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8篇
  免费   263篇
  国内免费   180篇
林业   17篇
农学   39篇
基础科学   1篇
  18篇
综合类   575篇
农作物   38篇
水产渔业   573篇
畜牧兽医   1056篇
园艺   72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山羊胚胎期肝脏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 ,山羊肝细胞在胚胎早期就有明暗之分。胆小管在胚胎早期已经形成 ,胆管由肝母细胞演化而来 ;窦状隙随机发生 ;肝脏造血以红细胞为主 ,且随胚胎的发育 ,造血功能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62.
选用35日龄杜施杂1代断奶仔猪40头,随机分成4组进行高铜及补硒试验.结果表明,Cu 125 ppm+Se 0.3 ppm(Ⅱ组)效果最佳,日增重比 Cu 4.36 ppm+Se 0.3 ppm(Ⅰ组)约提高15.9%(P<0.05);全期耗料较Ⅰ组下降12.6%.Cu 250 ppm+Se 0.3 ppm(Ⅲ组)与Ⅰ组的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耗料较Ⅰ组下降8.0%.但Ⅱ组与Ⅲ组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补 Cu250 ppm 不加 Se(Ⅳ组)与Ⅲ组相比,日增重约减少27.2%(P<0.01),耗料则较Ⅲ组高23.7%.屠体组织切片观察表明,添加高剂量铜(125或250 ppm)对机体组织均不产生病变,但各组的骨骼肌纤维粗细与十二指肠杯状细胞大小有明显的不同,均为Ⅱ>Ⅲ>Ⅰ>Ⅳ.  相似文献   
163.
保安湖鳜鱼脑垂体周年变化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性成熟雌性鳜鱼的脑垂体进行了组织学研究。鳜鱼脑垂体由神经垂体和腺垂体两大部分组成。腺垂体分为前叶,间叶和过渡叶。间叶中含有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和嫌色细胞。其中嗜碱性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在年周期中有明显变化,并与生殖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4.
出眠初期甲鱼肺泡、胃、肝细胞结构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描述了出眠初期甲鱼的肺、胃、肝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肺呈泡囊状结构,由肺泡隔将肺内部隔开成海绵状结构,肺泡内表面覆盖一层呼吸上皮,由单层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网构成。上皮细胞有两种类型:Ⅰ型上皮细胞胞质向四周延伸成极度扁平状;Ⅱ型上皮细胞近核细胞质里分布有一定数目的多层体,多层体体积较大,由Ⅰ型上皮细胞延伸的胞质薄层、融合的基底膜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胞质薄层共同构成血-气屏障。胃粘膜表面有许多胃小凹,粘膜上皮细胞内有许多电子密度深的分泌颗粒,粘膜腔面被一层粘液所覆盖。肝细胞有两种不同类型,即L细胞和D细胞,L细胞胞核呈圆形,细胞质多,近核周围有一些线粒体;D细胞的核形状不规则,细胞核紧抱一巨大的脂滴,细胞质较少,细胞器不发达。  相似文献   
165.
鳜鱼消化道组织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10尾鳜鱼消化道组织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鳜鱼消化道保持了硬骨鱼类消化道组织结构的一般特征,但其独特之处是口咽腔宽大,在其主要骨骼上分布着许多锥形小齿。齿间上皮细胞层次明显增多。在上颌中央小齿周的上皮内有成堆分布的球状粘液细胞,隐窝内有分泌物。味蕾多分布于鳃弓及食道起始端的上皮内。胃为“Y”型。在食道一胃衔接处的粘膜为柱状上皮,固有膜中有腺体,纵行横纹肌纤维由食道内侧斜插到胃壁的外侧。胃腺主要分布在喷门及胃体部。幽门垂发达。肠短,管壁厚,都具有柱状上皮,不具备腺体结构;肝脏致密,肝实质内无胰腺结构  相似文献   
166.
本文应用组织学方法对日本海马(Hippocampus japonicus)脑垂体的形态结构和激素分泌细胞的鉴别作了研究。结果表明日本海马脑垂体属前后型。由腺垂体和神经垂体构成。腺垂体分为前腺垂体(RPD),中腺垂体(PPD)和后腺垂体(PI)。用O.F.G染色,腺垂体内可鉴别出七种激素分泌细胞,其中RPD内两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细胞和催乳激素(PRL)分泌细胞;PPD内三种:生长激素(GH)分泌细胞、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细胞和促性腺激素(GTH)分泌细胞;PI内两种:促黑激素(MSH)分泌细胞和一种机能不明的细胞。神经垂体狭窄,长带状位于整个腺垂体的背上方。  相似文献   
167.
鸭肝蛋白酶的分离纯化及其部分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经Tris-HCl缓冲液抽提、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Sephacryl S-200凝胶过滤层析,得到鸭肝蛋白酶电泳纯制品.纯化倍数为650.16倍,回收率为19.23%.经SDS-PAGE和凝胶过滤测得该酶的分子量为35kD.该酶在pH6.0~11.0,温度低于25℃稳定,当温度上升到55℃时活性迅速下降.该酶在pH10和60℃时达到最高活性.进一步研究得知:Cu^2+离子对该酶有明显促进作用,而Mn^2+却使酶几乎失活.以酪蛋白为底物,在pH10.0、37℃时测得米氏常数Km值为1.33%.  相似文献   
168.
以组织学、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中华绒螯蟹后期的性别分化过程。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雌雄个体在此过程中形态学变化差异显著,雌蟹最宽腹节由第一节逐渐向第五节转变,雄蟹则始终为第三节;雄蟹最长腹节长与背甲长的比率随背甲的增大而减小,而雌蟹则相反,其形态上的差异可作为区分幼蟹性别的直观依据。卵巢从发生到成熟,其颜色由透明、白色、浅咖啡色、豆沙色至深豆沙色转变;精巢的发生则早于卵巢,当卵巢仅为原始生殖细胞团时,精巢已初步具有完整的形态,并且精子出现的时间早于成熟期初级卵母细胞。组织化学研究表明,在精子发生和成熟期卵母细胞形成过程中,都存在多糖类物质积累的过程,同时卵母细胞还进行蛋白质的积累,并且蛋白质的积累早于多糖类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169.
为探讨线粒体能量代谢中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romecoxidase,CcO)在布氏田鼠(Microtusbrandti)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日龄的幼鼠肝脏内线粒体蛋白含量及CcO活性。结果发现根据幼鼠肝脏内线粒体蛋白的含量可将生长发育大致分为3个阶段:1~3日龄,4~19日龄,20日龄至成体。CcO活性变化趋势则呈倒钟形,以17日龄的CcO活性为最高。据此推测布氏田鼠肝脏内CcO的活性可能与恒温机制的建立有关系。  相似文献   
170.
乌鳢嗅觉器官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组织学方法对乌鳢仔鱼(全长14~31mm)和咸鱼(全长370mm)嗅觉器官的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乌鳢嗅觉器官由头部左右两侧的嗅囊构成,每个嗅囊有前后2个鼻孔。随其发育,仔鱼前鼻孔隆起于外表面。发育为管状延伸物而与外界相通。嗅板在嗅囊内发育时不形成中心脊,其排列方式为纵向平行的D型。从仔鱼发育至咸鱼,乌鳢嗅觉上皮的厚度变化较小,而初级嗅板的数量和隆起高度显著增大。嗅觉上皮主要由感受细胞、支持细胞、纤毛细胞和基细胞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