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1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577篇
林业   237篇
农学   313篇
基础科学   334篇
  881篇
综合类   1238篇
农作物   147篇
水产渔业   103篇
畜牧兽医   350篇
园艺   111篇
植物保护   198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187篇
  2015年   161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286篇
  2011年   269篇
  2010年   230篇
  2009年   199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三连栋日光温室温度场分布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冀中南地区冬季雾霾天气严重,日光温室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保温功能,设计建造了三连栋日光温室,为进一步验证其性能,应用MATLAB软件对三连栋日光温室进行二维温度场的拟合和图像绘制。结果表明:00:23三连栋日光温室的温度为8日>9日>10日;06:23为温室一天的最低温度,10日的06:23为3天最低温度;12:23为多云~阴的8日温室的最高温度,14:23为阴~晴的9日温室的最高温度,12:23—14:23为晴天的10日温室的最高温度,3天温室最高温均能达到30℃,16:23温度下降较快。多云~阴的8日、阴~晴的9日09:23—10:23依次从温室的北、中、南栋的上中部开始升温,16:23先从温室下部开始降温;晴天的10日09:23—10:23依次从温室的南、中、北栋开始升温,16:23依次从温室的北、中、南栋开始降温。在温室温度最低时或最高时,北栋北后侧中下部区域为温度的最高点或最低点。8—10日09:23与18:23(15~20℃)、08:23与20:23(10~15℃)温室温度各栋之间及各区域基本相同。同一天内温室地温中栋最高,地温白天北栋最低、夜间南栋最低;10日夜间南栋地温最低,最低地温13℃,白天中栋地温最高,最高地温22℃。光照强度9日<8日<10日。三连栋日光温室在2月中旬喜温果菜类即可定植,较单膜塑料大棚提早定植25~30天,同时又规避了冬季低温阴雪雾霾天气出现频次高的时段,三连栋日光温室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32.
采用微波辐射法和中性2,2,6,6-四甲基哌啶-1-氧化物(TEMPO)自由基氧化工艺来预处理竹浆纤维素,之后用超声波机械处理制备微纤化纤维素。实验结果表明,在60℃下,TEMPO用量为0.15 mmol/g(以绝干浆计,下同),Na Cl O2用量为10 mmol/g,Na Cl O用量为1 mmol/g,微波氧化2 h,其羧基含量最高到达0.729 mmol/g,氧化效果最佳,超声波处理后微纤化纤维素得率高达85.7%。FT-IR分析表明纤维素氧化后引入羧基官能团;XRD结果揭示纤维素氧化反应只发生在纤维素的无定型区或结晶区表面;纤维素氧化前后的聚合度(Dp)结果表明相对于碱性氧化,微波辐射和中性TEMPO氧化对纤维的降解程度低,从而有效地保持了纤维素原本的长度。  相似文献   
33.
为探究60Co-γ射线辐射处理种子对大花紫薇生长发育中光合效率的影响,以大花紫薇种子为试验材料,以不同60Co-γ射线辐射剂量(0、20、60、100、140、180 Gy)进行辐射处理,测量不同处理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绿素及光合指标的变化,研究其对紫薇光合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20、60 Gy处理较对照和其他处理叶绿素质量分数更高,更有利于叶片进行光合作用;60、100 Gy处理较对照和其他处理潜在光合速率和最大光合效率更好;各时期光合性能指数与综合性能指数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随时间的增加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60 Gy较其他处理性能指数高。由此得出,60 Gy辐射处理有利于大花紫薇光合色素的产生与积累,较好的增加电子传递效率,有利于光合系统的运转和能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3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热水需求的激增促进了太阳能热水器的迅速发展。目前太阳能热水器的应用,主要还是以分户独立系统为主,未来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发展趋势是以集中式为主。针对该宾馆热水供应的要求和特点,为宾馆设计了利用太阳能提供热水的集中系统,进行了太阳能集热系统规划、设计计算和设备选型,为将来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The weight and composition of soybean seeds (Glycine Max L. Merrill) depend on changes in carbon and nitrogen assimilate supply during grain filling. Soybean pods and seeds are green, evidencing their capacity to capture light. However, the current physiological knowledge does not consider any effect of incident solar radiation reaching the pods on seed weight and composition.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esponse of seed weight and composition to changes in assimilate supply from leaves, to the incident solar radiation reaching the pods and to the combination of both, changes in assimilate supply from the leaves and incident solar radiation on pods of soybean plants. Field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during two growing seasons at Balcarce, Argentina. Treatments modified the amount of assimilates supplied by the leaves (plant shading, defoliation), the solar radiation reaching the pods (pod shading) or both (defoliation and pod shading) during seed filling. Plant shading and defoliation reduced seed weight, oil concentration and oil and protein content and increased the concentration of saturated and poli-unsaturated fatty acids while reduced oleic acid percentage. Pod shading increased the concentration of stearic acid and reduced the concentration of linolenic acid. When pods were shaded on defoliated plants, seed weight and oil and protein content decreased whil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was similar to values obtained under defoliation treatment. Based on these results, a conceptual model that considers photoheterotrophic nature of reproductive structures of soybean is proposed. Seed weight, oil and protein content and oil fatty acid composition depended on assimilate availability for the seeds. The response of oil and protein content to assimilate supply depended on whether leaves were present or not. The effect of solar radiation incident on pods depended on the amount of assimilates available for the seeds: (i) when carbon allocated was low (defoliation treatments), pods contributed to seed carbon economy but solar radiation incident on them did not affect fatty acid composition; (ii) when carbon allocated to the seeds was high (intact plants), contribution of pods to seed carbon economy was not significant, but the amount of solar radiation incident on pods produced significant changes in fatty acid composition.  相似文献   
36.
农村建设中太阳能路灯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太阳能利用取得了快速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了太阳能路灯系统的工作原理,结合某市循环经济示范村太阳能路灯系统的使用现状,采用费用-效益评价指标从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3个方面对太阳能路灯系统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得到太阳能路灯与普通路灯相比较,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安装太阳能路灯系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价值,对于该旅游区的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对新农村建设新能源的利用,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为太阳能路灯系统大力推广提供一定的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37.
为进一步揭示紫外辐射的变化规律,更好地为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服务,基于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2007—2012年太阳紫外辐射观测资料,运用数理统计学方法与SPSS 11.5软件,分析了锡林浩特地区不同云况条件下太阳紫外辐射规律及与气象要素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太阳紫外辐射存在明显的日、季、年变化规律。一日内早晚小,中午大。一年内最高值出现在6—8月,最低值出现在11—12月。且与太阳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地温0~5 cm存在较显著的相关性。目前锡林浩特地区紫外辐射强度(UV-B)1—3、10—12月最大值范围分别为0.20~1.91、0.13~1.43 W/m~2,低于人和动物的安全标准2 W/m~2,4—9月可出现最大值范围为2.02~3.39 W/m~2,容易对人和动物造成威胁和伤害。  相似文献   
38.
对宿迁市宿城区半地下土墙日光温室基地的生产现状进行了详细了解,并分析了其发展优势和存在的隐患,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9.
为了探讨玉米不同自交系对UV-B辐射增强的响应,在摸拟光照培养条件下,研究了增强UV-B辐射对玉米不同自交系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五叶期UV-B辐射处理6 d后,供试的48个自交系中近一半以上材料的幼苗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著降低10%以上,其材料比例分别为64.6%,47.9%,54.2%;而有62.5%的材料胞间CO2浓度表现为显著增加;相关分析发现,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对UV-B辐射增强的响应值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根据气体交换参数对UV-B辐射增强的响应程度将48个材料分成6类,其中对增强UV-B辐射反应比较敏感的材料和能够忍耐UV-B辐射增强的材料均占12.5%。说明玉米不同自交系幼苗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对UV-B辐射增强反应敏感程度具有显著的基因型差异,从中能够筛选出对UV-B辐射增强反应敏感和有忍耐能力的材料。  相似文献   
40.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气温逐渐升高,将会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利用2003?2016年的涡度相关系统观测资料,研究了祁连山南麓高寒灌丛生长季(5月?9月)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对生长季有效积温(growing season degree days,GDD)的响应,对于研究气候变暖对高寒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高寒灌丛生态系统在生长季的月GPP、GDD都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单峰变化趋势,都在7月或8月达到峰值,在5月达到最小值。在整个生长季尺度上,GPP与GDD具有较高变异性,但整体上表现为逐渐增加的趋势(P<0.05)。2003?2016年整个生长季GPP与GDD的均值分别为507.11 g·m?2和975.93℃。在月尺度和生长季尺度上,GPP与GDD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但是,通过比较生长季每个月GPP与GDD的关系发现,5、9月的GPP与GDD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在7月相关性最为显著(P<0.01)。整体上看,高寒灌丛生态系统植被的总初级生产力与热量条件表现为正相关关系,由此说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青藏高原高寒灌丛生态系统植被的光合生产能力将会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