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2篇
农学   40篇
  11篇
综合类   91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罗汉果胚轴培养再生植株及其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罗汉果胚轴为外植体,探讨了不同培养基对胚轴不定芽再生的影响,并进行了再生不定芽的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胚轴在改良的MS+4 mg.L-16-BA+1 mg.L-1IAA的固体培养基中,不定芽分化平均每瓶高达7.6个;单芽段一步生根成苗.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不定芽和体细胞胚起源于胚轴形成的愈伤组织表层;不定根起源于愈伤组织内部.  相似文献   
62.
骆驼刺下胚轴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验分别以MS、1/SMS为基本培养基,采用不同浓度组合的KT、NAA和蔗糖进行骆刺下胚轴组织培养再生植株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分化培养基MS+4.0mg/LKT+20g/L糖对诱导下胚轴分化出丛生芽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3.
为构建兼取木质素降解能力强和生长速度快的新型菌株,以糙皮侧耳和酿酒酵母原生质体为亲本,采用双亲灭活标记方法,通过L16(45)正交试验研究交变电压、交变电场频率、脉冲场强、脉冲个数和脉冲间隔对两亲本电融合率的影响,利用拮抗试验和菌丝形态学比较方法对再生菌株进行筛选,RAPD分子标记方法对疑似融合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糙皮侧耳和酿酒酵母原生质体的最佳融合条件为交变电压30 V,交变电场频率1100 k Hz,脉冲场强6 k V/cm,脉冲次数4个,脉冲间隔10μs,融合率达到4.396×10-5。筛选出的3株疑似融合株均为亲本原生质体融合产物。  相似文献   
64.
Genetic traits within Ornithopus sativus Brot. make it suitable for breeding as a forage legume in agriculture. The breeding system of O. sativus must be understood to stabilize valuable traits once developed. Hybridization between white‐flowered and pink‐flowered genotypes of O. sativus revealed the white flower colour to be inherited recessively to pink, while early flowering showed genetic dominance over late flowering (d = 0.5). The pink flower colour was always associated with red pigmentation on seedling hypocotyls, which provided a pragmatic aid in the selection process. Pollination of O. sativus is largely autogamous, but examination of hypocotyl colour of seedlings from white‐flowered trap plants placed among pink‐flowered plants in a sward indicated a xenogamic cross‐pollination rate of 25% is possible. This significant level of cross‐pollination revealed opportunities for breeding desirable traits within the species, while providing a warning that shifts in population structure could occur in response to selection pressure.  相似文献   
65.
【目的】利用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阿魏菇(Pleurotus ferulae)新菌种,为新疆野生阿魏菇新品种的保育及产业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原生质体制备技术获得阿魏菇单核菌株并进行交配型测定。【结果】酶解3.5 h时,PL01、PL163与 PL176等3株野生阿魏菇亲本菌株的原生质体释放量最大,浓度最高达20.6×105个/ mL,通过优化的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最终获得50个单核菌株,亲本菌株PL163、PL01、PL176原生质体单核化率分别为 25.68%、12.8%、10.8%,获得率较低。对其进行了交配型测定,每株亲本菌株得到2种交配型的单核菌株。其中,菌株PL01与PL163、 2种交配型获得比例均为1∶3,而PL1762种交配型获得比例为1∶4。每个亲本菌株与获得的单核菌株在菌丝长速、菌落形态方面均具有差异。以不同交配型的单核菌株PL01-P16、PL01-P49、PL163-7、PL163-24 、PL176-23、PL176-39作为杂交育种材料进行配对,获得12株性状优良的杂交菌株。拮抗反应表明,12株杂交菌株与亲本之间形成明显隆起的拮抗带,与亲本菌株显著不同。【结论】3株阿魏菇野生菌株在原生质体再生单核获得率、长速、形态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获得的杂交菌株为新疆阿魏菇新品种的保护奠定了基础,并为选育优良阿魏菇杂交品种提供了良好的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66.
以大白菜品种‘贵龙5号’的下胚轴为材料,以3种不同方式接种,观察不定芽分化情况,并比较不同接种方式的下胚轴不定芽再生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以正插(形态学下端插入培养基)方式接种的下胚轴在接种8~10 d时不定芽开始产生,不定芽分化率达87.8%,平均每外植体再生的不定芽数为15.1个,其不定芽再生能力显著大于反插(形态学上端插入培养基)和平放的外植体;下胚轴在不定芽分化过程中各生理指标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POD和SOD活性在芽原基形成以前表现出上升趋势而CAT活性下降,不定芽分化后呈相反变化趋势;不同接种方式的下胚轴在不定芽发生过程中各生理指标的变化有一定差异。以上结果表明大白菜下胚轴不定芽发生过程中形态学变化和生理变化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67.
以小盐芥下胚轴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激素与不同浓度组合对愈伤诱导和不定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MS 6-BA 2,4-D组合能诱导出愈伤,诱导率为100%。MS 6-BA NAA组合既能诱导出愈伤又能分化不定芽,愈伤诱导率为100%,激素不同浓度不定芽分化率不同,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 2.5mg/L 6-BA 0.1mg/L NAA,不定芽分化率为43%。生根培养基为1/2MS,生根率为74%。  相似文献   
68.
胡萝卜悬浮细胞原生质体的培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邵俊明 《核农学报》2001,15(6):336-340
继代培养 4~ 5d后的胡萝卜悬浮细胞 ,经酶解获得大量原生质体 ,并在不同的培养基上培养 ,探讨了影响原生质体培养的多种因素。实验表明 :①原生质体的培养密度在 5× 1 0 4 mL~ 5× 1 0 5 mL范围内均可 ,以 2 5× 1 0 5 mL为佳 ;②对于细胞的分裂、细胞团的生长 ,以改良的B5培养最好 ,N6培养其次 ,MS较差 ;③适当降低原生质体培养基中的甘露醇浓度 ,有利于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④在本实验所涉及的培养方法之中 ,以液体浅层培养为优。  相似文献   
69.
苗全苗壮是实现棉花丰产丰收的基础,但棉花属于子叶全出土的双子叶植物,播种出苗易受环境条件和播种技术的影响,一播全苗、壮苗的难度很大。棉苗顶端弯钩及时建成和下胚轴稳健生长是棉花出苗壮苗的关键,本文首次以单粒精播调控种子萌发出苗过程中的顶端弯钩建成和下胚轴生长的生理与分子机制为核心,系统评述了棉花成苗壮苗的调控机制。棉花种子单粒精播、适当浅播,促进下胚轴伸长、弯钩建成和展开的关键基因HLS1和COP1适时、适量表达,棉苗下胚轴伸长、弯钩及时建成,保证出土并适时展开弯钩和脱掉种壳,正常出苗。单粒精播种子出苗后通过调控下胚轴生长关键基因HY5和ARF2表达,下胚轴稳健生长,形成壮苗。在此基础上,总结提出了以单粒精播、适当浅播为核心,配合精细整地、提高种子质量、地膜覆盖、膜下滴灌等措施的棉花成苗壮苗关键栽培技术,为实现一播全苗、壮苗早发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70.
项燕  武永军  张花  梁宗锁 《西北农业学报》2009,18(6):166-169,179
以蚕豆为试材,对其进行不同表皮撕取方式、不同离心分离方式处理后制备保卫细胞原生质体的实验,确定了蚕豆叶片保卫细胞制备过程中表皮的撕取和原生质体分离的方式,建立了一套高效制备高纯度保卫细胞原生质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