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1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74篇
林业   32篇
农学   99篇
基础科学   22篇
  45篇
综合类   364篇
农作物   67篇
水产渔业   353篇
畜牧兽医   418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3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酶法提取芦笋皮中高活性膳食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以芦笋皮为原料,采用酶法水解制备高活性膳食纤维。试验结果表明:用0.54%的脂肪酶(100 U/mg)、0.80%的淀粉酶(25 U/mg)和0.80%的糖化酶(20 U/mg)、1.20%的蛋白酶(100 U/mg)可提取出高活性的膳食纤维。所得膳食纤维纯度高,总膳食纤维含量达83.08%,其中水溶性膳食纤维17.02%,不溶性膳食纤维66.06%。而且生理活性好,持水性和溶胀性分别为886%和4.5 mL/g。  相似文献   
72.
膳食纤维的提取及其功能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膳食纤维被誉为继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之外的"第七大营养素"。全面阐述了膳食纤维的主要功能特性、提取方法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3.
反刍动物脲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尿素作为非蛋白氮饲料直接饲喂动物 ,在瘤胃中分解速度快于微生物利用速度 ,这不仅降低尿素利用效率 ,而且容易造成氨中毒。脲酶抑制剂可以降低尿素的分解速度 ,提高尿素利用效率。文章就目前国内外各种瘤胃脲酶抑制剂对动物瘤胃尿素分解速度、氨浓度、营养物质利用及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4.
本试验观察了脂肪水平对生长鸡(0~4周龄)4种血液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较低的采食量导致了较低的体重。除4%脂肪饲粮的总脂和胆固醇低于6%脂肪饲粮外,饲粮能量水平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生长蛋鸡采食后2h 的血清总脂、胆固醇、血糖及脂蛋白的浓度不受饲粮脂肪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75.
试验采用含钙0.88%和1.78%的玉米—豆饼型基础饲粮(含锌29ppm,添加0.10和40ppm锌(ZnSO_4·7H_2O)。结果表明,随着饲粮锌水平的提高,雏鸡增重显著提高(P<0.01),这种效应随着雏鸡周龄的增长愈趋明显。饲粮高钙使雏鸡前期增重显著降低(P<0.01),后期效应愈趋缓解。血清碱性磷酸酶的活性随着饲粮锌水平的提高而显著提高(P<0.01),饲粮高钙使之显著降低(P<0.01)。饲粮加锌使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未加锌组(P<0.05),饲粮高钙使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1),使血清球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1),而血清总蛋白含量不受饲粮钙水平显著影响(P>0.05)。肝脏(P<0.05)、肾脏(P<0.01)、胰脏(P<0.01)、胫骨(P<0.01)以及粪便排泄物(P<0.01)中锌含量随饲粮锌水平的提高而显著提高,肺脏锌含量没有明显变化(P>0.05)。饲粮高钙使肾脏(P<0.05)、肺脏(P<0.01)、胫骨(P<0.05)锌含量显著降低,使粪便排泄物中锌含量显著提高(P<0.05)。饲粮中含锌29ppm,不能满足雏鸡维持正常代谢和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饲粮高钙时,饲粮总锌69ppm为宜。  相似文献   
76.
以大豆膳食纤维为原料,一氯乙酸(MCA)为醚化荆,异丙醇为溶剂,制备了羧甲基大豆膳食纤维,研究了异丙醇溶液质量分数、NaOH用量、MCA用量、碱化时间、醚化温度、醚化时间对产品羧甲基质量分数的影响.实验得出较佳反应条件为:异丙醇溶液质量分数95%,m(NaOH):m(DF):m(MCA)=1.00:1.25:1.20,碱化时间60 min,醚化温度70℃,醚化时间120~150min,所得产品羧甲基质量分数为3.85%,水溶性膳食纤维(SDF)质量分数为71.07%.大豆膳食纤维经羧甲基化后,水溶性膳食纤维质量分数、溶液黏度和透明度显著提高;并且随羧甲基质量分数的增加,SDF质量分数增大,溶液黏度和透明度提高.  相似文献   
77.
以蚕豆渣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得出用碱法和酶-碱法提取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测定了2种方法制取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溶胀性和持水性。结果表明,碱法最佳工艺条件为:NaOH溶液浓度6g/100mL,碱浸温度50℃,碱浸时间40min;酶-碱法最佳工艺条件为:NaOH溶液浓度3g/100mL,碱浸温度60℃,碱浸时间50min,胰蛋白酶用量0.4g/100mL。酶-碱法制取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具有较好的溶胀性和持水性。  相似文献   
78.
不同方法提取苜蓿草渣膳食纤维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正交试验设计,分别采用碱结合木瓜蛋白酶水解法和化学法对苜蓿草渣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两种方法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用蛋白酶水解法提取膳食纤维的最佳条件为:NaOH浓度5%,碱浸温度60℃,碱浸时间50 min,蛋白酶用量0.3%.成品气味较淡,膳食纤维含量81.54%,膨胀力高达8.00 mL/g,持水力8.97 g/g.2)用化学法提取膳食纤维的最佳条件为:碱浸温度80℃,碱浸时间70 min,酸浸温度50℃,酸浸时间4 h.成品气味较差,膳食纤维含量76.09%,膨胀力3.05 mL/g,持水力5.48 g/g.用蛋白酶水解法提取膳食纤维效果明显好于化学法.  相似文献   
79.
甜菜渣提取果胶后剩余残渣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甜菜渣提取果胶后剩余残渣的利用,提出了两条有效途径:一是采用物理方法制取食物纤维。残渣经水反复洗涤,用无水乙醇脱水后,在不同温度下真空干燥。结果表明在较低温度下可得到白色无毒的食物纤维。二是将残渣氧化制备草酸。通过对不同催化剂催化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用V2O5—Fe2(SO4)3—AgNO3作催化剂,草酸的产率较高且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80.
Recently, pork with marbling has received attention as good quality pork and scientists are required to develop methods to produce pork with reasonable amounts of intramuscular fat (IMF). The aim of this review is to describe studies relevant to promotion of IMF accumulation in porcine muscle by nutritional regulation. The main focus is on effect of dietary lysine levels. First, we found dietary low lysine up‐regulated glucose transporter protein 4 messenger (m)RNA expression in Longissimus dorsi (L. dorsi) and Rhomboideus muscles. In addition, the proportion of oxidative fiber of both muscles was also enhanced by dietary low lysine. Because it has been observed that higher oxidative capacity i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IMF content, we hypothesized that dietary low lysine would promote IMF accumulation. Further, higher mRNA abundance of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 a master regulator of adipogenesis, in both muscles induced by dietary low lysine, supported this hypothesis. Indeed, IMF content of L. dorsi muscle of finishing pigs given a low lysine diet for 2 months until reaching the market weight was twice that of pigs given a control diet. Possibl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IMF accumulation in porcine muscle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are also discussed in this revie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