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20篇
  免费   448篇
  国内免费   887篇
林业   933篇
农学   1037篇
基础科学   507篇
  1347篇
综合类   4827篇
农作物   518篇
水产渔业   348篇
畜牧兽医   858篇
园艺   286篇
植物保护   294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200篇
  2021年   247篇
  2020年   249篇
  2019年   276篇
  2018年   210篇
  2017年   396篇
  2016年   507篇
  2015年   396篇
  2014年   494篇
  2013年   605篇
  2012年   942篇
  2011年   929篇
  2010年   783篇
  2009年   736篇
  2008年   646篇
  2007年   680篇
  2006年   557篇
  2005年   397篇
  2004年   286篇
  2003年   230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991.
以高良姜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提取技术和水蒸气提取技术提取高良姜精油和纯露,分析比较精油和纯露的提取率及外观颜色,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精油和纯露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提取技术提取的精油和纯露提取率均高于水蒸气技术提取的提取率,纯露外观颜色无差异;两种方法提取的精油和纯露在化学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上有差异,超临界CO2提取技术提取鉴定出高良姜精油成分35种,纯露成分20种,水蒸气提取鉴定精油成分29种,纯露成分19种;1,8-桉叶素在超临界CO2提取的精油相对含量为15.49%,在水蒸气提取的精油相对含量中为10.61%;超临界CO2提取纯露含量最高的为柠檬烯,相对含量为68.50%;水蒸气提取纯露含量最高的为1,8-桉叶素,相对含量为31.83%。实验结果可为高良姜精油和纯露的提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2.
一种快速高效提取花生叶片DNA的简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适用于高通量测序的高质量花生叶片DNA,本方法取第三对真叶为实验材料,设计烧制圆球状枪头和离心管装置代替研钵研磨,并在CTAB法的基础上在杂质沉淀前快速分离DNA等简化方法提取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表明DNA条带清晰、完整性高。经超微量分光光度计检测,DNA浓度范围在104~131ng/μL,OD260/OD280为1.7~2.0,OD260/OD230大于2.0,说明杂质少,可获得高纯度,高浓度的DNA。此方法与常用的植物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相比,具有成本低、时间短、质量高的优点,可用于基因组重测序、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分子标记筛选等后续研究,可提高花生分子育种与筛选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93.
分散固相萃取法测定黄瓜中的喹啉铜残留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分散固相萃取(d-SPE)-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测定黄瓜中喹啉铜残留量的方法。样品采用乙腈和0.1 mol/L盐酸混合溶液提取,C18填料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其色谱条件为:色谱柱SunFireC18(4.6×150 mm,5 μm),流动相为十二烷基硫酸钠磷酸盐缓冲液-乙腈(65∶35)体系,流速0.6 mL/min,检测波长250 nm。结果表明:在0.02、0.2、2 mg/kg三个添加水平下,喹啉铜回收率在92.3%~107.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2.0%~7.7%之间。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和准确度高,能够用于黄瓜中喹啉铜的残留分析。  相似文献   
994.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practices have been steadily increasing in the last couple of decades. These management practices frequently involve cover crops, less or no-tillage, and organic fertilization. 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d the effects of cropping systems,tillage and no-tillage, and the application of poultry litter(PL) on selected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soil test nutrients.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topmost surface(0–5 cm) and subsurface(5–10 cm) layers. The general effect trend was PL application no-tillage cover crop cropping type. There were mo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18 soil attributes at the topmost surface than at the subsurface. This could be due to the accumulation of external C inputs and nutrients by crop residues and PL application as well as the retaining effects of no-tillage on less mobile nutrient components. Because of their high mobility and volatile nature, total nitrogen(N), ammonia-N(NH_4~+-N), and nitrate-N(NO_3~--N) levels varied greatly(high standard deviations), showing no consistent patterns among the treatments. Compared to the soybean cropping system, corn, especially with the wheat cover crop, contributed more to the total carbon(C) and sulfur(S) in the topmost surface soils(0–5 cm). Poultry litter application greatly increased pH,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CEC), base saturation, magnesium(Mg), phosphorus(P), calcium(Ca),sodium(Na), potassium(K), manganese(Mn), copper(Cu), and zinc(Zn) in both soil layers. Contrast comparisons revealed that PL application had more of an effect on these soil chemical properties than no-tillage and cropping systems. These results will shed light on developing better nutrient management practices while reducing their runoff potentials.  相似文献   
995.
以棕榈藤叶片为原料,对其进行超声微波交替提取并探究其机理。单因素实验得出超声微波交替提取的最优操作条件:以体积分数40%的乙醇溶液为提取溶剂;m(棕榈藤叶片)∶V (乙醇)=1 g∶14 mL。超声微波交替提取实验得出先微波辅助提取2.0 min,微波功率为600 W;再超声提取15 min,超声功率500 W,重复两次为最佳交替提取条件。所得棕榈藤叶片总酚酸的提取率为3.97 mg/g。超声微波交替提取棕榈藤酚酸过程中:微波自内而外的加热效应和超声空化效应结合起来优势互补,交替作用于藤叶细胞,有效提高细胞膜的通透性,促进酚酸溶出,大大提高提取效率。对超声微波交替提取机理做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996.
基于线性谱聚类的林地图像中枯死树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基于线性谱聚类超像素的方法应用在森林病虫害防治领域,可智能监测无人机森林虫害图像中的枯死树,为森林有害生物的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分别以湖北省受松材线虫与辽宁省受红脂大小蠹侵害的松林无人机图像为试验数据,首先使用线性谱聚类超像素分割算法将图像划分为多个超像素;然后基于枯死树木的颜色特征,初步提取可能为枯死树的超像素区域;最后基于枯死树木与其他干扰地物具有不同的纹理特征,计算超像素的区域密度和缝隙量,利用支持向量机对初步提取的超像素进行分类,从而检测出图像中的枯死树。【结果】基于线性谱聚类超像素和支持向量机的枯死树监测方法可有效排除与枯死树木颜色相近的其他干扰地物,较准确地提取出枯死树木。使用该方法与基于植被颜色指数的阈值分割方法、基于简单线性迭代聚类超像素和随机森林的方法,对35幅受灾松林无人机图像进行试验,并选用交并比、虚警率和漏检率3个评价指标对3种方法进行定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线性谱聚类超像素的方法监测出的枯死树区域最精确,其监测结果与人工检测结果的交并比均值大于58%,且虚警率和漏检率均优于另外2种方法。【结论】基于线性谱聚类超像素的枯死树监测方法能实现松林中枯死树的快速、准确检测及定位。  相似文献   
997.
为开发和利用苦菜中的黄酮资源,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苦菜总黄酮,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苦菜总黄酮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最佳提取条件下苦菜总黄酮提取液的抗氧化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苦菜总黄酮超声泼辅助提取最优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49%、浸提温度69℃、浸提时间162 min、料液比1∶62(m/v),此条件下苦菜黄酮得率为3.73%±0.03%。最优提取条件下,苦菜总黄酮提取液清除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0.005 9、0.153、0.024 8 mg·mL-1,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本研究结果为苦菜黄酮的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8.
以金华火腿骨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其呈味物质释放的影响。通过感官评价及可溶性糖、有机酸、5′-核苷酸和游离氨基酸的测定分析不同处理组间样品的差异,同时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对提取物感官和呈味物质间进行相关性分析。感官评价发现,高压蒸煮的样品的鲜味、咸味和可接受度最高,其协同滋味的综合评分最佳;呈味物质分析发现,原液中所有呈味物质含量都最低,高压-复配酶解处理的样品中可溶性糖总量最高,高达132.68 mg/100 g;经过酶解处理样品有机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达到3 733.32 mg/100 g;样品经不同处理后,5′-核苷酸含量呈现显著性增加(P<0.05),总含量最高的是经过高压蒸煮处理的样品,质量分数高达1.24 mg/100 g,是原液和其他处理组样品的2.38~12.4倍;与样品原液相比,游离氨基酸总量都显著增加(P<0.05),高压蒸煮处理的样品中含量最高,总质量分数为642.44 mg/100 g。借助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对样品的感官属性及呈味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样品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的处理方式所释放的呈味物质分布规律显著不同,高压蒸煮的样品与咸味和鲜味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酶解处理的样品与酸味和甜味有较强相关性,其他组样品与感官与呈味属性相关性不强。结论:不同处理方式的金华火腿骨具有不同的风味,其风味特征与多种物质有关,该研究结果为火腿骨的深度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提高金华火腿骨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999.
基于酶抑制法的自助式农药残留检测平台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金华火腿骨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其呈味物质释放的影响。通过感官评价及可溶性糖、有机酸、5''-核苷酸和游离氨基酸的测定分析不同处理组间样品的差异,同时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对提取物感官和呈味物质间进行相关性分析。感官评价发现,高压蒸煮的样品的鲜味、咸味和可接受度最高,其协同滋味的综合评分最佳;呈味物质分析发现,原液中所有呈味物质含量都最低,高压-复配酶解处理的样品中可溶性糖总量最高,高达132.68 mg/100 g;经过酶解处理样品有机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达到3 733.32 mg/100 g;样品经不同处理后,5''-核苷酸含量呈现显著性增加(P<0.05),总含量最高的是经过高压蒸煮处理的样品,质量分数高达1.24 mg/100 g,是原液和其他处理组样品的2.38~12.4倍;与样品原液相比,游离氨基酸总量都显著增加(P<0.05),高压蒸煮处理的样品中含量最高,总质量分数为642.44 mg/100 g。借助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对样品的感官属性及呈味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样品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的处理方式所释放的呈味物质分布规律显著不同,高压蒸煮的样品与咸味和鲜味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酶解处理的样品与酸味和甜味有较强相关性,其他组样品与感官与呈味属性相关性不强。结论:不同处理方式的金华火腿骨具有不同的风味,其风味特征与多种物质有关,该研究结果为火腿骨的深度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提高金华火腿骨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1年生铁力木苗木为试验材料,应用4种光照条件(CK、T_1、T_2、T_3,透光率分别为100%、45.7%、13.9%、6.3%)进行盆栽试验,探索铁力木幼苗对光照强度的适应性,以确定铁力木幼苗的最佳光照环境。结果表明,在T_1条件下,苗木苗高、高径比为最高,在低遮荫条件下促进苗木生物量积累,在T_3条件下苗木生长受到了抑制。因此,得出铁力木苗木在T_1条件(透光率45.7%)下最有利于铁力木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