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8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98篇
林业   51篇
农学   128篇
基础科学   2篇
  99篇
综合类   565篇
农作物   120篇
水产渔业   110篇
畜牧兽医   158篇
园艺   99篇
植物保护   2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01.
选用ROC16、ROC22两个甘蔗品种,分别施用45、75、105 t/hm2糖蜜酒精废液。在甘蔗苗期分3次取样测定叶片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以及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表明:45和75 t/hm2浓度糖蜜酒精废液处理极显著提高了ROC16新植蔗多酚氧化酶活性,75和105 t/hm2处理则显著提高了ROC22宿根蔗的多酚氧化酶活性;45 t/hm2处理显著提高了ROC22宿根蔗苗期后期(5月22日)的过氧化物酶活性;3种浓度酒精废液都极显著提高了ROC16新植蔗的过氧化氢酶活性,45和75 t/hm2处理极显著提高了ROC22宿根蔗的过氧化氢酶活性。而处理105 t/hm2极显著提高了甘蔗的分蘖率。定量施用糖蜜酒精废液对甘蔗苗期的生长发育有一定促进作用,在一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常规施肥处理的效果,而且还能大大降低甘蔗的生产成本。糖蜜酒精废液在甘蔗生产中的利用前景是广阔的,但在国内还只是起步阶段,很多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2.
板栗多酚氧化酶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解决板栗加工褐变的问题,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板栗果肉中多酚氧化酶的性质进行了研究,分别求出该酶的适宜温度为40~60 C,最适pH值为4.0和7.0,Vmax=0.93吸光度/min,Km=76.15mmol/L.并探讨了该酶的热稳定性以及抑制剂氯化钠、柠檬酸、四硼酸钠、亚硫酸氢钠和抗坏血酸对酶活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3.
高白度低PPO活性小麦种质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对142份小麦种质资源的面粉白度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面粉白度值高于国家一级粉标准的有73份,占样本总数的51.4%;样本PPO活性低于100 AU.min-1.g-1有41份,占供试样本的28.9%;筛选出9份面粉白度值高于80%,且同时具有较低PPO活性(〈100 AU.min-1.g-1)的小麦种质,可作为小麦白度性状改良的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104.
真菌细胞色素P450与多环芳烃浓度及降解率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以菲、芘作为多环芳烃代表污染物,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 4种真菌细胞色素 P450含量与多环芳烃( PAHs)浓度及降解率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菲 0~ 200 mg· L-1、芘 0~ 100 mg· L-1),菲、芘浓度与真菌 P450含量呈明显正相关,菲、芘浓度与真菌 P450含量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在上述浓度内 ,真菌降解多环芳烃的能力与真菌 P450含量之间也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在选用的 4株真菌中, Zj1(镰刀菌)降解菲和芘的能力最强, Zj3(小克银汉)次之, Zj2(毛霉)和 Zj4(青霉)降解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05.
将60只40日龄依莎公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苯巴比妥(PB)诱导组和地塞米松(DEX)诱导组,进行体外肝微粒体酶活性测定和体内安替比林(AP)消除动力学试验,研究苯巴比妥和地塞米松对鸡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PB组和DEX组的肝微粒体酶活性显著提高(P<0.01),AP的代谢速率显著加快(P<0.01)。表明苯巴比妥和地塞米松对鸡肝微粒体体细胞色素P450具有明显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研究加工苹果品种的酚类物质组成及其与果实褐变的关系,为选择加工品种和加工工艺提供依据。【方法】利用Folin-C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测定分析了10个苹果加工品种(4个酿酒品种、6个制汁品种)的果实酚类物质组成、果实褐变度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结果】果实中酚类物质的含量和比例因品种类型而异,苦涩酿酒苹果总酚含量高于甜或酸苹果。原花青素、绿原酸、表儿茶素及儿茶素是苹果果肉中含量较高的酚类物质,苹果特征酚类物质根皮苷在苦绯甘品种中大量存在。果实的褐变度与总酚、原花青素、儿茶素和根皮苷相关性较高,绿原酸与果实的褐变度相关性较低。【结论】酚类物质含量与苹果加工品种类型有关,酿酒品种的总酚含量高于制汁品种。果实中黄烷-3-醇含量对褐变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7.
果实采后酶促褐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果实酶促褐变的研究进展。褐变主要发生在果实采后贮藏期,褐变的根本原因是果实衰老,果实褐变是多酚氧化酶氧化酚类物质的结果,用有机酸等抗氧化剂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可抑制褐变的发生,抑制衰老的物质也能减轻褐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8.
以毒死蜱、对硫磷及马拉硫磷为供试农药,以斑马鱼、剑尾鱼、麦穗鱼及太阳鱼为供试生物,研究了3种农药对4种鱼的急性毒性,4种鱼肝细胞色素P450对3种农药的脱硫代谢作用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毒死蜱对于上述4种鱼的96hLC50分别为1.94、0.171、0.0273、0.0681mg·L^-1;对硫磷为2.6、0.0559、1.78、1.02mg·L^-1;马拉硫磷为7.07、0.907、6.03、0.172mg·L^-1。4种鱼肝脏P450对于毒死蜱代谢的Vmax/Km值分别为1.67×10^4、2×10^4、5×10^4、2×104min^-1;对于对硫磷代谢的Vmax/Km值分别为2×10^4、5×10^5、1.11×10^5、1.43×10^5min^-1;对于马拉硫磷的值分别为5×10^3、5×10^4、2.5×10^3、1.67×10^4min^-1。96hLC50值与Vmax/Km值大体呈负相关,其中毒死蜱的相关性较弱,对硫磷及马拉硫磷的相关性较强(R^2值分别为0.2181、0.8490、0.5102)。研究结果说明P450在鱼类耐药性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09.
郑启凯  刘金波  陈思  刘限 《北方蚕业》2011,32(4):34-36,39
柞蚕血淋巴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大小对柞蚕丝产量有一定影响,并对柞蚕蛹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试验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对柞蚕蛹血淋巴多酚氧化酶活性大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柞蚕蛹血淋巴多酚氧化酶的最适pH值为5.0;最适温度为25℃;少量的苯基硫脲对其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不同化合物对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影响不同,在相同浓度下,氯化钙和氯化镁对柞蚕蛹血淋巴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有促进作用,其他化合物(EDTA,维生素C和亚硫酸钠等)则表现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0.
Xie W  Wang S  Wu Q  Feng Y  Pan H  Jiao X  Zhou L  Yang X  Fu W  Teng H  Xu B  Zhang Y 《Pest management science》2011,67(1):87-93
BACKGROUND: The polyphagous B‐biotype Bemisia tabaci (Gennadius) has developed a high resistance to commonly used insecticides in China. To illustrate the induced changes by host plant, bioassay and biochemical research on five different host populations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Except for bifenthrin, all tested insecticides showed lower toxicity to the B. tabaci poinsettia population compared with other host populations. Moreover, four insecticides, the exceptions being abamectin and fipronil, showed highest toxicity towards the tomato population. The LC50 values of the poinsettia population, particularly towards acetamiprid, were 14.8‐, 10.3‐ and 7.29‐fold higher than those of tomato, cucumber and cabbage respectively. The CarE activities of B. tabaci cabbage and cucumber populations were all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poinsettia, cotton and tomato populations. The ratio of the cabbage population was 1.97‐, 1.79‐ and 1.30‐fold higher than that of poinsettia, cotton and tomato respectively. The frequency profiles for this activity also have obvious differences. The GST and P450 activities of the cucumber population were the lowest in the five host populations. CONCLUSION: Long‐term induction of host plants for B‐biotype B. tabaci could influence their susceptibilities to several insecticides. Rational selection and usage of insecticides for particular hosts will be helpful for resistanc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this species. Copyright © 2010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