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篇
  16篇
综合类   96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05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91.
由于汞的生物甲基化和在食物链中的积累、放大作用,水产类膳食汞的摄入被认为是人体甲基汞负荷的主要来源。三都湾位于福建省东北部沿海,各类水产生物养殖面积1.5万hm2,年产量22.5万t。为评估甲基汞的健康风险,2004年在该湾采集海水样品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11个、养殖鱼类样品31个以及养殖贝类样品4个,用原子荧光光度法进行海水、沉积物和养殖生物总汞含量测定,对三都湾渔业环境汞污染现状和水产品质量安全进行评价。三都湾海水总汞含量范围在0.015~0.046μg/L,计(0.027±0.009)μg/L;沉积物总汞含量范围在0.055~0.113mg/kg,计(0.074±0.013)mg/kg,养殖贝类总汞含量范围在0.004~0.011mg/kg,计(0.008±0.005)mg/kg,与福建沿岸近20年来的其他相关调查结果相接近。养殖鱼类总汞含量范围在0.012~0.084mg/kg,计(0.032±0.006)mg/kg。通过调查数据的对比分析,三都湾鱼、贝类体总汞平均含量近30年来一直波动于鱼类汞含量的下限(0.05mg/kg)区间,与海水和沉积物汞的含量水平和变化趋势基本相对应;与美国、日本最近公布的鱼、贝类汞含量进行比较,三都湾牡蛎汞平均含量与日本的太平洋牡蛎和美国的牡蛎较接近,但三都湾牡蛎汞含量的最大值(0.011mg/kg)比日本、美国的牡蛎汞含量的最大值(0.250mg/kg和0.130mg/kg)低得多;三都湾大黄鱼、汞平均含量(0.026mg/kg和0.036mg/kg)和最大含量(0.084mg/kg和0.053mg/kg)均比美国的大西洋石首鱼(0.072mg/kg和0.148mg/kg)低;三都湾的鲈鱼汞平均含量(0.056mg/kg)低于日本的鲈鱼(0.100mg/kg)和美国的红鲈(0.128mg/kg)。后二者汞含量最大值(0.510mg/kg和0.625mg/kg)分别是三都湾养殖鲈鱼(0.075mg/kg)的6至8倍。三都湾海水、沉积物、贝类总汞含量符合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养殖鱼、贝类符合国家、WHO及欧盟的水产品汞限量要求。以100g/(人d)的水产类摄食量估算,食用鱼、贝类汞摄入量分别占JECFA推荐的汞临时性周可承受摄入量PTWI值的8.4%和2.9%;用总汞数据估算甲基汞摄入量分别占PTWI值的26.4%和9.0%。采用美国EPA设定的甲基汞RfD值估算,食用鱼、贝类甲基汞摄入量分别占60.3%和20.6%。三都湾沿海城乡居民水产品消费引起的汞暴露健康风险小。  相似文献   
292.
【目的】建立重瓣红纸扇组培苗高效的工厂化繁育技术体系,为实现该品种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重瓣红纸扇母株的茎尖、茎段为外植体,研究消毒剂种类与方式、基本培养基、激素种类及配比、光质等因素对其组培苗繁育效率的影响,并研究不同季节对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结果】重瓣红纸扇外植体遇酒精容易死亡,无菌水清洗可以减轻酒精对外植体的毒害,10%H2O2 处理 10 min 与0.1% HgCl2 处理 8 min 可获得大量的无菌材料;3/2MS 基本培养基诱导芽体长势好;外植体在 3/2MS+BA 3.0mg/L+NAA 0.2 mg/L 培养基上芽的诱导率高且芽体粗壮;探讨不同配方下的增殖方式对组培苗工厂化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 3/2MS+BA 0.5 mg/L+NAA 0.1 mg/L+ 蛋白胨 0.1 g/L 培养基上以切段繁殖方式效率更高,组培苗在3/2MS+NAA 0.04~0.05 mg/L+IBA 0.01 mg/L 培养基上生根率达 100%,根系粗壮,植株生长旺盛;不同季节对重瓣红纸扇组培苗的驯化移栽影响差异显著;不同光质对其组培苗的生长发育阶段和叶绿素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荧光灯处理适用于增殖扩繁,LED 灯 80% 红光 +20% 蓝光处理适用于生根阶段壮苗培养。【结论】试验结果获得重瓣红纸扇外植体有效的消毒方法、组培芽体诱导增殖和生根壮苗适宜的培养基配方与光质条件,为重瓣红纸扇工厂化育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93.
为实现斑[HT5”,7]鱼[KG-*3]祭全人工繁育,在室内水泥池采用人工养成的1龄和2龄斑[HT5”,7]鱼[KG-*3]祭进行了繁殖试验。试验中观察发现,斑[HT5”,7]鱼[KG-*3]祭亲鱼均在傍晚天色刚暗时开始自然产卵,持续约0.5 h后产卵结束;斑[HT5”,7]鱼[KG-*3]祭亲鱼有摄食鱼卵的习性,产卵后需立即进行流水集卵。2龄斑[HT5”,7]鱼[KG-*3]祭(共147尾,总体质量15.6 kg)自开始产卵至结束共持续40 d,其间仅有2 d未产卵,共产卵3 594 g,分离得到上浮卵1 372 g,上浮卵率为38.2%;产卵开始时水温14.7 ℃,结束时21.3 ℃;产卵后的亲鱼陆续批量死亡。1龄斑[HT5”,7]鱼[KG-*3]祭(共611尾,总质量22.6 kg)自开始产卵至结束共持续20 d,其间有5 d未产卵,共产卵488 g,分离得到上浮卵213 g,平均上浮卵率为43.6%,产卵后的亲鱼未发现有批量死亡现象。  相似文献   
294.
为研究水培蕹菜使用吡唑醚菌酯对水生生物的潜在影响,在水培蕹菜白锈病发病初期,喷施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和9%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测定水培蕹菜和水体中的吡唑醚菌酯残留量,并结合毒理学数据评估其对水生生态系统的暴露风险。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在水培蕹菜和水中降解较快。悬浮剂和微囊悬浮剂在植株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9 d和3.9 d,微囊悬浮剂较悬浮剂在植株上的持效期更长。两种剂型在水中的消散半衰期都小于2 d,微囊悬浮剂在水中的有效浓度小于悬浮剂。基于暴露浓度峰值和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进行风险评估,悬浮剂对水生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急性和慢性风险商值,及其对初级生产者的慢性风险商值均大于1;微囊悬浮剂对每一类水生生物的风险商值都小于悬浮剂,但其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暴露风险同样不可接受(风险商值仍大于1),慢性风险商值仅在基于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计算时小于1。研究表明,吡唑醚菌酯在水培蕹菜上使用对水生生态系统的风险不容忽视,应重点关注鱼和无脊椎动物的暴露风险。建议在水生蔬菜生产中谨慎使用吡唑醚菌酯,同时修订吡唑醚菌酯在水生蔬菜上的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295.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phosphorus (P) transporters, type IIb sodium-dependent phosphate cotransporter (NaP-IIb) and inorganic phosphate transporter 2 (PiT2), were directly involved in P absorption across primary cultured duodenal epithelial cell monolayers of chick embryos. The siRNAs against NaP-IIb or PiT2 were designed, synthesized and transfected into primary cultured duodenal epithelial cells of chick embryos. Then, the inhibitory efficiency of siRNAs against NaP-IIb or PiT2 was analyzed, and the most efficacious siRNAs were selected to be used for subsequent P absorption experiments. Briefly, primary cultured duodenal epithelial cells of chick embryos were transfected with either NaP-IIb or PiT2 siRNAs and grown in confluent monolayers on transwell plates. The untransfected or transfected cell monolayers were then incubated in an uptake medium containing 0 or 0.25 mmol L–1 of P as KH2PO4 to measure the P absorption across duodenal epithelial cell monolaye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mong the siRNAs designed, si-1372 and si-890 were demonstrated to be the most effective in inhibiting the NaP-IIb and PiT2 expressions, respectively. Supplemental P increased (P=0.065) the protein abundance of PiT2 and enhanced (P<0.0001) P absorption in primary cultured duodenal epithelial cell of chick embryos. Furthermore, NaP-IIb silencing decreased (P=0.07) P absorption across duodenal epithelial cell monolayers, while PiT2 silencing had no effect (P=0.345).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NaP-IIb, but not PiT2, might be directly involved in the P absorption of chick duodenal epithelial cel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