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50篇
  免费   796篇
  国内免费   781篇
林业   759篇
农学   660篇
基础科学   56篇
  659篇
综合类   3154篇
农作物   624篇
水产渔业   1014篇
畜牧兽医   923篇
园艺   170篇
植物保护   1408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256篇
  2021年   312篇
  2020年   338篇
  2019年   343篇
  2018年   295篇
  2017年   358篇
  2016年   392篇
  2015年   373篇
  2014年   400篇
  2013年   420篇
  2012年   531篇
  2011年   544篇
  2010年   414篇
  2009年   408篇
  2008年   421篇
  2007年   419篇
  2006年   383篇
  2005年   343篇
  2004年   245篇
  2003年   235篇
  2002年   208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172篇
  1999年   140篇
  1998年   143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125篇
  1995年   115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为了解毒死蜱对桔小实蝇体内代谢酶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毒死蜱对桔小实蝇敏感种群进行连续处理,测定其体内的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结果表明:随着毒死蜱浓度的增加,桔小实蝇的敏感性出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体内的CarE活性得到显著提升(F=43.21,p=0.024),抗性倍数为1.74,GSTs活性也显著上升(F=47.73,p=0.018),抗性倍数为1.98,但对CAT、POD的提升作用较小,表明毒死蜱对桔小实蝇体内的CarE、GSTs活力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62.
63.
Plasticity in life‐history traits provides advantages for introduced fish in overcoming demographic bottlenecks that would otherwise inhibit establishment. Here, the influence of population density, temperature and latitude was tested on the growth increments and growth rates of invasive populations of topmouth gudgeon Pseudorasbora parva, a small Asian cyprinid fish that is invasive across Europe. Aquaria experiments tested the roles of fish number and temperature on growth increments under a fixed food supply, pond experiments tested the role of density on growth increments, and a field study completed in England and Wales tested the influence of density and latitude on growth rates. In aquaria experiments, whilst growth increments were higher at 21 and 23 °C than at 19 and 25 °C, fish number had a greater influence on growth than temperature. Higher growth increments were produced at lower densities. In experimental ponds, growth increm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onds with low densities of P. parva compared with those at elevated densities. In the field study comprising 10 wild populations across a latitudinal gradient of 4.0°N, a difference in mean air temperatures of approximately 3 °C, and estimated densities between 0.5 and 65.0 m?2, population density was the only significant predictor of growth rates. Whilst populations at very low densities comprised of significantly faster growing individual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hen densities were between 15 and 65 m?2. Thus, invasive P. parva populations have considerable growth plasticity, especially at low densities, with this likely to be important in their ability to colonise new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64.
为研究濒危物种红椿(Toona ciliata Roem.)的种群分布格局,在谷城南河流域对发现的仅有两个红椿种群(T1,T2),以相邻格子法设置5 m×5 m、3 m×3 m的样方,精确到1 m格子.通过 χ2检验、Cx的t检验、Morisita Iδ的F检验,对种群分布格局进行判断是否符合泊松分布.结果表明,T1种群在5 m×5 m、3 m×3 m样方尺度下,Cx和Iδ均为泊松分布,5 m×5 m尺度 χ2检验为集群分布,3 m×3 m尺度为Poisosn分布;干扰种群T2种群密度较大,3种检验均为集群分布.因此,分布格局满足 χ2检验的泊松分布,样方设置应注重尺度和数量;df越大,理论值与观测值更可能越接近正态分布,种群分布格局的检验更加真实可信.  相似文献   
65.
【目的】了解湖北省宜都市的野生楠木资源分布状况、种群结构及其群落特征。【方法】采用样方法分别在宜都市的王家畈镇、聂家河镇和潘家湾乡对楠木资源分布集中地段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并记录其生境条件和群落特征。【结果】调查区内发现野生楠木类植物计264株,楠属植物3种,分别为竹叶楠Phoebe faberi、桢楠P.zhennan、湘楠P.hunanensis;润楠属植物4种,分别为润楠Machilus pingii、宜昌润楠M.ichangensis、华润楠M.chinensis、刨花润楠M.pauhoi,其中华润楠、刨花润楠初步确定为宜都市新分布记录种。楠木较多分布在山地比较潮湿的阴坡,坡度为30°~40°,坡位为中坡位和下坡位,海拔在710 m左右,群落类型为常绿或落叶阔叶林的生境条件下,其楠木类植物群落的维管束植物共有71种,隶属41科60属,以樟科和蔷薇科植物比较多,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占有绝对的优势,高位芽植物在群落中的比重最大。【结论】该调查区内的润楠属植物种群年龄结构相比楠属更合理,大致呈稳定型,而楠属植物种群年龄结构大致呈衰退型。探讨了样地野生楠木数量及群落结构特征,为其天然林保护及种质资源保存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城市景观树种的配置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6.
实验采用生态毒理学方法,以NH4Cl为实验药物,设置0、50、150和250mg/L实验浓度。通过对野生和养殖群体的四鼻须鲤鱼氨氮对肝脏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活力的影响,比较两个群体抗氨氮能力。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氨氮浓度和胁迫时间下,四鼻须鲤鱼养殖群体GST酶活力的变化趋势与野生群体大致相同。除250mg/L浓度组在胁迫5d和10d时,野生群体酶活性略低于养殖群体外,在其余时间点的野生群体酶活性均高于养殖群体,而且,在高浓度氨氮胁迫下,野生群体肝脏的GST酶活性达到峰值的时间比养殖群体更短,显示出较强的抗氨氮能力。  相似文献   
67.
采用盆栽的方法,分析磁处理对豌豆根际土壤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旨在探究磁处理对豌豆根际土壤肥力及健康状况的影响。试验设置无处理(对照CK),添加铁粉(A)、磁化铁粉(B)、场强为0.2特斯拉(T)磁铁+铁粉(C)以及0.2 T磁铁(D)的处理,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磁处理对豌豆根际土壤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C处理显著增加豌豆根际土壤中可培养细菌和真菌数量,同时微生物生物量C、N、P与CK相比分别增加了34.0%、46.0%、44.2%;β-葡萄糖苷酶、氨肽酶、磷酸酶酶活性分别增加了24.6%、23.7%、31.8%;另一方面,C处理中土壤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Ace、Chao1、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CK;属(Genus)分类水平韦恩图分析中上,CK处理特有的属细菌主要有3个:SneathiellaDesulfurisporanannocystaceae;A处理特有的属细菌有7个;B处理特有的属细菌亦有7个;C处理特有的属细菌有11个;D处理特有的属细菌有8个。综上所述,C处理能够显著提高豌豆根际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C、N、P)、酶活性和细菌多样性等多项指示土壤肥力和健康状况的生物学指标,表明磁场强度为0.2 T的磁铁+5 g磁化铁粉处理具有提高土壤肥力抵御土传病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68.
曹景林 《湖北农业科学》2011,(21):4321-4325,4349
提出了在烟草育种中应用轮回选择方法的必要性,综述了轮回选择改良群体的理论与方法和轮回选择在烟草育种中的应用效果,同时探讨了轮回选择在烟草群体改良中的应用特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69.
对湖南石门壶瓶山景关门、桑植龙潭坪茅垭村样地的长果安息香(Changiostyrax raxdolichocarpa)种群数量和分布格局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长果安息香种群的年龄结构呈衰退型,个体数量主要集中在小树(IV龄段),幼龄级株数和老龄级株数匮乏;长果安息香种群在进入生理死亡年龄前有2个死亡高峰,第1个峰值产生于幼树(II、III龄段),主要原因是种内和种间竞争(主要是光照),第2个峰值产生于中树长成大树阶段(V、VI龄段),除种内、种间对环境的竞争外,生长地土层浅薄、大树倒伏及人为砍伐亦加剧了该峰值的产生;种群整体呈聚集分布类型,小树向中树、大树变化过程表现出聚集分布向随机分布转变,导致长果安息香濒危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率极低、种群竞争能力较差以及人为干扰等。  相似文献   
70.
不同补水方式下砂壤土渗滤系统对硝态氮去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资源短缺的北京地区利用再生水回补城市河湖,一方面对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能带来地下水环境的潜在污染风险.该文采用100 cm砂壤土柱模拟(河湖岸底)土地渗滤系统,设置定水头淹水、交替淹水落干、定流速补水和侧向补水4种不同再生水回补方式,研究再生水中硝态氮(NO3-N)在土地渗滤系统中的去除效果和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当水力负荷在0.25~2.65 cm/d范围内时,渗滤系统对NO3-N的去除率随着水力负荷的增大而减小;侧向补水方式下渗滤系统对NO3-N的去除效果最优,平均去除率高达96.1%.在定水头淹水和侧向补水方式下,系统对NO3-N的去除主要发生在土柱的上部,而交替淹水落干和定流速补水条件下,土柱中下部对NO3-N也有一定的去除作用.渗滤系统对NO3-N的去除主要取决于系统内部微生物的分布情况,土层中的反硝化细菌数量越大,该土层对NO3-N的去除率就越高.当水温在15~32℃范围内变化时,定水头淹水和交替淹水落干补水方式下,系统对NO3-N的去除率与温度分别呈指数和幂函数关系.该研究表明土地渗滤系统可实现再生水的进一步净化处理,可为再生水安全回补河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