验点化学氮肥偏生产力增幅为24.4%—53.0%,化学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增幅为26.3%—89.9%。与不施氮处理(N0)相比,安仁、休宁和当涂试验点在施用180 kg N·hm-2并配施有机肥处理下增收效益最大,依次为8 915、10 358和6 569元/hm2;而高淳和沙洋试验点在单施化肥(225 kg N·hm-2)处理下增收效益最大,分别为11 252、8 500元/hm2。【结论】长江中下游部分冬油菜产区采用有机无机肥配施技术可实现减化肥氮26.7%—45.9%的同时提高籽粒产量、化学氮肥利用率及氮肥或有机肥增收效益,实现减氮增效。  相似文献   
95.
在分析建设河南省黄河中游防护林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依据该区的自然状况及林业建设发展方向,将河南省黄河中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划分为豫北太行山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经济林区,豫西黄土丘陵水土保持林区,豫西伏牛山北侧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区,平原农田堤岸防护林区四大区,分别阐述了各区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基本构想,并提出了防护林体系建设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96.
迟中稻低棚深沟肥床旱育中大苗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低棚深沟肥床旱育秧的技术,培育迟中稻中大苗。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在夏季高温多雨条件下,省工节本地控制苗床温湿度,以利于秧苗旱育生长。旱育秧的叶龄、苗高、干重和单株分蘖数与同期水秧相近;苗高比水秧矮1/3;栽后3d发根数比水秧多50%。  相似文献   
97.
东江中上游4树种水势日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东江中上游,以6a生树种木荷、红锥、火力楠和藜蒴为材料,采用PSYPRO露点水势仪对4树种在旱季与雨季的土水势、根水势、茎水势和叶水势日变化过程进行了测定,探讨了4树种在自然生境下的水势梯度变异及叶水势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叶水势日变化均呈"单峰"型曲线,日均值表现为木荷>火力楠>红锥>藜蒴,旱季叶水势明显低于雨季;叶水势与大气温度(Ta)和光合有效辐射(PAR)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与空气相对湿度(RH)和大气水势(Фa)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气象因子对东江流域主要造林树种叶水势直接作用由大到小结果如下:火力楠和藜蒴(Ta>RH>Фa>PAR),红锥(RH>Фa>Ta>PAR),木荷(Ta>Фa>RH>PAR)。  相似文献   
98.
黑河中游区农业节水模式研究及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河中游区农业节水模式研究,是以农业节水措施的组合为变量,以区域经济效益最大为目标函数,采用多目标线性规划的方法,确定各种节水组合措施的发展面积及其经济效益,供政府行政部门进行决策,指导农业生产规划和农民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99.
长江中游监利江段鱼卵及仔稚鱼时空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0年5-7月对长江中游监利江段鱼卵和仔稚鱼的时空分布进行调查,共采集到鱼卵样品9494粒,仔稚鱼样品328422尾,分属8目15科43属51种.结果显示:5-7月鱼卵的平均密度为13.3 ind./100m3,最大密度值87.8 ind./100 m3,主要集中在5月;5-7月仔稚鱼平均密度为61.8 ind./...  相似文献   
100.
广西生态卫生学校沼气模式与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广西田阳县那坡初级中学校园卫生设施和土地使用情况,研究设计了"猪(厕)—沼—食堂(蔬)"生态校园模式,对其效益进行评价分析。该模式体现了良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广西其他农村学校建设校园沼气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