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1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412篇
林业   91篇
农学   110篇
基础科学   217篇
  415篇
综合类   560篇
农作物   62篇
水产渔业   48篇
畜牧兽医   119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15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51.
为深入研究静电场对基面液滴蒸发的作用,结合有关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分析电场对基面液滴的变形作用和对液滴内部流动模式和速率的影响,以及电场对液滴在上述两方面的影响与液滴蒸发的关系,分析了电场对基面上液滴蒸发过程的强化作用,对有关基面液滴在电场下蒸发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根据前人的理论和试验研究结果探讨了电场对基面液滴蒸发强化作用的基本机制:电场能够使基面液滴的表面电荷分布和形貌特征发生变化,发生电润湿现象,同时改变液滴的内部流动形态,提高液滴的内部流动速率,从而从两方面强化液滴界面处的热交换,促进液滴的蒸发传质.同时,简要评析了目前的研究进展情况,并指出关于电场强化基面液滴蒸发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研究结果为高热流密度表面的静电雾化冷却技术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52.
脂滴是脂肪组织的基本单位,是维持脂质和能量稳态的一种动态细胞器,脂滴相关蛋白参与调控胞内脂类代谢、膜运输以及信号传导等多个生理过程.脂滴在动物各个组织器官中的功能不尽相同,可通过营养及生理手段调节畜禽外周组织中的脂滴变化,进一步影响畜禽胴体性状及肉品质.本文简述了脂滴的生物学结构、脂滴蛋白分类、脂滴重塑、脂滴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复配33%二甲戊灵乳油(200 mL/667m2)的42%氟啶草酮悬浮剂的最佳剂量,杂草的杀草谱以及对棉花安全评价。【方法】采用田间与室内结合方法,在不同浓度42%氟啶草酮悬浮剂复配33%二甲戊灵乳油(200 mL/667m2)条件下,分析其对棉田杂草防效、杀草谱以及对棉花出苗率、株高、产量等的影响。【结果】42%氟啶草酮悬浮剂对龙葵、反枝苋、灰藜、马齿苋有较高的杀草活性,EC50分别为17.58、17.68、16.87和16.44 mL/667m2。药剂的最佳组合为42%氟啶草酮悬浮剂(35~40 mL/667m2)+33%二甲戊灵乳油(200 mL/667m2);42%氟啶草酮悬浮剂用量高于35 mL/667m2时对阔叶杂草的防效达到90%以上,且要优于禾本科杂草,该组合对苘麻和田旋花的防效低于59%;42%氟啶草酮悬浮剂复配33%二甲戊灵乳油(200 mL/667m2)对棉花的株高、鲜重、果枝数、单铃重、籽棉产量没有影响,出苗率在42%氟啶草酮悬浮剂(40~200) mL/667m2+33%二甲戊灵乳油的药剂下下降到90%以下。【结论】复配药剂的最佳浓度是42%氟啶草酮悬浮剂(35~40 mL/667m2)复配33%二甲戊灵乳油(200 mL/667m2);42%氟啶草酮悬浮剂单剂用量高于35 mL/667m2时对棉田主要阔叶杂草龙葵,反枝苋、灰藜、马齿苋具有良好的防效,有较高的杀草活性,防效达到90%以上;复配药剂中42%氟啶草酮悬浮剂浓度在40 mL/667m2以上时棉花出苗率下降到90%以下,但是对棉花产量,株高、鲜重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4.
为鉴定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新品种‘GE-J12’的外源基因插入拷贝数,以该转化体的外源插入目的基因G2-EPSPSGAT的序列、3′转化体特异性序列为靶序列,设计PCR扩增引物和TaqMan探针,并对引物探针特异性进行鉴定,同时以大豆内标基因Lectin为参照,建立微滴数字PCR拷贝数检测体系。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只有以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GE-J12’基因组DNA为模板才有扩增信号。以单株转基因大豆‘GE-J12’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外源目的基因G2-EPSPSGAT、3′转化体特异性序列的微滴数字PCR检测,转基因大豆‘GE-J12’的外源目的基因G2-EPSPSGAT在基因组上的插入拷贝数均值分别为0.99和1.01。同时3′转化体特异性序列的拷贝数均值为1.00,验证单株转基因大豆‘GE-J12’为纯合子,因此鉴定该单株转基因大豆‘GE-J12’的外源基因在大豆基因组上为单拷贝插入,同时与Southern blot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5.
随着国家对农业面源氮、磷污染防治力度的加大,土壤氮、磷测定技术迫切需要改善。本研究在对常规的扩散对流(Dispersion convection)和强迫对流(Forced convection)流动分析方法基础上,提出了扰动扩散(Perturbation diffusion)流动分析方法,以实现土壤氮、磷全自动化快速测定与分析。扰动扩散流动分析方法是将样品和试剂定量化后集中在化学反应腔中进行反应,然后程序控制蠕动泵对化学反应腔中反应物进行反复扰动,待化学反应完全稳定后流入光电探测单元完成土壤氮、磷含量测定。采用取自湖北潜江的土壤样品对扰动扩散流动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方法与常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氮、磷测定相比,基于硫酸钠和碳酸氢钠联合浸提的土壤铵态氮测量值相关系数为0.915 5,基于氯化钙浸提的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水溶性磷测量值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 5、0.990 1和0.991 1。铵态氮、硝态氮和水溶性磷的检出限分别为0.055 4、0.020 3 mg·L-1和0.008 4 mg·L-1,相对标准偏差(RSD,n=7)分别为1.8%、4.8%和1.0%。  相似文献   
56.
针对木材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AE)信号的随机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奇异谱和信号相关性分析的木材表面AE源直线定位算法。首先,依据ASTM标准通过折断铅芯的方式分别在樟子松和榉木试件表面产生AE源,并在顺纹理方向布置2个AE传感器,其中采样频率设置为500 kHz。然后,采用奇异谱分析(singular spectrum analysis,SSA)算法提高AE信号的信噪比,再分别基于信号相关性和最大值分析2种方法计算AE信号在木材表面顺纹理方向的传播速度。最后,依据AE信号传播时差和计算速度,基于时差定位原理设计AE源定位算法。并针对SSA处理前后的AE信号,采用不同定位算法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直接对原始AE信号采用基于信号相关性和最大值分析方法确定信号传播速度时,樟子松试件2个不同位置AE源的定位误差分别为51.8%、55.7%和75.7%、46.6%;榉木试件2个不同位置AE源的定位误差分别为52.0%、44.8%和37.7%、45.5%。而对于经SSA处理后的AE信号,樟子松试件相应的定位误差分别为5.1%、33.2%和2.6%、31.7%;榉木试件相应的定位误差分别为3.1%、54.9%和5.1%、22.9%。因此,对原始AE信号进行SSA降噪处理后,再基于信号相关性分析方法确定信号传播速度,能够显著提高木材表面AE源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57.
对滇西北光叶珙桐所处群落的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区系特征、生活型谱及光叶珙桐的种群更新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地区光叶珙桐群落结构层次分明,乔木层盖度达40%-70%,优势种明显;(2)群落植物资源相对稀少,共有野生维管束植物60科100属114种;(3)群落种子植物区系构成中,以温带分布属为主,占总属数的52.17%;(4)光叶珙桐种群更新较差,主要由自身原因、生境原因、动物啃食及人为干扰共同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救必应水提取物与抗菌药联合诱导细菌传代的体外抑菌活性,为救必应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96孔反应板二倍微量稀释法体外检测救必应水提取物与抗菌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以1/2 MIC的救必应水提取物与抗菌药联合诱导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细菌传代,然后用微量棋盘稀释法测定救必应水提取物与抗菌药联合作用后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结果】救必应水提取物的MIC为1.0 g/mL,以0.5g/mL的救必应水提取物与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克林沙星、磺胺间甲氧嘧啶、加替沙星、头孢噻呋钠6种抗菌药联合诱导产ESBLs细菌传代后MIC显著降低,联用后的FICI分别为0.375、0.750、0.750、0.515、0.750和0.750。【结论】救必应水提取物可明显增强抗菌药对产ESBLs细菌的抗菌活性,且呈协同或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59.
Effects of exogenous (water temperature) and endogenous (lipid droplet adherence) factors were experimentally tested on early survival of southern hake Merluccius australis reared under controlled conditions. Experiment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10, 12 and 14 °C) on larval growth rates and yolk-sac absorption rates of unfed southern hake were carried out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rowth rates at the temperature range tested (ANCOVA, F = 0.164, p > 0.25), but yolk-sac absorption rates and mortality increased with temperature (ANCOVA, F = 53.84, p < 0.001). A high percentage (between 31 and 81%) of hake eggs showed a lipid droplet not adhered (i.e., freely moving in the yolk, and not located in the posteriormost portion of the yolk-sac). In a second experiment, fed southern hake larvae with the lipid droplet not adhered during embryonic development did not survive after yolk-sac absorption. This study provides the first data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lipid droplet absorption on larval survival of cultured hake, and can be used as an early indication of the quality of the batch.  相似文献   
60.
反射光谱法估计小麦叶片表皮蜡质含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利用冠层反射光谱技术估计小麦叶片表皮蜡质含量的可行性,以小麦高叶片表皮蜡质含量材料2912与低叶片表皮蜡质含量品种普冰201和晋麦47及其杂交构建的F2:3株系为材料,通过氯仿提取称重法测定了小麦抽穗期的旗叶表皮蜡质含量,并采用FieldSpec 3测定了冠层反射光谱,分析小麦冠层反射光谱与叶片表皮蜡质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三个亲本以及株系间蜡质含量差异显著。高蜡质材料的可见光波段反射率整体高于低蜡质材料,短波长波段光谱反射率与叶片表皮蜡质含量相关性较高。以550和675nm波长的反射光谱为基础的单波/差值指数[R550/(R550-R675)]能较好地反映小麦叶片蜡质含量,两F2:3群体拟合模型的r2值分别为0.761和0.679,回归方程分别为y=0.07x-0.575和y=0.088x-1.4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