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17篇
  免费   440篇
  国内免费   558篇
林业   1567篇
农学   523篇
基础科学   331篇
  615篇
综合类   5069篇
农作物   1039篇
水产渔业   232篇
畜牧兽医   410篇
园艺   820篇
植物保护   209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140篇
  2022年   212篇
  2021年   269篇
  2020年   278篇
  2019年   302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294篇
  2016年   517篇
  2015年   380篇
  2014年   839篇
  2013年   522篇
  2012年   1066篇
  2011年   883篇
  2010年   611篇
  2009年   601篇
  2008年   526篇
  2007年   489篇
  2006年   442篇
  2005年   379篇
  2004年   281篇
  2003年   249篇
  2002年   192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7 毫秒
41.
 ‘渝红6号’番茄是新育成的一代杂种, 自封顶类型, 生长势强, 叶片肥大, 叶色浓绿, 不卷叶, 不早衰; 果面光滑, 无绿果肩, 成熟果红色, 平均单果质量230 g;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 24%, 维生素C 含量0. 181 mg / g; 皮厚, 耐贮运; 中抗TMV, 抗枯萎病; 耐低温, 耐弱光; 适宜长江流域早熟大棚栽培和春秋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42.
不同覆土深度对鸡腿菇子实体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试验研究 11种覆土深度对鸡腿菇子实体产量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覆土深度对子实体产量、有效子实体数和幼蕾数均存在显著的影响。覆土越厚 ,幼蕾数越少。当覆土深度在 0 5~ 3cm时 ,子实体产量和有效子实体数随着覆土层的加厚逐渐增加 ,在覆土深度为 3cm时达到最大值 ,覆土深度大于 3cm时 ,则随着覆土层的加厚而逐渐减少。从生产的角度看 ,覆土 3cm是比较适宜的覆土深度 ,此时的子实体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3.
利用紫茎泽兰栽培田头菇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紫茎泽兰作为原料栽培田头菇 ,同时利用稻草和棉籽壳为原料栽培田头菇作对照。研究结果表明 ,代料熟料栽培田头菇的培养基配方中 ,以紫茎泽兰为主要原料的配方A效果最好 ,生物学效率比对照的稻草培养基平均增产 80 %以上。利用紫茎泽兰鲜草和干草作培养基的单产量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44.
在旱作条件下,对转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基因水稻的3个品系(52-7、51-15、51-22)、受体亲本中花8号(ck1)和当地推广的以色列陆稻白珍珠(ck2)的籽粒灌浆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5个品种(系)的强、弱势粒灌浆过程均符合Richards模型,强、弱势粒灌浆为异步灌浆型。三个转BADH基因品系与其受体亲本相比,强、弱势粒的灌浆速率提高,活跃灌浆期延长,灌浆高峰期的籽粒重增加;籽粒灌浆中、后期,强势粒的灌浆天数缩短,强、弱势粒的平均灌浆速率提高,且不同粒位籽粒灌浆速率差异减小,最终使不同粒位籽粒大小的差异缩小和粒重增加。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和灌浆高峰期的粒重与千粒重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5.
设施油桃根系的生理生化代谢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设施栽培条件下曙光油桃根系的碳氮物质代谢、POD和SOD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新根的生长季节,根系中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游离氨基酸总量、POD、SOD活性的变化与新根的生长具有相同的趋势,淀粉则相反。粗根的淀粉、可溶性糖含量、POD活性高于细根,而蛋白质含量、游离氨基酸总量和SOD活性则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46.
桃树不同生长型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生长型是桃树重要的树体特征,是控制树体大小的遗传因素,与栽培关系密切。综合有关文献介绍了桃树的紧凑型、半矮化型、矮化型、柱型、直立型、短枝型、垂枝型等生长型资源及不同生长型在遗传、形态特征、生理、栽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紧凑型受单位点显性基因控制,树体开张,分枝角度大,萌芽率及成枝力均高,光透过率较低;半矮化型树体介于普通型和紧凑型之间;矮化型为单基因隐性性状,节间极短,树体矮小,叶片密度大,光透过率低;柱型枝条分枝角度小,冠幅小,叶面积指数大;直立型介于柱型和普通型之间;短枝型能形成较多的短果枝,并以短果枝结果为主;垂枝型枝条披散下垂,枝条弯曲。不同生长型之间在氮素、干物质分配和内源激素水平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紧凑型、矮化型由于树冠密度大,光透过率低而在应用上受到限制,直立型和柱型因适应了高密度栽培而更受人们的重视。针对目前存在的生长型分类与命名问题,作者认为应首先考虑节间长度,其次为萌芽率、成枝力等,然后考虑的是枝条的分枝角度。  相似文献   
47.
The seasonal change in petal color and pigmentation of 29 commercial Eustoma cultivars was studied. The flowers are basical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major anthocyanidin phenotype in association with petal coloration, i.e., delphinidin (Dp)-based (purple flower), cyanidin (Cy)-based (reddish purple flower), pelargonidin (Pg)-based (pink flower), and none (white flower) groups. The constitution of petal anthocyanidins was not changed by forcing treatment in most of the flowers. Lightness (L*) and chroma (C*, color saturation) showed a change along with the increase/decrease of hue angle difference (ΔH*), thus simultaneously the chromatic tonalities tended to move to redder and bluer, respectively. Floral pigment clustering described two flower groups in a dendrogram, based on anthocyanidin constitutions as phenetic markers, which are apparently the Dp- and Pg-based phenotypes of anthocyanidin syntheses. The Cy-based flowers made a subcluster with the Pg-based flowers, indicating a close relationship in the biosynthesis of the two anthocyanidins, and suggesting the Dp- and Pg-syntheses complement one another.  相似文献   
48.
朱立泽 《草业科学》2005,22(8):42-46
以平凉市退耕还草产业化技术开发为例,以产业化系统链中各子系统间的功能协调统一为依据,以退耕还草产业化机制为纽带,在研究建立平凉市退耕还草产业化技术经济效果包括4个一级指标(基础指标、配套指标、服务指标和效益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隶属度函数法和综合效益指数法作为退耕还草产业化技术经济效果的评价方法.经比较得出:平凉市退耕还草产业化技术开发综合指数达到0.595 1,属初步产业化阶段,相对发展指数达到27.268%,年均产业化进步速度达到6.817%.  相似文献   
49.
抗鸡球虫药的筛选分为体内筛选和体外筛选。体外筛选具有简易、迅速、准确和经济的优点。本文在前人大量工作的基础上,总结了体外筛选的全过程,并分述了细胞培养筛选法和鸡胚培养筛选法。  相似文献   
50.
孙启忠  柳茜  陶雅  李峰  徐丽君 《草业学报》2018,27(7):187-195
自汉代苜蓿引入我国以来,受到历朝历代的重视,民国时期亦不例外,苜蓿种植利用也得到了发展。在收集近现代有关苜蓿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民国时期西北地区苜蓿种植利用情形进行了梳理与归纳,结果表明,在民国时期西北地区乃为我国苜蓿种植集中区,在陕西、甘肃、新疆、绥远(西部)、宁夏和青海等都有种植,据不完全考查,种植苜蓿的县有52个,其中以陕西最多,达22个县,甘肃次之为14个县,新疆为8个县,绥远(西部)为3个县,宁夏2县(道)和青海1个县。特别是陕甘宁边区发展苜蓿的势头高涨,如1942年边区政府在延安、安塞、甘泉、志丹、定边、靖边等县种植苜蓿达3万亩,陇东种植苜蓿2.3万亩;1944年延川县紫花苜蓿保留面积2.0万亩,到1949年,陕西全省种植苜蓿约98.49万亩。1949年新疆苜蓿保留面积达29300 hm2。绥远河套地区还进行了苜蓿粮草轮作,并建立了苜蓿种植基地。为了鼓励苜蓿种植,边区政府出台了不少政策,例如,1941年边区政府公布了《陕甘宁边区政府建设厅关于种牧草的指示信》,1942年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卅一年推广苜蓿实施办法》等,李仪祉在治理黄河的方略中,从大农业、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出发,提倡广种苜蓿,肥田养畜,并提出了4条种植苜蓿的措施。李烛尘提出,苜蓿根入土深,且能耐旱,适宜西北地区种植和培植草原。苜蓿除用于饲喂家畜外,幼嫩时可当蔬菜食用,在灾荒年也是百姓很好的救荒食物,苜蓿作为农产品常出现在兰州的市场上,试验表明苜蓿保存水土流失的作用要大于作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