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58篇
  免费   444篇
  国内免费   654篇
林业   818篇
农学   955篇
基础科学   324篇
  637篇
综合类   3922篇
农作物   586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396篇
园艺   1079篇
植物保护   1118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198篇
  2022年   382篇
  2021年   385篇
  2020年   374篇
  2019年   365篇
  2018年   269篇
  2017年   382篇
  2016年   461篇
  2015年   357篇
  2014年   452篇
  2013年   487篇
  2012年   628篇
  2011年   689篇
  2010年   479篇
  2009年   456篇
  2008年   366篇
  2007年   393篇
  2006年   372篇
  2005年   294篇
  2004年   242篇
  2003年   212篇
  2002年   199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146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95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油菜与核盘菌互作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菌核病是由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引起的真菌性病害,每年导致油菜(Brassica napus L.)产量损失10%-20%,是制约我国油菜生产最主要的病害。培育抗(耐)病油菜品种是防治油菜菌核病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本文主要综述了近五年油菜-核盘菌互作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1)核盘菌侵染寄主早期存在活体营养型阶段;(2)草酸提供的酸性pH,而非草酸本身,是核盘菌的必需致病因子;(3)核盘菌有效地利用效应蛋白抑制寄主的抗病反应或者诱导寄主细胞坏死以帮助其侵染;(4)油菜对菌核病的抗性具有中等遗传力,为数量抗性;(5)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 PAMP)引发的免疫反应(PAMP-triggered immunity, PTI)是油菜对核盘菌产生数量抗性的主要根源;(6)功能基因组学研究表明抗(耐)病油菜材料防卫反应更加剧烈,能有效调控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平衡状态,及时清除过量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积累,抑制细胞死亡。核盘菌-油菜互作分子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指导油菜抗菌核病育种。  相似文献   
992.
为探索不同生育期施入定量氮肥对葡萄叶片糖代谢及采收期果实品质的影响,以酿酒葡萄‘蛇龙珠’为材料,在萌芽期(A)、新梢生长期(B)、开花期(C)、果实第一次膨大期(D)、副梢生长旺期(E)和果实第二次膨大期(F)分别施入尿素300 kg·hm-2,不施氮肥(G)为对照,测定不同时期叶片糖水平、糖代谢酶活性和采收期果实的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各时期施入氮肥对叶片比叶重无影响,显著增加了DBF5(花前5 d)和DAF85(花后85 d)叶绿素相对含量。F不利于叶片葡萄糖和果糖的积累,C在DAF116(花后116 d)时叶片(干重)蔗糖含量最高,达到3.33 mg·g-1;与DAF85相比,A和B在DAF116时叶片果糖含量增加约13.0%,C、D、E和F分别下降了33.1%、36.3%、48.5%和27.5%; A、B、C、D和E之间淀粉含量在DAF85和DAF116均无显著差异,但均高于相应时期对照。E在DAF85和DAF116时叶片SS显著高于其它处理; C在DAF25、DAF55、DAF85和DAF116时,NI活性(萄萄糖浓度·鲜重-1)最高,分别为0.22、0.25、0.33 mmol·h-1·g-1和0.30 mmol·h-1·g-1。C在采收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较高,可滴定酸含量最低,B葡萄产量最高,达到17 178.66 kg·hm-2,较对照提高了31.74%。  相似文献   
993.
赤霉素喷施对红灯甜樱桃果实品质及解剖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红灯甜樱桃生长期喷施不同浓度(20、60、100 mg·L-1)赤霉素(GA3)对果实品质及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60 mg·L-1的GA3处理增加了单果重与纵径。不同浓度GA3处理对果实横径无显著影响,但降低了果实硬度、可溶性糖、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升高了可滴定酸含量,致果实品质总体下降。解剖结构结果表明,GA3喷施浓度越大,果实角质层与表皮厚度越薄,果肉细胞与表皮细胞越大,硬度越小。建议在生产中减少GA3的使用,尤其是高浓度(100 mg·L-1)的GA3喷施对果实不利。  相似文献   
994.
泰国东部水果市场长期存在供过于求的问题,造成水果价格不断降低、大批滞销水果丢弃,虽然政府实施价格干预政策,但仍无法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由于中国市场的大量购买需求,泰国东部的水果大量出口到中国,使该问题得以解决,泰国水果种植农民及水果商人也随之富裕起来。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中国水果中间商直接向泰国农民收购水果的情况逐步扩大,这种发展在未来可能给泰国带来很大风险。本文针对泰国东部水果出口中国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揭示其中隐藏的风险。  相似文献   
995.
以3个香蕉品种‘巴西蕉’‘粉蕉’‘皇帝蕉’为供试材料,利用福林酚法测定其整个生育及成熟期果皮、果肉的多酚含量,探索不同香蕉品种在发育成熟过程中的多酚含量变化规律,及其与果实发育成熟的关系。结果显示,在香蕉果实整个生育期,多酚物质含量果皮均大于果肉。多酚物质在香蕉果皮、果肉生长发育期迅速积累,到采收期下降,采后果皮多酚物质含量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果肉多酚物质基本维持不变。用外源乙烯和1-MCP处理后发现,与对照果实相比,乙烯促进其多酚物质的积累,而1-MCP抑制其积累。  相似文献   
996.
农业在泰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产品是泰国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水果干市场发展较为迅速,为了提高泰国水果干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通过研究泰国水果干国内外市场现状,采用了SWOT分析法,对泰国水果干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分析,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7.
氮磷钾锌对玉米茎基腐病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小麦-玉米轮作制下,通过2 a的定位施肥后,研究了氮、磷、钾、锌对玉米茎基腐病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是影响玉米茎基腐病的首要营养因子、钾次之,连续高量施氮处理发病最重、连续不施钾处理次之,施钾可显著减轻茎基腐病的发生;氮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首要营养因子、磷次之,在氮磷配施的基础上施用钾肥可以显著提高产量、减缓发病;连续高量施磷处理的土壤有效锌含量最低,连续高量施氮处理次之;在氮磷钾配施的基础上施用锌肥,可以显著提高产量,改善玉米后期穗位叶部性状,减轻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998.
商花6号是商丘市农林科学院以濮科花2号为母本,远杂9102为父本,经品种间有性杂交育成的高出仁率大果花生新品种.在2011~2012年全国北方区大果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中,商花6号平均荚果产量4 695.30kghm2,平均籽仁产量3 514.73 kg/hm2;2013年全国北方区大果花生品种生产试验中,商花6号平均荚果产量4 531.05 kg/hm2,平均籽仁产量3 312.15 kg/hm2.该品种粗脂肪含量为150.46% ~53.46%,油酸含量为50.9%~51.7%,油亚比为1.69~1.76,高抗花生褐斑病和焦斑病,感花生黑斑病,抗网斑病和茎腐病,百果质量为256.2 g,百仁质量为111.2 g,出仁率为74.75%.商花6号于201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国品鉴花生2014010).该品种适宜在山东、河南、河北、辽宁、北京及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大果花生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999.
面对高职教育的新形势,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果蔬贮藏与加工类人才,通过分析高职《果蔬贮藏与加工技术》的课程特点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重组了课程结构与体系,改进了教学方法,完善了课程考核体系,改变了传统教学和生产脱节的现象,教学质量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1000.
选用‘华栗3号’为材料,采用异交、自交、不授粉及自然授粉4种授粉方式探究锥栗(Castanea henryi)果实的生长发育特性.结果表明:锥栗果实生长发育期约135 d,异交、自然授粉的总苞和子房及自交、不授粉的总苞的鲜重均呈"慢—快—慢—快"的增长趋势,自交、不授粉的子房鲜重呈"慢—快—慢"的增长趋势,总苞和子房纵横径呈"慢—快—慢"增长趋势,果实成熟时总苞和子房大小均表现为异交自然授粉自交不授粉;不同授粉处理对锥栗座苞及落果的影响不同,异交、自然授粉经历了2次落果高峰期,自交、不授粉则经历了3次落果高峰期,落果最高峰均出现在花后90~105 d;不同授粉处理显著影响锥栗的结实率和空苞率,4种授粉处理的坐苞率、结实率大小均表现为异交自然授粉自交不授粉,空苞率大小表现为不授粉自交自然授粉异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