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7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54篇
林业   199篇
农学   193篇
基础科学   91篇
  183篇
综合类   738篇
农作物   101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173篇
园艺   31篇
植物保护   6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黄芪为豆科植物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unge)或蒙古黄芪(A.membranaceus(Fisch.)Bunge var.mongholicus(Bunge)Hsiao)的干燥根。针对药用植物黄芪的农艺性状和栽培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开发制备了黄芪专用型种衣剂,对黄芪种子进行包衣,通过田间试验,定期采样,对黄芪的根系活力、叶绿素质量分数、硝态氮、蛋白质、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进行测定,检验种衣剂对黄芪的这5种生理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三倍体杨树具有突出的营养生长优势,研究造林密度对三倍体毛白杨杂种无性系径向生长的影响规律,可为三倍体毛白杨工业用材林营建和经营管理提供理论指导。以定植于河北威县的11年生三倍体白杨杂种无性系(B301、B331和S86)以及二倍体毛白杨对照无性系1316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研究造林密度(2 490、1 665、1 110、825、615、495株/hm2和405株/hm2)对三倍体白杨杂种无性系胸径和树皮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和无性系以及造林密度与无性系间的交互效应均对三倍体白杨杂种无性系的胸径生长具有极显著的影响,以495株/hm2造林密度条件下三倍体白杨杂种无性系S86的胸径生长量最大,平均胸径达25.1 cm;三倍体白杨杂种无性系B301、S86的胸径生长量显著大于无性系B331和二倍体对照毛白杨无性系1316;无性系对11年生三倍体白杨杂种无性系的树皮厚度具有极显著的影响,造林密度对11年生三倍体白杨杂种无性系的树皮厚度具有显著的影响。三倍体白杨杂种无性系B301、B331、S86以及二倍体对照毛白杨无性系1316内部个体间胸径与树皮厚度均呈现正相关,说明树皮厚度随着胸径生长量的增大而增厚。研究结果对于认识造林密度对杨树径向生长的影响和指导三倍体白杨良种无性系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江门市林科所苗圃选择不同粗细度、不同萌芽度的降香黄檀插条进行扦插繁殖试验,每10 d进行1次成活率调查。结果表明:插条的萌芽度和粗细度均极显著影响扦插的成活率,萌芽度和粗细度的交互作用对扦插的成活率也有极显著影响;未萌芽插条扦插成活率明极显高于已萌芽插条的扦插成活率;3种粗细度的枝条中以粗细度为0.7~1.2 cm的插条扦插成活率最高;在枝条萌芽度及粗细度交互作用下,粗细度为0.7~1.2 cm的未萌芽插条扦插成活率最高,粗细度小于0.7 cm的已萌芽插条扦插成活率最低。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室内试验评估种衣剂对雪梨瓜种子发芽及苗期生长发育的安全性,并通过田间试验,比较种衣剂在不同时期对病情指数、防治效果及产量的影响,以筛选出对雪梨瓜根腐病防治效果理想的种衣剂。结果表明,4种种衣剂对雪梨瓜生长发育均安全。25%噻虫·咯·霜灵、12%甲·嘧·甲霜灵药后20 d防治效果达60%以上,62.5 g/L精甲·咯菌腈药后20 d的防效在50%以上;25%噻虫·咯·霜灵的稳定性好于12%甲·嘧·甲霜灵;35%多·福·克前期防治效果好,但持效性差。4种种衣剂对雪梨瓜都有一定的增产效果,25%噻虫·咯·霜灵增产23.30%,35%多·福·克增产17.96%。种衣剂处理能够有效防治雪梨瓜根腐病,在生产上建议首选25%噻虫·咯·霜灵作为雪梨瓜种衣剂,12%甲·嘧·甲霜灵和62.5 g/L精甲·咯菌腈可作为备选药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5.
Determination of the threshold shear velocity is essential for predicting sand transport, dust release and desertification. In this study, a wind tunnel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salinity and moisture on the threshold shear velocity of saline sand. Saline sand samples (mean particle size of 164.50-186.08 μm and the total silt, clay and salt content of 0.80%-8.25%) were collected from three saline sand dunes (one barchan dune and two linear dunes) in the Qarhan Desert, Qaidam Basin of China. Original saline sand samples were placed in two experimental trays for wet and dry processing to simulate deliquescence and desiccation, respectively. Surface moisture content ranging from 0.30% to 1.90% was generated by the steam method so that the saline sand can absorb water in a saturated water vapor environment. The motion of sand particles was determined by the observers with a solid laser. The laser sheet (0.80 cm thick), which was emitted by the solid laser, horizontally covered the sand surface and was bound to the sand.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hesion of saline sand results from a combination of salt and water. The threshold shear velocity increases exponentially with the increase in crust thickness for the linear sand dunes. There is a positive linea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original moisture content and relative threshold shear velocity. The threshold shear velocity of dewatered sand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wet sand with the same original moisture content. Our results will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about the sand transport of highly saline soil in the desert.  相似文献   
16.
以NBPT(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和DMPP(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为复合抑制剂,利用转鼓喷涂工艺,开发出新型复合型抑制剂涂覆尿素肥料,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分析其涂覆效果。通过田间试验系统对比评价了追施不同氮肥对调控氮素的特征效果。试验设置5个处理:(1)不施氮肥(CK);(2)农民习惯追施尿素(CU);(3)优化追施尿素(CUU);(4)优化追施抑制剂涂覆尿素(CUY1);(5)优化追施抑制剂涂覆尿素(CUY2)。在夏玉米喇叭口期、冬小麦拔节期追施氮肥后的15天内进行田间原位连续动态观测。电镜和能谱结果表明,复合抑制剂均匀涂覆于尿素表面,形成薄而致密、光滑的涂覆层,该涂覆层均匀分布有磷和硫2种元素,表明复合抑制剂与尿素已有效结合。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优化施氮量下与普通尿素相比,夏玉米和冬小麦季追肥后CUY1和CUY2处理氨挥发分别降低55.19%,32.15%和52.46%,39.43%。夏玉米季追肥后,0-20 cm土层CU、CUU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于第5天达到峰值,到后期已显著低于CUY1、CUY2处理,CUY2处理稳定硝态氮的效果更好。冬小麦季追肥后,0-2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CU、CUU处理分别在第5,3天达到峰值,CUY1、CUY2处理于第11天达到峰值后,硝态氮含量已显著高于相同施氮量的CUU处理。在保证产量和净收益的同时,抑制剂涂覆尿素显著降低了追施氮素的氨挥发和淋溶损失浓度,其中冬小麦季CUY1处济效益较好,夏玉米季CUY2调控氮素的效果最佳,减少向下淋溶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探讨出一种成本低、适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填料负载铁膜方法,通过室内小试比较了石灰石砂砾、普通河沙砂砾2种材料,以及FeCl_3溶液、FeSO_4溶液、Fe(OH)_3胶体溶液3种含铁溶液,并比较了不同的工艺条件,包括4种加液方式:载体浸泡在溶液中不捞出、浸泡2 h后捞出、浸泡1 min后立即捞出和喷淋,3种干燥方式:105℃烘干、太阳晒干和室内自然晾干;同时构建了铁膜石灰石砂砾小型人工湿地,考察了其实际运行效果。试验优选出的负载铁膜方法为:石灰石砂砾浸泡在浓度为1.5 mol·L~(-1)的FeSO_4溶液中,使石灰石砂砾与溶液充分接触1 min后捞出,再将捞出后的石灰石砂砾室内通风自然晾干。铁膜石灰石砂砾对生活污水总磷的静态吸附去除率从普通石灰石砂砾的22.7%提高到80.6%;将其应用于小型人工湿地,总磷去除率比普通石灰石砂砾湿地提高了10%~15%。  相似文献   
18.
摘 要:为有效控制玉米地下害虫、蚜虫和茎基腐病的常年危害,筛选具有较好控制作用的种衣剂,笔者开展了14种悬浮种衣剂田间药效试验。试验表明:14种种衣剂对供试玉米品种出苗安全;氟虫腈?噻虫嗪(30%悬浮种衣剂)(1:1000)处理的出苗率96.7%为最高值。氟虫腈?噻虫嗪(30%悬浮种衣剂)(1:1000)对玉米地下害虫、玉米蚜虫的防治效果分别达84.8%、80.0%。精甲?咯?嘧菌(11%悬浮种衣剂)(1:2000)对玉米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达73.7%。说明以噻虫嗪、氟虫腈和甲霜灵为主的复配防治玉米地下害虫、蚜虫、茎基腐病,能够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建议针对不同的生态类型区域,结合品种、施肥、管理等措施选用不同的配方,以取得最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水性聚丙烯酸酯木器漆的耐磨性和硬度,进行纳米Al2O3浆料的制备及其对水性木器漆改性的研究,探讨分析不同制备方法和Al2O3添加量对漆膜耐磨性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聚丙烯酰胺为分散剂、聚乙二醇和辛基酚聚氧乙烯醚为润湿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稳定保护胶,在高速搅拌下制成的纳米Al2O3浆料,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发现纳米Al2O3颗粒分布均匀,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在不影响漆膜透明度的情况下,漆膜耐磨性和硬度随Al2O3添加量增加得到提高,添加量在1.5%时漆膜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硬度;纳米杂合工艺法的漆膜耐磨性和硬度优于后添加法制备的水性木器漆涂膜。  相似文献   
20.
试验研究不同净能水平日粮对育肥猪生长、背膘及眼肌面积的影响。选择420头(38.5±0.5)kg丹系三元育肥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4头猪,公、母各半。试验A、B、C、D、E组饲粮净能水平分别为9.84、10.05、10.26、10.46和10.67 MJ/kg,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97 d。结果显示,A组育肥猪0~97 d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E组(P<0.05)。A组、B组育肥猪0~97 d的料重比显著高于D组、E组(P<0.05),且A组显著高于C组(P<0.05)。A组均重110 kg育肥猪的眼肌面积显著高于E组(P<0.05)。A组、B组均重130 kg育肥猪的眼肌面积显著高于E组(P<0.05)。A组均重110 kg育肥猪的背膘厚度显著低于D组、E组(P<0.05)。A组130 kg育肥猪的背膘显著低于D组、E组(P<0.05)。试验表明,净能为9.84 MJ/kg日粮可以明显提高平均日采食量、眼肌面积,并且降低背膘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