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4篇
林业   65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31篇
  82篇
综合类   379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论战后日本农户的兼业现象及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后日本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大量兼业现象在日本的长期存在,与日本对农业的过度保护政策紧密相关。为了解决农业效率低下的问题,日本政府的基本思路是在逐渐开放农产品市场的大背景下鼓励支持专业农户的发展,发展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提高日本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于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而言,对农业的保护要适度,农业的基本出路是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的规模化经营;政府要改革户籍制度,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强土地流转,推进农村地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2.
晋中盆地太谷县土地流转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实证分析法,研究了在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前提下太谷县土地流转的形式、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1)在晋中盆地传统农区,太谷县家庭承包耕地的流转面积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14.7%,土地流转的方式分为自然流转和产业发展带动的流转2种;(2)当前的土地流转依然以口头协议为主,潜藏着一定风险;(3)产业推动的土地流转不利于粮食生产。并针对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1)加强服务和管理,保障土地流转健康发展;(2)理顺各项法律法规,出台统一的土地流转文件;(3)关注土地流转中出现的负面现象,纠正土地流转的偏向。  相似文献   
103.
贫困作为全球广泛关注的"3P"问题(即:Population、Poverty和Pollution)之一,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隐患.目前学术界关于贫困致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资本因素、人口因素和制度因素等宏观层面.而内因也是导致贫困的另一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将贫困纳入到微观层面的家户内部,利用家户特征的相关指标对其进行深层次的剖析,旨在揭示家庭内部因素与收入的关系,以及这个关系的大小.  相似文献   
104.
以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为目的,为了探明居民经济收入和家庭能源消费结构的关系,基于北京市门头沟区农民家庭收入和能源消费的调查数据,利用回归等统计方法,系统的分析了农民家庭收入与日常能源消费的关系。研究发现,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总能源消费量呈线性增加,家庭收入每增加1000元则能源总消费量增加80.42千克标准煤(kgce)。煤炭、液化气及电能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费量随着家庭人均收入的增加显著增加,而传统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的消费量则随着家庭人均收入的增加而降低。家庭人均收入水平的高低同时影响清洁能源与非清洁能源所占的比例。随着家庭人均收入的增加,煤炭、传统生物质等非清洁型能源的消费在家庭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下降;而液化气、电能等清洁型能源的消费比重则上升。这说明家庭人均收入可能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健康卫生的关注,因此如何将能源清洁化是急需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5.
刘昌昊  向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8):221-224
以武陵山区农户调查为例,基于农户需求角度,探讨新时期扶贫工作开展的状况。首先建立农户政策满意度指标,对比分析各项扶贫政策实施效果及满意度综合排名;然后将农户按收入水平分组,对农户评价进行Probit回归分析;再次基于分析得出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对扶贫政策需求评价不同的结论,提出一些调整并完善扶贫政策方案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6.
为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有效流转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基于对我国7个省市11 200位农户的大样本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农户土地承包决策的行为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部分农户具有较强的土地流转意愿,且以转出土地为主.政府组织管理是农户进行土地承包的主要方式,但农户也有私下交易的意愿.农产品价格是影响农户土地承包决策的最主要因素,劳动力、政府支持、土地资源利用、土地承包价格及承包合同的执行成本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7.
不同生计方式农户生活能源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不同生计方式下农户生活能源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区域制定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规划及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基于西安市城郊地区381份调查问卷,采用优势能源系数法与Tobit模型开展研究。[结果](1)纯农户主要使用秸秆、玉米芯、薪柴等生物质能源,经济性、可获性优先;兼业户生物质能、液化气和太阳能使用突出,可获性与便捷性兼顾,呈现互补性消费;非农户优势能源为煤及其制品、电能、太阳能等商品能源,便捷性、清洁性与高效性优先。(2)可获得性是影响纯农户生物质能消费的关键因素,主要体现在作物种植面积的多少,人均收入提高会减少其消耗;非农户生物质资源缺乏,煤及其制品、电能为主要生活用能,常住人口越多,煤炭、电能消费量越大,人均收入、家庭有效最高受教育程度对电能消费正向影响;兼业户液化气、太阳能消费受家庭规模与人均收入影响明显。[结论]农户生活能源消费行为受家庭特征、人均收入、能源可获得性等方面影响,纯农、兼业、非农3种生计方式伴随收入水平提高以及商品化、高质化用能的演替过程,呈现了生活用能的阶梯提高。城郊农户大量使用排放系数较高的煤及其制品,不利于城市地区环境改善,应重视这类群体的用能导向和管理。  相似文献   
108.
户用太阳能恒温沼气生产系统全年产气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满足北方农户全年生活燃气需求和研究户用恒温沼气池的产气特性,研发了发酵容积为3 m3的地上式太阳能恒温沼气生产系统。从沼气池的产气稳定性,不同发酵温度、不同发酵原料下的产气性能,全年产气特性4个方面对该系统做了试验研究。在兰州地区气象条件下,厌氧发酵试验结果发现:该太阳能恒温产气系统可全年稳定连续运行,全年累计产气398.52 m3;当最低环境温度分别高于-19.9、0.7和6.9℃时,系统可以实现26、28和37℃恒温厌氧发酵;当猪粪与农户常见的玉米秸秆、蒿草、莲花菜叶按一定比例混合发酵后,可显著提高沼气中甲烷体积分数并延长或缩短发酵周期。  相似文献   
109.
针对农户面临多种销售渠道时的选择问题,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从生计资本角度出发构建评价指标,对不同地区菜农的生计资本进行评价;并采用多元选择模型(Multivariate Probit)分析生计资本对于农户销售农产品途径的影响及不同销售渠道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北京地区除自然资本外,其他几类资本拥有情况均较好;辽宁地区较为缺乏人力资本、山东地区主要缺乏金融资本。2)人力资本、自然资本对于自己零售、中间商收购、通过批发市场销售和超市直供有着显著影响,物质资本、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影响农户对于合作社和订单农业这2种渠道的选择。3)农户在不同销售方式之间的选择通过替代或互补效应产生相互影响:中间商收购与自己进行零售、订单销售与超市直供、订单销售与合作社销售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互补作用,批发市场销售与自己进行零售、批发市场销售与中间商收购、合作社销售和批发市场销售3对销售方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110.
以山东省郯城县为案例,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将截面与时间序列相结合,深入细致地分析近年来农村家庭用能消费结构发生的变化。研究发现:村民家庭用能的消费结构已由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煤+薪柴"为主,变成"电+太阳能+煤"为主,液化气、薪柴为辅;既表现出电对煤、液化气对薪柴的替代,同时也显示出电和沼气对液化气的替代效应;村民家庭用能的增长主要来源于太阳能、电及沼气等农村非传统能源,且增长的能源主要用于生活享受;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成为农村家庭用能消费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