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5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12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海南省部分热带灌木饲用价值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评定海南省部分热带灌木的饲用价值。试验通过常规化学成分分析和体外产气技术测定了18种热带灌木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体外产气量(GP)、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和代谢能(ME),并对营养成分与GP、IVDMD和ME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相关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8种热带灌木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有机物(OM)、单宁(TT)含量及饲料相对值(RFV)、ME、IVDMD平均值分别为32.22%、14.14%、3.99%、38.83%、33.67%、91.48%、1.53%、1.14、8.24 MJ/kg、58.85%。另外,DM、CP、EE、ADF、NDF和TT与GP、IVDMD和ME显著相关(P<0.05)。综上所述,热带灌木CP、EE含量高,NDF、ADF含量适中,TT含量低,RFV、ME和IVDMD高,说明热带灌木对海南黑山羊具有较高的潜在饲用价值。同时,本试验提出了适用于热带灌木的GP、IVDMD和ME的营养成分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42.
葡萄糖处理豆粕对蛋白质保护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中国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尼龙袋法研究分别添加0、1%、3%、5%、7%、9%葡萄糖保护豆粕,对奶牛瘤胃内不同时间点DM、CP消失率及其动态降解率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在不同时间点下,提高葡萄糖添加量可使DM、CP消失率逐渐降低,所有试验组与未处理组差异均极显著(P<0.01),DM、CP有效降解率降低最高分别达28.78%和24.82%,不同添加量下,添加量为7%、9%的2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本试验结果证明,葡萄糖加热处理是一种有效保护豆粕蛋白质的方法,且葡萄糖的适宜添加水平为7%。  相似文献   
43.
不同精料水平对肉牛饲料瘤胃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4头21月龄,体重300kg左右,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杂交阉公牛,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以干玉米秸为粗料,精料补充料相同,配制精料水平分别为35%、45%、55%、65%的4种饲粮。采用铬标记法测定饲料的瘤胃流通速度,采用尼龙袋法测定饲料的营养物质降解率,研究不同精料水平下肉牛饲料的瘤胃降解特性。结果表明:精料水平对玉米秸、玉米、干玉米酒精糟及精料补充料的营养物质的瘤胃有效降解率及饲料的瘤胃流通速度有显著影响。饲料k值在45%或55%精料水平时最大,之后随精料水平的提高而减小。营养物质的瘤胃有效降解率在45%~55%精料水平下最高。  相似文献   
44.
试验旨在研究壳聚糖在奶牛瘤胃中的降解率及其对瘤胃发酵的影响。选择3头体况良好,年龄、体重、胎次、泌乳期相近,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泌乳牛作为供体牛。试验一采用尼龙袋法,分别在投入尼龙袋后2、4、8、12、24、36、72 h取样,测定壳聚糖在瘤胃内的实时降解率。试验二利用体外批次培养法,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依据壳聚糖在基础培养底物中的添加剂量分为6个处理组(0、0.02%、0.1%、0.5%、1%、2%)。其中,零剂量组为对照组,其余为壳聚糖组。分别于培养0、2、4、8、12、24 h时间点取样,研究不同添加水平的壳聚糖对奶牛瘤胃液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在奶牛瘤胃内降解率很低,在72 h时的降解率仅有7.79%;添加不同水平的壳聚糖,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培养液的pH值、NH3-N浓度、菌体蛋白(BCP)含量、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产气量均无显著的影响(P>0.05)。  相似文献   
45.
本文采用拉丁方试验设计,利用瘤胃尼龙袋技术,测定适时收获的小叶章牧草占粗饲料不同比例时,其NDF、ADF在奶牛瘤胃中的降解率。结果表明:饲喂不同处理日粮时小叶章牧草的NDF在奶牛瘤胃降解率依次为27.78%、33.14%、30.58%,ADF在奶牛瘤胃降解率依次为27.03%、30.78%、29.59%。说明当小叶章牧草占日粮粗饲料的25%、全株玉米青贮占75%时,其对奶牛的饲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6.
为研究生物制剂对玉米秸青贮营养成分含量变化和瘤胃内降解率的影响。本试验用纤维素酶1g/kg和乳酸菌0.025%分别添加制作玉米秸青贮;用3头装有永久性瘘管荷斯坦乳牛,按3×3拉丁方设计,对不同处理的玉米秸青贮进行了瘤胃内降解率测定。结果为:①未处理、酶制剂处理与菌制剂处理的去穗玉米秸青贮的NDF和ADF含量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即未处理>菌处理>酶处理。酶处理和菌处理的去穗玉米秸青贮的CP含量分别比未处理组高1.54和1.57个百分点(P<0.05)。②各种处理去穗玉米秸青贮DM和NDF有效降解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即酶制剂处理>菌制剂处理>未处理;生物制剂处理的去穗玉米秸青贮ADF和CP的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未处理组,但酶制剂和菌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表明酶和菌制剂处理均能提高去穗玉米秸青贮品质及其主要营养成分降解率,但在DM和NDF有效降解率指标上,酶制剂处理去穗玉米秸青贮效果优于菌制剂处理。  相似文献   
47.
甲酸或绿汁发酵液对苜蓿青贮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添加甲酸和绿汁发酵液对拉伸膜裹包苜蓿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分别按每吨鲜苜蓿添加6L甲酸或2L绿汁发酵液,并以不使用添加剂而晾晒处理为对照,整株打圆捆,拉伸膜裹包6层青贮,贮藏300d后取样分析测定。添加甲酸和绿汁发酵液苜蓿青贮的pH分别为4.32和4.25,显著低于晾晒处理的5.22(P〈0.05);而乳酸含量分别为6.26%和6.63%,显著高于晾晒处理的0.24%(P〈0.05);而晾晒处理苜蓿青贮的氨氮含量显著减少(P〈0.05)。虽然苜蓿青贮的NDF、ADF等营养物质含量没有差异,但添加甲酸可显著提高苜蓿青贮DM、OM、CP、NDF、ADF的有效降解率(P〈0.05)。晾晒处理组CP含量显著降低,而且DM、OM、CP、ADF的有效降解率也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8.
试验以3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山羊为试验动物,以纯淀粉和纤维素为底物,利用人工瘤胃体外培养法,通过产气量、纤维素的降解率、瘤胃液氨氮浓度,瘤胃液pH值,微生物蛋白含量这5个指标的测定,评价日粮碳水化合物结构(NSC/SC,淀粉∶纤维素)为100∶0、70∶30、50∶50、30∶70、0∶100的5种组合对瘤胃发酵及微生物蛋白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底物中的碳水化合物随着NSC水平的降低,累积产气量不断降低,瘤胃液pH值不断提高,原虫占瘤胃微生物的比重不断升高。在NSC/SC值为30∶70时,纤维素的降解率和微生物蛋白产量达最高。瘤胃液氨氮浓度随着底物中NSC水平的降低变化不显著,但在培养后2h各组的氨氮浓度都达到最大值,随后便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多年生黑麦草和紫羊茅不同生育期氨基酸的瘤胃降解特性。【方法】以6头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小尾寒羊为试验动物,用尼龙袋法测定不同生育期多年生黑麦草和紫羊茅在绵羊瘤胃降解前后粗蛋白、总氨基酸及各种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1)除开花期外,多年生黑麦草在各个生育期的粗蛋白及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紫羊茅;2种牧草都富含脯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和缬氨酸,而含硫氨基酸含量较低;粗蛋白和总氨基酸含量均随生育期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即在分蘖期最高,在成熟期最低。2)2种牧草各氨基酸在分蘖期易降解,而在成熟期不易降解。3)2种牧草中的甘氨酸、脯氨酸、酪氨酸、精氨酸、苏氨酸、赖氨酸和苯丙氨酸在瘤胃中较易降解(P<0.05);多年生黑麦草中的天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和亮氨酸在瘤胃中不易降解(P<0.05),紫羊茅中的丝氨酸、异亮氨酸和亮氨酸在瘤胃中不易降解(P<0.05)。【结论】2种牧草的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受品种和生育期影响较大,氨基酸在瘤胃中的降解程度与牧草生育期有关。  相似文献   
50.
不同处理菌糠细胞壁成分及有机物瘤胃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经化学、生物及复合 3种处理的菌糠的细胞壁成分进行分析 ,研究不同处理对提高菌糠饲用价值的效果 .选用 4头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杂交黄牛 ,按 4× 4拉丁方设计 ,采用尼龙袋法研究化学、生物及复合等 3种处理菌糠 OM瘤胃降解特性 .结果表明 :(1)香菇、茶树菇及金针菇等 3种菌糠经化学处理后 ,NDF、ADF、ADL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其中以 Na OH处理效果最佳 ,NDF、ADF、ADL分别下降 5 .71% - 9.92 %、7.4 3% -13.36%及 10 .5 5 % - 2 0 .4 7% ;经筛选 ,Y4、Y5及 Y8种真菌能显著降低香菇菌糠 NDF、ADF、CEL、HC及 ADL含量 ,其中以 Y8菌种效果最佳 ;Na OH和生物 (Y4 )复合处理对改善香菇菌糠细胞壁成分的效果优于单独的Na OH-生物 (Y4 )处理 .(2 )香菇菌糠经 Na OH、氨化 (尿素 )及氨化 (尿素 ) +Na OH处理后 ,OM的动态降解率(P)分别提高 19.60 %、13.16%、2 1.0 2 % (p<0 .0 5 ) ;生物处理中以 Y4、Y5及 Y8三种真菌的处理效果最佳 ,菌糠 OM动态降解率 (p)分别提高 31.65 % (p<0 .0 5 )、4 7.69% (p<0 .0 1)及 5 5 .82 % (p<0 .0 1) ,其中 Y8和 Y5菌种的效果又优于 Y4 (p<0 .0 5 ) ;Na OH-生物 (Y4 )复合处理效果优于单独的 Na OH或生物 (Y4 )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