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0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54篇
林业   117篇
农学   116篇
基础科学   84篇
  311篇
综合类   492篇
农作物   63篇
水产渔业   75篇
畜牧兽医   109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3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贵州古茶树资源,采用查阅文献记载后结合实地调查方法,对黔南州、黔东南州和铜仁地区古茶园的分布、生境及茶树种质生长势、形态特征、抗逆性和利用现状等进行调查,对古茶园茶树的内含成分进行理化分析。结果表明:在调查的18个古茶园中,海拔,贵定县岩下乡铁索岩村茶山组最高,达1 574m,从江县西山镇滚郎村最低,仅268m,其中,<500m的古茶园1个,占5.6%;500~1 000m的古茶园7个,占38.9%;>1 000m的古茶园10个,占总数的55.6%。类型,野生型古茶园12个,占66.7%;栽培型古茶园6个,占35.7%。生态环境,植被较丰富,大部分野生型古茶园周围均有古树。茶树叶片理化成分,17个样品水浸出物、咖啡碱、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平均分别为47.7%、3.87%、2.6%和36.7%,儿茶素组分为EC相似文献   
102.
通过采样与分析,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石质山区退耕还林林下土壤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退耕还林地与农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以及典型样地中不同植被恢复措施的土壤物理化学状况,并利用价格替代法、影子工程法评估平果县退耕还林工程的理论生态效益.结果表明:退耕还林10年后,土壤剖面结构逐渐完善,土壤容重减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土壤含水量增大;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15%;全氮元素增加不明显.土壤质量恢复效益最大的是早熟桃林地与任豆林地.不同类型的植被,土壤速效养分的差异大于土壤全量元素的差异.从拦蓄保护水资源价值与减少土壤肥力损失价值两方面计算平果县退耕还林工程土壤生态效益价值超过21亿元.  相似文献   
103.
分析了安庆师范学院图书馆的硬、软件资源,并提出了运用iSCSI技术将普通服务器虚拟成SCSI服务器,运用Software RAID方法将普通硬盘组建成磁盘阵列,在客户服务终端机上调用虚拟SCSI服务器RAID盘阵上的服务程序,从而模拟其在真实SCSI盘阵上的高效运行和存储效果,以提高服务器、终端机群以及维护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维护成本。  相似文献   
104.
农地整治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手段,但目前仍存在资金缺乏、效率低下等问题。在农地整治项目中引入公私合作模式,是解决当前我国农地整治项目一系列问题的主要途径。分析了公私合作模式下的农地整治项目存在的组织界面问题,提出了WBS矩阵与DSM集成,有助于项目的界面管理,提高农地整治项目效率。  相似文献   
105.
选择4种不同土壤环境的烟区进行炭疽病和赤星病的发生情况调查,分析了植烟地土壤的理化性质与烟区炭疽病和赤星病发生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炭疽病和赤星病的发生与土壤中全磷、全钾、缓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硫、有效锌、水溶性氯、水溶性盐等的含量以及土壤电导率和土壤中阳离子交换量均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在烟草种植中,除氮、磷、钾的比例需要根据测土配方施肥外,中、微量元素的使用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6.
橡胶废水农田回用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干湿循环试验模拟不同浓度制胶废水直接施用于土壤,试验结果显示中低浓度制胶废水直接施用,在施用初期土壤容重平均降低了1.91%,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分别提高了15.84%、21.29%和45.07%,水稳性团聚体提高在35%以上,对土壤理化性质调控作用显著,后期随着施用次数的增加调控作用降低。高浓度制胶废水在施用过程中土壤容重升高,持水量降低,土壤结构被破坏。说明将高浓度制胶废水直接施用会堵塞土壤孔隙,使土壤板结,土地无法耕种,而将制胶废水浓度降低后短期施用,能有效改良土壤结构,成为制胶废水农田回用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7.
陈永亮 《林业科学》2012,48(3):51-57
用根垫-冰冻切片法研究不同氮源对石灰性潮土中黑松幼苗根-土界面无机磷形态转化及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铵态氮(NH4+-N)处理后幼苗根-土界面pH值较对照处理明显降低,而硝态氮(NO3--N)处理后幼苗根-土界面pH值较对照处理升高,不同氮源引起的幼苗根-土界面pH值变动的幅度取决于氮源的质量分数。铵态氮处理明显降低了幼苗根-土界面Ca2-P,Fe-P和Al-P质量分数,100,200和400mg·kg-1的铵态氮处理后,距根表0~1mm处Ca2-P较土体亏缺率分别为37.1%,45.9%和57.7%,Fe-P较土体亏缺率分别为23.4%,29.1%和38.2%,Al-P较土体亏缺率分别为25.1%,28.0%和33.2%;硝态氮处理增加了幼苗根-土界面Ca2-P,Fe-P和Al-P质量分数,但不显著。铵态氮与硝态氮处理后幼苗根-土界面Ca8-P的亏缺程度较对照分别加大或降低,但不明显。铵态氮与硝态氮处理后幼苗根-土界面Ca10-P和O-P质量分数较对照处理变化很小。铵态氮引起的黑松幼苗根-土界面pH值的降低,促进了幼苗根-土界面处无机磷的形态转化,提高了根-土界面无机磷的生物有效性,显著增加了根系对磷的吸收。  相似文献   
108.
尾巨桉引种新区连续年龄序列生长量及土壤理化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明尾巨桉引种新区林木生长量及土壤理化特性,在桂西北乐里林区设置尾巨桉连续年龄序列观测样地,对林分胸径、树高、蓄积量及其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如下:1)1~4a生尾巨桉胸径平均总生长依次为5.0,8.0,9.7和10.7cm;树高平均总生长依次5.1,8.8,11.2和12.1m;林分平均总蓄积依次为8.29,31.76,51.45和71.89m3/hm2。2)林地(0~100cm)土壤容重为1.188~1.498g/cm3,总孔隙度为46.79%~59.90%,其中非毛管孔隙度为10.34%~28.50%。3)土壤pH值为5.44~5.60;有机质含量为0.78%~2.51%;全N和全P含量分别为0.04%~0.11%;全K含量为0.40%~0.50%;速效K(42.7~63.5mg/kg)>有效Mn(5.91~22.59mg/kg)>速效P(1.4~6.8mg/kg)>有效Zn(0.61~1.72mg/kg)>有效B(0.07~0.35mg/kg)。研究结果表明,桂西北乐里林区尾巨桉引种新区林地土壤容重较大,土壤主要养分含量普遍缺乏,林木生长量较低。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分析不同因素对根—土界面抗剪强度指标和抗剪强度的影响,为深入探讨青藏高原东北部黄土区灌木根系固土护坡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区内优势灌木植物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为研究对象,通过根—土界面直剪试验,分析根径级别为2.20±1.00~32.00±1.80 mm以及土体含水量、干密度和含盐量分别为6.00%~22.00%,1.20~1.60 g/cm3,0.59%~2.50%的条件下,各因素对柠条锦鸡儿根—土界面抗剪强度指标和抗剪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在其他影响因素恒定的情况下,根径对根—土界面抗剪强度指标和抗剪强度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土体含水量由6.00%增大到22.00%,根—土界面黏聚力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土体含水量达到14.00%时黏聚力达到峰值6.74 kPa;根—土界面摩擦角由21.40°降低至15.75°,呈线性函数降低趋势;根—土界面抗剪强度呈线性函数降低趋势。随着土体干密度由1.20 g/cm3增长至1.60 g/cm3,根—土界面黏聚力由...  相似文献   
110.
我国苜蓿产业过去10年发展成就与未来10年发展重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观我国苜蓿(Medicago sativa)60多年的发展历程,可分为5个阶段。近十几年,随着苜蓿的社会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与增强,苜蓿科技驱动力亦不断提升,产业结构不断明晰,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生产加工企业不断涌现;同时,苜蓿供需矛盾也在持续加剧,科技创新不足的压力与日俱增,资源约束的压力越来越大,生态安全的压力明显增强,苜蓿界面耦合的压力日趋明显;今后应着力提升苜蓿持续发展的战略地位,强化苜蓿科技创新、新品种培育和种子产业发展,推进苜蓿产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提升苜蓿-奶牛一体化发展水平,大力发展苜蓿生物技术及其生物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