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88篇
农学   44篇
基础科学   36篇
  90篇
综合类   246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33篇
畜牧兽医   66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21.
我国农林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机器人作为高科技的产物在世界各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农林业机器人是 2 1世纪我国林业和农业机械的发展方向。本文综述了我国林业和农业机器人的研究现状 ,介绍了几种典型的机器人。  相似文献   
22.
于2002年3~5月、9~11月对途经黑龙江省兴凯湖自然保护区的东方白鹳种群数量和停歇地环境条件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东方白鹳春季迁徙的首见期3月5日,末见期4月10日,迁徒持续期5~7天,大多作1~3天的短暂停留后便继续北飞。秋季东方白鹳在9月15日至10月5日陆续迁到,11月上旬迁离,迁徙持续期35~60天,停歇期达35~60天。东方白鹳迁徙活动受风速、气温、降雨等天气影响。喜栖湿草甸、浅水湖泡及湖泡中的“塔头”。取食鱼类,两栖、爬行动物及鼠类,且以鱼类食为主。本文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和保持东方白鹳迁徙停歇地的措施。  相似文献   
23.
生物质资源农作物秸秆应用于人造板工业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于文吉 《木材工业》2006,20(2):41-44
在总结国内外秸秆人造板工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人造板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提出我国当前应当重点发展的秸秆人造板技术和产品领域,并对我国秸秆人造板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4.
我国木片生产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我国木片生产的发展历史进行了扼要回顾,对国内外木片生产现状进行了分析与评述,结合我国国情及国外木片生产的发展趋势,对我国木片生产提出决策,并展望了我国木片生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5.
浙江森林火灾发生规律与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对浙江省1988 ~ 2002年的森林火灾报表和1991年以来的森林火灾档案表整理分析预测浙江省森林火灾的发生发展趋势:一是浙江省森林火灾发生的次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二是森林火灾的火源从生产性火源逐渐转向非生产性火源;三是肇事者趋向老龄化;四是林区内可燃物积累丰厚,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趋势在增加;五是气候异常,森林火灾多发概率在增大.针对浙江省森林火灾发生规律与发展趋势,提出了森林防火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26.
通过总结和分析国内外关于木材皱缩的研究现状,指出皱缩深度、皱缩因子、体积收缩率、干缩率等4项指标能够合理地评价木材皱缩的程度;采用预冻处理、热处理、加压或拉伸处理以及后期调湿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皱缩的产生;并讨论了木材皱缩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7.
物种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期国内外文献,综述了物种多样性的概念、本质、产生、测度方法及研究现状,讨论了物种多样性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解释了那些看似矛盾的研究结论,指出了以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8.
董云萍 《热带农业科技》2007,30(3):14-17,21
概述了1985~2006年世界咖啡的产销动态和引起价格大幅波动的主要原因;分析和讨论了在世界咖啡市场大背景下海南咖啡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9.
In its 40‐year history, the science of conservation has faced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in terms of environmental damage and rapid global change,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only increasing as greater demands are placed on limited natural resources. Conservation science has been adapting to keep pace with these changes. Here, we highlight contemporary and emerging trends and innovations in conservation science that we believe represent the most effective responses to biodiversity threats. We focus on specific areas where conservation science has had to adjust its approach to address emerging threats to biodiversity, including habitat destruction and degradation, climate change, declining populations and invasive species. We also document changes in attitudes, norms and practices among conservation scientists. A key component to success is engaging and maintaining public support for conservation, which can be facilitated through the use of technology. These recent trends in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are innovative and will assist in optimizing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increasing our leverage with the general public and tackling our current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相似文献   
30.
中国谷子产业和种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谷子起源于中国,是旱作生态农业绿色发展的主栽作物。国家启动产业技术体系十年来,创制出一批抗除草剂、商品品质显著提升、蒸煮时间显著缩短的育种材料;基因组测序、单倍型图谱和高通量转化技术体系构建等推动了谷子产业技术原始创新能力持续提高;育成了一批中矮秆抗除草剂新品种,创新集成了一批适合不同产区的栽培技术,单户综合生产能力提高20倍以上,单产提高90.8%,总产提高85.7%,全程机械化轻简栽培实现了谷子生产方式历史性变革。谷子是完全市场化作物,近十年来总体价格呈上升趋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国地理标志产品发展迅速,正在形成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和产业优势区。随着产业发展的带动,品种权保护与转让逐步增多,一批谷子种业开始起步。在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战略新的时代背景下,谷子的营养、生态、文化属性给中国谷子产业和种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中国谷子种业和产业也面临着种子繁殖系数高、品种权落实力度不够、科研和平台建设有待加强、缺乏突破性大品种等诸多挑战。未来中国谷子特色产业发展将助推乡村振兴并带动种业发展;季节性休耕区、压采地下水区的生态需求将促进谷子生产面积呈现恢复性增长;种业、科研、产业融合呈加快发展趋势。攻克谷子种业重大基础科学问题,构建现代生物育种技术体系,培育突破性新品种,实现科研、种业、产业的一体化发展是中国谷子种业的发展方向。中国谷子种业发展必须坚持原始创新、坚持产业需求、坚持服务主产区、坚持差异化发展、坚持市场主体地位。未来中国谷子产业和种业需攻克的重点任务:突破性新种质创新、高效育种技术平台构建、突破性新品种杂交种培育、构建种子生产技术规范和良种繁育技术体系、提升种业管理服务能力、布局优化制种基地、打造种子优势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