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97篇
  免费   771篇
  国内免费   1234篇
林业   438篇
农学   1378篇
基础科学   647篇
  3212篇
综合类   7008篇
农作物   1249篇
水产渔业   47篇
畜牧兽医   560篇
园艺   572篇
植物保护   391篇
  2024年   102篇
  2023年   361篇
  2022年   566篇
  2021年   654篇
  2020年   565篇
  2019年   580篇
  2018年   421篇
  2017年   706篇
  2016年   852篇
  2015年   673篇
  2014年   794篇
  2013年   841篇
  2012年   1129篇
  2011年   1006篇
  2010年   766篇
  2009年   729篇
  2008年   649篇
  2007年   736篇
  2006年   658篇
  2005年   498篇
  2004年   335篇
  2003年   292篇
  2002年   220篇
  2001年   192篇
  2000年   184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了探究不同用量氮肥配施生物质炭或小麦秸秆对旱作农田N2O排放通量的影响,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连续进行4年不同氮素水平配施不同有机物料的田间定位试验,试验以3种施氮用量(不施氮肥、50 kg(N)·hm-2氮肥、100 kg(N)·hm-2氮肥)配施2种有机物料(小麦秸秆S、生物质炭B)及无有机物料 (C)共组成9个处理,于2016年11月—2017年10月,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N2O通量进行全年内连续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内,各处理N2O年平均通量大小排序SN100>CN100>SN50>CN50>BN100>SNO>BN50>CN0>BN0,各处理N2O排放通量变化趋势一致;相较N0处理(CN0、SN0、BN0)的年平均排放通量,N50(CN50、SN50、BN50)和N100(CN100、SN100、BN100)处理分别增加了6.92%和10.03%。相较CN0、CN50和CN100,与其相同氮素水平配施生物质炭后,N2O年平均排放通量分别降低了0.49%、3.15%和4.67%;配施秸秆后,N2O年平均排放通量分别增加了6.37%、3.44%和2.73%。单施氮肥或小麦秸秆配施氮肥均增加了N2O排放的增温潜势,生物质炭配施氮肥减少了N2O排放的增温潜势。主效应分析表明,氮素、秸秆均对提升N2O排放通量发挥显著效应,而生物质炭具有降低效应。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温度与N2O通量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含水量与N2O通量表现为显著负相关关系(P<5%)。通径分析表明,土壤温度对N2O通量的增大作用远大于土壤含水量对N2O通量的减小作用。秸秆或生物质炭与氮素无交互效应,N2O排放通量随氮素水平的增加而增大,秸秆还田促进了N2O排放而生物质炭抑制了N2O排放。因此,添加生物质炭对旱作农田固氮减排具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2.
为研究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对土壤结构、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设置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的10%(M10)、20%(M20)、30%(M30)、40%(M40),以单施化肥(M0)和不施肥(CK)为对照6个施肥处理,测定玉米不同生育期的土壤团聚体变化状况。结果表明:随有机肥等氮部分替代化肥比例的增加,玉米各生育期土壤>0.25mm水稳性团聚体(R0.25)、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WD)不断增加,团聚体破坏率(PAD)、分形维数(D)不断降低。与M0处理相比,M30和M40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子粒产量,表现为M30>M40;M20、M30、M40处理较M0处理玉米子粒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了13.29%~25.03%,淀粉含量显著增加了39.84%~114.06%,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了36.49%~54.05%;蛋白质含量表现为M30和M20处理显著大于M40处理,M30与M20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淀粉含量表现为M40>M30>M20,差异显著;可溶性糖含量表现为M40和M30处理显著大于M20处理,M30与M40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玉米子粒产量和品质与抽雄期、成熟期土壤团聚体R0.25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PAD、D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因此,玉米生产中,利用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培肥土壤,需兼顾玉米产量和品质,30%为适宜的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比例。  相似文献   
103.
为优化羊肚菌营养袋的原料组成与配比,以食药用菌栽培基质中常用的4种秸秆及谷壳、麦粒、麦麸,通过主成分分析归纳各原料的营养组成属性,设计出9个营养袋配方进行栽培试验,比较出菇产量,得出高产营养袋原料组合为谷壳和麦粒;再以谷壳与麦粒按11种不同的重量比混合制成营养袋进行栽培试验,综合考量制作成本、出菇产量、经济效益等因素后,最终得到高产高效的羊肚菌营养袋配方(重量比)为谷壳19%、麦粒79%、石灰1%、石膏1%。  相似文献   
104.
永定县烟后作稻氮磷钾肥料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414”田间肥效试验方案,在3个试验点进行烟后作稻田间试验,研究永定县烟后作稻的氮磷钾肥效和最挂施用量.试验结果表明: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可有效提高烟后作稻的产量,烟后作稻施用适量氮磷钾肥即处理6,可分别增产20.3%、4.9%和9.0%.在试验条件下,烟后作稻的氮磷钾经济施肥量为N 1116 kg/hm2、P2O531 kg/hm,2、K2O 81 kg/hm2、预计产量7 926 kg/hm2.  相似文献   
105.
氮磷钾用量对宁南旱地马铃薯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宁南旱地上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各4个施肥水平对马铃薯(庄薯3号)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磷、钾肥马铃薯产量均呈抛物线型增长,其中氮肥增产幅度最高,其次为磷肥,钾肥最低且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施用氮对马铃薯产量构成有显著影响,钾肥有利于块茎膨大。马铃薯氮、磷、钾养分累积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季氮、磷肥利用率都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钾肥利用率随施肥量增加而降低。氮、磷、钾肥偏生产力均随着施肥量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施用氮、磷、钾肥显著提高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当氮肥施用量大于240 kg/hm2、钾肥施用量大于135 kg/hm2时水分利用效率降低。不同氮、磷、钾肥水分利用效率增幅分别为19.6%~31.2%、11.2%~12.6%、1.3%~9.5%。本试验条件下,从经济施肥与水分高效利用角度宁南旱地马铃薯氮、磷、钾肥推荐量分别为174.0~189.7、92.2~94.6、113.0~113.7kg/hm2。  相似文献   
106.
双季稻最佳磷肥和钾肥用量与密度组合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为明确磷肥、钾肥用量和移栽密度对双季稻的施用效果,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磷肥用量、钾肥用量和移栽密度组合对江西双季稻产量、产量构成要素及磷肥和钾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施磷量和移栽密度、不同施钾量和移栽密度对双季稻产量、磷肥和钾肥利用率的影响。磷肥用量和移栽密度试验中,设4个施磷水平(P2O5 0、60、90、120 kg/hm2,以P0、P60、P90和P120表示)和4种移栽密度(21×104、27×104、33×104、39×104 穴/hm2,以D21、D27、D33和D39表示)组合。钾肥用量和移栽密度试验中,设4个施钾水平(K2O 0、90、120、150 kg/hm2,以K0、K90、K120和K150表示),密度设置同磷肥试验。在水稻成熟期对产量以及产量构成要素进行测定,并分析其磷素和钾素的吸收量和利用率等指标。【结果】磷肥与密度试验中,同一施磷水平下,早稻产量和地上部磷素吸收量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施磷量超过60 kg/hm2时,产量和磷素吸收量不再随密度增加而显著增加,磷素吸收利用率(REP)、磷素农学效率(AEP)和磷素偏生产力(PFPP)逐步降低,以P60D39处理组合的产量和磷素吸收利用率最高,分别为5303.9 kg/hm2和24.4%,AEP为29.4 kg/kg; 晚稻则以施磷量在60 kg/hm2和33×104 穴/hm2密度组合的产量和磷素吸收利用率最高,分别为7246.9 kg/hm2和42.4%,AEP为36.2 kg/kg。钾肥与密度试验中,早稻的钾素吸收量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施钾量在120 kg/hm2和39×104 穴/hm2密度组合的处理产量和钾素吸收利用率(REK)最高,分别为6376.3 kg/hm2和67.2%,此时钾素农学效率(AEK)为15.6 kg/kg; 晚稻则以施钾量在90 kg/hm2和33×104 穴/hm2密度组合的处理产量和REK最佳,分别为7025.6 kg/hm2和74.0%,AEK为21.7 kg/kg。【结论】合理的磷肥、钾肥用量和移栽密度可以显著增加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养分累积量,进而增加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但过高的磷肥和钾肥施用会抑制产量的进一步增加。建议本研究区域的早稻采用施磷量在60 kg/hm2、施钾量120 kg/hm2和39×104穴/hm2的密度组合,而晚稻采用施磷量60 kg/hm2、施钾量90 kg/hm2和33×104 穴/hm2的密度组合。  相似文献   
107.
为了更好地解决“烟草三农”问题,针对我国烟草种植落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和应用具有稳定挖坑和精量施肥等功能YWS-1型烟田挖坑施肥机。通过性能和生产试验测定和效益分析证明,该机具各项技术、性能指标符合设计要求,解决了烟草种植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特点和较好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8.
为探究嘉有生物基质与黄腐酸肥料配合施用效果,设置了不同量生物基质对黄瓜生长发育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相同黄腐酸类肥料施用量条件下,施用生物基质对黄瓜茎粗没有显著影响,但可降低土壤EC值,促进黄瓜植株增长,且有增产效果,以施用39 000 kg/hm~2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09.
微生物菌剂肥对超级杂交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两优959为供试水稻,设计了0、150、300和450 g/667m2 4种不同施用量处理,考察微生物菌剂肥对超级杂交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常规施肥+300 g/667m2微生物菌剂肥的处理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其单株平均分蘖数多了2.4个,有效穗多了11.05%,产量增加了10.3%。这说明微生物菌剂肥在超级杂交水稻生产上具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0.
为了提高灵武长枣坐果率和单果质量,采用以色列专用肥(0.3%)、赤霉素(30×10-6)、爱乐壮(ALA、5-氨基乙酰丙酸)喷施处理大田种植的灵武长枣,测定其坐果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吊果量、单果质量等指标,分析不同药剂处理对灵武长枣坐果与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ALA处理下的坐果率提高近1倍,且叶绿素含量、单果质量均高于对照;以色列肥处理下灵武长枣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比对照高40%左右。因此推荐将1‰ALA和以色列专用肥应用于灵武长枣的生产实践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