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25篇
  免费   762篇
  国内免费   863篇
林业   660篇
农学   635篇
基础科学   357篇
  1299篇
综合类   4389篇
农作物   325篇
水产渔业   1019篇
畜牧兽医   2702篇
园艺   280篇
植物保护   384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248篇
  2022年   436篇
  2021年   457篇
  2020年   523篇
  2019年   575篇
  2018年   327篇
  2017年   517篇
  2016年   597篇
  2015年   589篇
  2014年   660篇
  2013年   621篇
  2012年   837篇
  2011年   841篇
  2010年   621篇
  2009年   564篇
  2008年   511篇
  2007年   603篇
  2006年   443篇
  2005年   395篇
  2004年   287篇
  2003年   227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951.
暖冬的气象成因及对农林业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我国已出现了 18个暖冬。这种经常出现的气候异常 ,有一定的气象成因 ,对农林业生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笔者对此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并提出了降低暖冬对农林业危害的建议。  相似文献   
952.
采用野外试验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红松(Pinuskoraiensis)人工林下不同立地条件天然更新的水曲柳(Fraxinusmandshurica)幼苗、幼树的数量、树高、地径及其生长量差异进行了比较。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水曲柳天然更新的主要立地因子进行量化和重要性排序,探索水曲柳天然更新的最适立地因子。结果表明,水曲柳幼苗在红松人工林下天然更新良好,更新类型以1~5a实生起源的更新层幼苗为主,具有较高的生长势;萌生苗个体间的生长势差异较大,但在相同立地条件下,其树高和地径的年平均生长量均明显高于同龄实生苗;光照不足是导致实生苗和萌生苗年龄结构趋于幼年化的主导因子。红松人工林下水曲柳天然更新最适生境的立地因子为:林分郁闭度0. 4~0. 6,枯枝落叶层厚度3. 0~5. 2cm,阳坡中下坡位、坡度不大于5°,草灌盖度20% ~40%,土壤含水量30% ~50%,各因子的重要性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953.
棘皮动物体内防御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棘皮动物体内防御机制的研究进展。棘皮动物体内具有识别不同异物的机制,体腔细胞具有吞噬、捕捉、包囊入侵外来微生物等多种功能,并介导棘皮动物有效的细胞免疫机制。棘皮动物在捕捉细菌、排出细胞物质、裂解颗粒细胞等过程中能够激活细胞的包囊反应。棘皮动物血淋巴中的溶菌酶、溶血素、类补体及凝集素等因子共同参与机体免疫反应,而感染反应能够诱导细胞因子的产生。体液免疫反应是棘皮动物抵抗微生物入侵的主要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954.
WRKY转录因子及其在植物防御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WRKY蛋白是只存在于植物中较为复杂的转录因子家族。由WRKY蛋白N端高度保守的WRKYGQK氨基酸序列及其特殊的锌指结构而命名的WRKY结构域能专性与其顺式作用元件W-盒[(T)(T)TGAC(C/T)]结合。根据WRKY结构域的数量及锌指结构的特征将WRKY蛋白家族分为3类,其中拟南芥中第三类家族中几乎所有的WRKY成员都与应答生物胁迫有关。WRKY蛋白的表达特性为快速、瞬时、具组织特异性诱导表达。目前,WRKY蛋白被广泛认为参与植物生物与非生物胁迫应答反应、植物衰亡、种皮及毛状体发育及果实发育等一系列的生理活动,本文综述了WRKY转录因子的结构特征及其功能特性,重点讨论了它们在植物防卫反应中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55.
水分胁迫和气象因子对冬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通过对防雨棚下测坑中种植的冬小麦设置不同的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指标,研究了土壤水分状况及气象因子对冬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生理指标的日变化规律,建立了几种生理指标与环境因子间的逐步回归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各生理指标受环境因子的影响有着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不同处理气孔导度(Gs)峰值出现的时间早于光合速率(Pn),而蒸腾速率(Tr)峰值出现的时间滞后于光合速率,随着土壤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Gs、Tr、Pn的峰值有提前的趋势;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水分胁迫指数(CWSI)和冠气温差的峰值均在13:00左右出现,而细胞液浓度(CSC)的最大值出现在14:00~15:00。土壤水分与Tr、Pn、Gs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CWSI、冠气温差和CSC呈极显著负相关。此外,气象因素对冬小麦生理指标的影响程度会随着土壤水分状况而发生变化,生理指标与环境因子的逐步回归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和光合有效辐射是影响冬小麦生理指标最主要的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956.
3R在免疫功能评价实验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实验中有共性的程序和个性特点来进行组合式设计的方法,对某受试的保健食品进行免疫功能的测定。结果用 160 只小鼠就完成了 8 个项目 9 项指标的实验。表明采用组合式设计的方法,既可以完成免疫实验所要求的各项指标,又达到减少和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957.
祁连山区草原荒漠化的驱动因素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祁连山区肃南县为例 ,分析了祁连山区山地草原荒漠化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并结合历史 ,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探讨了草原荒漠化的成因。由于自然因素是形成草原荒漠化的基础 ,而人为因素才是其主导因素。所以本文主要就人为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山地草原荒漠化的防治和生态环境重建的对策。即加大资金投入 ,引进和推广新技术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减轻草原压力 ;实现合理用水 ,提高草原的数量和质量。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 ,可有效抑制草原荒漠化的进一步发展 ,使区域环境向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58.
陕北沙区人为因素与沙漠化的定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陕北沙区是农林牧工矿交错出现的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半干旱、干旱沙区的人类活动与环境相互关系中的许多典型问题,开展该区的沙漠化和人为影响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统计相关回归分析,发现该区人为因素与沙漠化间存在以下定量关系,人口增长幅度、垦殖指数、年均林业产值和年均造林面积各自与沙漠化指数间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1.0437X-0.2836(R=0.7846)、Y=-0.036X+0.6687(R=-0.8772)、Y=0.0008X-0.2555(R=0.7606)、Y=0.0275X-0.2619(R=0.9398)。这些定量关系反映了人口、耕地和林业因素与沙漠化间的关系,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为因素对沙漠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9.
杉木地理种源材性变异及建筑材优良种源评估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孙成志  谢国恩 《林业科学》1993,29(5):429-437
对4个试验点12个杉木种源的材性测定研究表明,种源间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和纤维特征有较明显的变异,木材化学组分的变异相对较小。从与建筑材相关的主要性质发现南,北亚热带种源好,中亚热带种源较差的“V“形纬向变异趋势。种源原产地的气温因子是影响材性变异的主要作用因子。经综合评定,贵北,广东信宜和带陕西汉中,安徽霍山种源材质性能较好,可以在种源杂交或无性系选择中改良利用。  相似文献   
960.
黄曲霉毒素B1是农副产品中最常见的真菌毒素之一,具有诱变、致畸、免疫抑制和致癌的作用。为了减少黄曲霉毒素B1带来的危害,开发可靠的方法来检测农副产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十分重要。传统的检测方法难以满足现代农业中现场、快速检测的需求,而电化学传感器具有制备简单、便于携带、灵敏度高和选择性强等特点,因而备受关注。根据识别元件的不同,黄曲霉毒素B1的电化学传感器可以分为基于适配体的传感器、基于免疫反应的传感器、基于分子印迹的传感器。研究者们又根据不同的感知策略、纳米材料研发了多种类型的黄曲霉毒素B1电化学传感器。该研究综述了近5年来(2019—2023年间)黄曲霉毒素B1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列举了具有代表性的实例,讨论了基于不同识别元件的传感器的传感机理和不同的信号产生策略,对这些传感器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不同识别元件的优缺点,探讨了基于不同原理的黄曲霉毒素B1电化学传感器的不足之处和发展方向,如需要开发新型的识别元件、研发新的纳米材料并提高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不同传感策略的联合应用、研发多种毒素同时检测的传感器、简化修饰步骤提高传感器稳定性等,以期为实现黄曲霉毒素B1电化学传感器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