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9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140篇
林业   124篇
农学   87篇
基础科学   56篇
  58篇
综合类   543篇
农作物   41篇
水产渔业   666篇
畜牧兽医   158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6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斜带石斑鱼胚胎及仔稚幼鱼形态发育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的胚胎及仔稚幼鱼形态发育进行了观察与研究,详细描述从受精卵到初孵仔鱼的28个具体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根据研究观察结果,将斜带石斑鱼胚胎发育划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在水温(25±0.5)℃、盐度31.0p、H 7.8的海水中,斜带石斑鱼胚胎历时28 h 30 min完成整个胚胎发育孵化出膜。胚后发育主要根据卵黄囊、腹鳍棘及第二背鳍棘、鳞片、体色的变化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仔鱼期根据卵黄囊的有无又分为早期仔鱼和晚期仔鱼。在水温24.5~29.2℃,盐度28.8~33.5,pH 7.5~8.5的海水中,培育至36 d,发育最快的斜带石斑鱼结束仔鱼期进入稚鱼期;培育至42 d,发育最快的稚鱼完成变态,成为幼鱼。斜带石斑鱼胚后发育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是腹鳍棘与第二背鳍棘以及鳍棘上小刺的长出与收回。  相似文献   
82.
83.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hell growth and some environmental factors, we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water temperature or chlorophyll abundance and the shell growth of the Japanese pearl oyster, 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 suspended at three different depths at two sites. Growth in height, length and thickness of the shells were limited by water temperature during winter (< 20 °C), whereas growth in thickness correlated with food abundance, measured as chlorophyll, during early summer (> 20 °C).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hell of P. fucata martensii could grow well at locations with greater abundance of food and adequate water temperatures (20–26 °C), resulting in a longer growing season.  相似文献   
84.
高血压为目前最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随着近年来对治疗和控制高血压药物的各方面研究的积极开展,具有降压和控制血压稳定性的动物药越来越引人关注。本文对近年来降压动物药的试验研究,临床应用和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整理,通过对牛黄、地龙等常见动物药在高血压治疗和控制上的研究概况的介绍,综述了降压动物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5.
在人工育苗条件下,对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 ( Shaw)早期发育的形态及生长特性进行了观察和初步研究。形态发育观察结果表明:四指马鲅初孵仔鱼全长为(1·957依0·055) mm,在培育水温为26℃、盐度为30的条件下,第2天开口,第3天卵黄囊完全被吸收,可开始摄食;初孵仔鱼~13 d为仔鱼期,14~36 d为稚鱼期,之后转为幼鱼期。生长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四指马鲅仔鱼期全长、肛前长和体高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稚鱼期,全长、肛前长和体高与日龄均呈多项式函数关系( P<0·01);仔鱼培育过程中,个体生长速度存在明显差异,20日龄仔鱼全长和肛前长的差异较大,其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比分别是2·437倍和2·004倍。因此,在仔鱼培育生产实践中要注意分池,足量投喂适口饵料,以减少个体间的相互残杀。  相似文献   
86.
魁蚶亲贝控温促熟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次研究了魁蚶亲贝性腺室内控温促熟技术,3月中旬亲入池,人工控温,强化饲育25-28天,4月中下旬性腺成熟,排放精卵,比自然界提前3个月左右,水温16℃以上是魁蚶亲贝性腺成熟的迅速期。1991年11月专家鉴定认为,本研究属国内首次,居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87.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光照(光照周期、光照强度和光色)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稚虾3种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的影响。在本实验条件下,主要结果如下:(1)4种光照周期下,对虾3种消化酶的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2)在完全黑暗、6μmol.m-2.s-1、30μmol.m-2.s-1和110μmol.m-2.s-1光照强度下,对虾蛋白酶的活力分别为0.361 U.mg-1(protein)、0.081 U.mg-1(protein)、0.088 U.mg-1(protein)和0.273 U.mg-1(protein),完全黑暗和110μmol.m-2.s-1下的活力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光照强度(P<0.05),且两者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中国对虾淀粉酶的活力分别为0.386 U.mg-1(protein)、0.095 U.mg-1(protein)、0.111 U.mg-1(protein)和0.315 U.mg-1(protein),完全黑暗和110μmol.m-2.s-1条件下的活力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光照强度(P<0.05),两者间的差异亦达到显著水平(P<0.05);对虾脂肪酶的活力分别为0.147×10-2U.mg-1(protein)、0.150×10-2U.mg-1(protein)、0.170×10-2U.mg-1(protein)和0.183×10-2U.mg-1(protein),完全黑暗和110μmol.m-2.s-1条件下的活力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3)不同光色下,对虾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脂肪酶的活力则存在一定的差异,蓝光和黄光下,对虾脂肪酶的活力分别为0.093×10-2U.mg-1(protein)和0.107×10-2U.mg-1(protein),显著高于白光和绿光下的活力(P<0.05),但蓝光组和黄光组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8.
Cu2+和Cd2+对斑节对虾幼虾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Cu^2 和Cd^2 对斑节对虾幼虾 的急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获得了Cu^2 和Cd^2 的半致死浓度、安全浓度和累积量。  相似文献   
89.
为了有效利用我省丰富的油茶蒲资源,缓解近年食用菌栽培原材料上涨压力,研究以油茶蒲部分代替杂木屑栽培高温型香菇,以配方试验方式,探寻利用油茶蒲栽培香菇的配方技术。结果发现,以30%的油茶蒲代替杂木屑栽培香菇是可行的,香菇产量及品质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0.
影响刺参幼参成活和生长的几个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慧玲 《水产学报》1988,12(3):259-265
在刺参人工育苗过程中,从稚参到幼参阶段极易受外界综合因子影响,成活率很低。本文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选择四种因子对此阶段死亡率进行试验。从方差和直观分析看到稚参的附着密度和饵料品种对其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大于水温和换水方式。稚参附着密度以0.2头/cm^2为最佳,0.5头/cm^2次之;饵料以鼠尾藻磨碎液为最佳,其次是鼠尾藻液和叉鞭金藻的混合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