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6篇
  免费   321篇
  国内免费   896篇
林业   575篇
农学   609篇
基础科学   820篇
  1103篇
综合类   2001篇
农作物   157篇
水产渔业   410篇
畜牧兽医   970篇
园艺   61篇
植物保护   157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197篇
  2020年   204篇
  2019年   232篇
  2018年   169篇
  2017年   257篇
  2016年   273篇
  2015年   271篇
  2014年   323篇
  2013年   357篇
  2012年   517篇
  2011年   489篇
  2010年   356篇
  2009年   343篇
  2008年   317篇
  2007年   388篇
  2006年   343篇
  2005年   237篇
  2004年   180篇
  2003年   174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马铃薯红外干燥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为原料,研究其红外干燥特性及数学模型。通过试验收集了不同切片厚度和干燥温度下马铃薯水分比(MR)随干燥时间(t)的变化数据,得到了马铃薯的干燥曲线,并计算了干燥过程中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Deff)和干燥活化能(Ea)。结果表明,干燥温度(T)与切片厚度(L)对马铃薯红外干燥特性有较大影响,干燥温度越高,切片厚度越薄,马铃薯的干燥速率(DR)越快,干燥时间越短;同时,通过拟合计算发现,在10种干燥模型中Modified Henderson and Pabis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比较吻合,能够更好地反映干燥过程。在试验条件下,Deff在0.238 4×10-10~12.557 3×10-10m~2·s-1之间,且随着干燥温度和切片厚度的增加而增大。1、3、5、7 mm厚的马铃薯片红外干燥活化能分别为34.386 0、31.041 8、28.783 2、30.060 1 k J/mol。  相似文献   
992.
土壤机械组成作为一种成分数据,为满足其空间插值的定额、非负、线性无偏和最优要求,通常需要对其进行转换。本文以宁夏银北地区土壤机械组成数据为例,引进了球坐标转换方法,利用经球坐标转换、对称对数比转换和非对称对数比转换后的数据进行普通克里格插值,分析了球坐标转换方法对土壤机械组成数据转换的可行性与科学性,并比较了不同转换方法对土壤机械组成空间预测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球坐标转换方法能满足土壤机械组成空间插值要求,对于研究区砂粒、粉粒的空间插值精度较对称对数比转换和非对称对数比转换方法高,而对于黏粒,其插值精度却逊于对称对数比转换和非对称对数比转换方法。本研究为土壤机械组成空间插值提供了一种易于理解、计算量小、不需要考虑零值、又能保证一定插值精度的转换方法。  相似文献   
993.
麦角硫因抑制双孢蘑菇褐变及其与能量代谢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控制和降低运输与贮藏过程中的褐变是目前双孢蘑菇保鲜的重点。研究麦角硫因处理对双孢蘑菇采后褐变的抑制效果,进一步分析褐变与能量代谢关系,为控制褐变和延长其保质期提供科学依据和生产指导。【方法】对具有代表性的双孢蘑菇品种AS2796喷涂浓度为0.12 mmol·L-1的麦角硫因溶液,对照组采用超纯水处理,于4℃低温下贮藏17 d,贮藏时定期测定其褐变度、菌盖白度、丙二醛含量(MDA)和能量相关物质(ATP、ADP、AMP含量)、能荷及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氧化酶(CCO)、H+-ATPase、Ca2+-ATPase等线粒体呼吸代谢相关酶活性。【结果】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双孢蘑菇的褐变度和MDA含量逐渐增加,菌盖白度不断下降。与对照组相比,麦角硫因处理延缓了MDA含量和褐变度的上升及菌盖白度的下降,保护了细胞膜的完整性,降低了膜脂过氧化程度,有效抑制了双孢蘑菇菌盖表面及内部组织的褐变。贮藏过程中,双孢蘑菇的ATP含量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最低点(贮藏第17天)也高于0.6 mg·g-1。整个贮藏期间,双孢蘑菇的ADP和AMP含量逐渐上升,处理组的ATP和AM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ADP含量始终低于对照组。能荷值不断下降,但处理组双孢蘑菇的能荷值始终略高于对照组。表明麦角硫因处理延缓了双孢蘑菇采后ATP含量的下降,提高了ATP的利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较高的能荷水平。麦角硫因处理的双孢蘑菇SDH、H+-ATPase和Ca2+-ATPase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CCO酶活性在贮藏前期(第5天)和贮藏末期(第17天)相较于对照组也有所提升,从而维持了更好的线粒体功能,保证了ATP的高效合成。【结论】麦角硫因处理明显抑制了双孢蘑菇采后褐变,且其对褐变的抑制作用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4.
995.
通过对体外法(仿生消化法)测定的玉米的酶水解物能值(EHGE)与体内法(动物试验法)测定的真代谢能(TME)进行比较,筛选快速、准确估测饲料能值的方法。体内法采用动物试验法进行代谢试验测定TME,选用504只21日龄AA肉仔鸡,按体质量均分为7个处理,每个处理12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其中6个处理分别饲喂6个地区玉米饲料原料,另外1个处理为饥饿组,测定其内源能量代谢,试验期3 d。体外法采用仿生消化法进行仿生消化试验测定EHGE,6个地区玉米饲料原料设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2根消化管。结果表明:体外法测定的EHGE和体内法测定的TME总体上差异不显著。体外法测定的EHGE的变异系数在0.21%~0.87%,而体内法测定的TEM的变异系数在0.98%~4.12%,体外法测定的EHGE对体内法测定的TME的估计偏差均在2%以内,体外法测定的EHGE与体内法测定的TME呈显著线性关系(R2=0.95)。可见,用体外法测定的EHGE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达到了估测体内法TME的要求,能快速、准确地评价日粮的代谢能。  相似文献   
996.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对不同种牛肝菌亲缘关系进行研究,为该种群亲缘关系鉴定提供依据,同时为人工栽培牛肝菌奠定理论基础。采集12个种类72份牛肝菌样品的红外光谱,采用二阶导数(2D)、标准正态(SNV)变量和小波压缩(WC)等方法对牛肝菌的原始红外光谱进行优化处理,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建立鉴别模型。将PLS-DA得到的前8个主成分数据作为提取数据代入系统聚类分析(HCA),获得亲缘关系树状图。结果显示:12种牛肝菌的原始红外光谱较为相似,共有峰主要归属为蛋白质、多糖、纤维素和氨基酸等物质中OH、C=O、C-O-H、C=O、C-C等官能团的吸收峰。对比不同优化处理的鉴别结果,发现2D+WC预处理方法对不同种类牛肝菌区分效果较好。HCA亲缘关系树状图表明,按照物种层面划分,中华牛肝菌和远东疣柄牛肝菌亲缘关系最近,且2种牛肝菌与圆花孢牛肝菌亲缘关系较近;深褐牛肝菌和美味牛肝菌亲缘关系较近;小美牛肝菌和美柄牛肝菌亲缘关系较近,且2种牛肝菌与栗色牛肝菌亲缘关系较近。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可应用于牛肝菌的亲缘关系分析,能为野生食用菌的亲缘关系研究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97.
【目的】为了改善城乡的生态环境和能源供应,研究北京城郊农村家庭的生活能源消费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运用描述统计方法分析了调研数据。【结果】电力、煤炭和燃气等商品能源为主要消费对象,煤炭占到生活能源消费的50%以上;秸秆和薪柴等生物质能源的消费量大大减少;太阳能、沼气等新型能源的消费较少。当收入水平和能源获取条件变得更好时,城郊农村家庭就会更多消费便捷和清洁的能源。【结论】城郊农村家庭生活能源消费的这一趋势,对生态环境和能源供应造成新的压力。政府应通过制定政策鼓励能源的清洁化使用,鼓励开发太阳能、无污染生物质能源等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998.
甘肃高山细毛羊妊娠母羊营养需要量估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其他品种绵羊营养需要的一些研究方法,结合甘肃高山细毛羊四季牧草干物质采食量、营养物质摄入量、采食牧草营养成分、牧草营养物质消化率以及生产相关数据,采用析因法估测甘肃高山细毛羊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成年母羊维持代谢能需要量为6.58 MJ/d(每kg代谢体重维持代谢能需要为0.417 MJ/W0.75),维持蛋白质需要量107.62 g/d;妊娠前期代谢能需要量为12.54 MJ/d,粗蛋白质需要量125.19 g/d;妊娠后期代谢能需要量为12.86 MJ/d,粗蛋白质需要量为146 g/d;通过对比研究表明,甘肃高山细毛羊成年母羊钙需要量约为8.22~9.61 g/d,磷需要量为4.98~5.87 g/d,食盐需要量为9~16 g/d。  相似文献   
999.
Energy is an expensive component of poultry diets with lipids providing a concentrated energy source to meet these needs. Three separate experiments with broilers (15 d of age), turkeys (15 d of age) and laying hens (60 wk of age) were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AMEn content of 10 lipids with varying fatty acid and free fatty acid concentrations and to compare these values to predicted values based on previously published equations. A corn-soybean meal (broilers and turkeys) or corn-soybean meal-distillers dried grains with solubles (layers) control diet was formulated with test diets created by mixing the control diet with 0, 3, 6, or 9% (broilers and turkeys) or 0, 2, 4, and 6% (laying hens) lipid. Experimental diets were fed over a 5-d acclimation period followed by a 48 h total excretion collection period with AMEn of the diets calculated based upon the GE, nitrogen, and titanium dioxide in the feed and excreta samples. The pen-mean AMEn of each diet was regressed on percentage lipid inclusion level using linear regression with the slope of the line representing the AMEn of each lipid source. As expected, the AMEn values varied widely among lipid sources and species, with broilers having a greater AME compared to turkeys and layers. In general, saturated fatty acids (C14:0, C16:0, and C18:0)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to AMEn while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namely C18:2)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AMEn. Consequently, the unsaturated: saturated ratio, the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saturated and 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 ratio, and iodine value tended to be positively related to AMEn. Compared to broilers and turkeys that were able to efficiently utilize energy from corn oil (purified and crude DDGS corn oil) relative to soybean oil, laying hen AMEn values for corn oils were reduced in comparison to soybean oil. These data indicate that energy values of lipid differ widely due to source and appear to differ relative to a particular species.  相似文献   
1000.
本试验旨在比较不同品种类型玉米(Zea mays)不同器官和全株的生物产量,以提高玉米定向培育的选择效率。选择32种具有代表性的玉米优良品种为试验材料,根据淀粉性质、籽实外形、成熟性质和用途4种分类方法,分别对完熟期玉米的籽实、玉米芯、苞叶、叶片、叶鞘、茎秆及全株的鲜物质、风干物质、干物质以及粗蛋白质和总能产量进行比较。每个品种选择5个地块,每个地块选取10株玉米。结果表明:玉米的籽实、玉米芯、苞叶、叶片、叶鞘、茎秆和全株的鲜物质、风干物质、干物质、粗蛋白质和总能产量不同品种类型间差异均显著(P0.05)。根据淀粉性质、籽实外形和成熟性质分类不足以区别不同品种类型玉米的不同器官和全株生物产量(P0.05)。按用途分类,不同品种类型玉米不同器官和全株生物产量(玉米籽实的风干物质、干物质和总能产量除外)均差异显著(P0.05),表现为饲用玉米红粒玉米普通玉米糯玉米。对广泛种植的普通玉米和饲用玉米进行比较,设定普通玉米产量为100.0%,则饲用玉米籽实、玉米芯、苞叶、叶片、叶鞘、茎秆和全株的鲜物质产量分别为121.9%、164.2%、175.5%、149.0%、151.7%、168.8%和149.9%;风干物质产量分别为107.9%、143.7%、155.1%、139.4%、126.1%、162.0%和129.1%;干物质产量分别为107.5%、143.4%、155.0%、139.5%、125.7%、162.0%和129.21%;粗蛋白质产量分别为119.0%、142.9%、181.5%、161.6%、122.0%、137.4%和131.7%;总能产量分别为107.7%、143.8%、155.0%、139.4%、126.1%、162.0%和129.1%。玉米籽实干物质、粗蛋白质和总能产量占玉米全株的比例,普通玉米分别为47.75%、57.87%和48.49%,饲用玉米分别为39.72%、52.36%和40.48%。由此得出,普通玉米全株饲喂是"粮改饲"的最基本的策略,而饲用玉米籽实和全株生物产量都高于普通玉米,种植饲用玉米可以增加30%左右的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