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9篇
  免费   416篇
  国内免费   425篇
林业   138篇
农学   308篇
基础科学   49篇
  856篇
综合类   2409篇
农作物   257篇
水产渔业   527篇
畜牧兽医   1153篇
园艺   100篇
植物保护   493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226篇
  2021年   217篇
  2020年   236篇
  2019年   240篇
  2018年   205篇
  2017年   274篇
  2016年   287篇
  2015年   257篇
  2014年   290篇
  2013年   354篇
  2012年   454篇
  2011年   412篇
  2010年   353篇
  2009年   334篇
  2008年   280篇
  2007年   307篇
  2006年   244篇
  2005年   222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在高温季节,对高密度养殖池塘每10 d泼洒1次EM复合菌,施用量为每次600 g/(667 m2.m),使用后试验池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及总磷、总氮含量显著下降,溶氧量增加。水质改善后,鱼类的体质增强、发病率下降,水质调控效果较显著。经测算,试验池养殖成本降低354.0元/667 m2,鱼病发生率降低32.2%,增产28.0 kg/667m2,7-9月平均节水1 036 t/667 m2。  相似文献   
82.
2种玉米青贮饲料青贮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的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旨在研究玉米青贮过程中各主要微生物的数量变化及变化趋势.做去棒揉丝和带穗切段瓶制青贮,取青贮前玉米青贮原料及在装瓶后第0.5、1、2、3、4、5、6、7、9、11、13、15、20、25、30、35、40、45、50天的青贮样品,用无菌水浸泡,然后用选择性培养基培养其中的主要微生物,包括乳酸菌、酵母菌和霉菌,最后进行计数.结果表明,在玉米青贮密封后60 d内,水分含量变化很小.pH在第2天下降到4以下,然后稳定在3.5左右,带穗切段玉米青贮pH低于去棒揉丝玉米青贮.乳酸菌数量剧增,在第6、7天时达到最高峰,为109数量级,之后数量缓慢下降,于第15~20天时稳定在107数量级,去棒揉丝玉米青贮的乳酸菌数量在第7天达到最高峰,带穗切段玉米青贮则在第6天出现最高峰,其稍高于去棒揉丝玉米青贮.酵母菌在青贮初期数量有些波动,出现最高峰到达107数量级后数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去棒揉丝玉米青贮时酵母菌数量迅速下降,第40天后没有再检测到酵母菌的存在,而带穗切段玉米在青贮12 h之内数量迅速增加,之后缓慢下降,第50天后没有再检测到酵母菌的存在.霉菌因密封后氧气缺乏而数量很快减少,最晚在第11天左右便检测不到,去棒揉丝玉米青贮中霉菌数量下降较迅速,第4天之后便检测不到霉菌存在,而带穗切段玉米青贮则比较平缓,直到第11天之后便检测不到霉菌存在.综上所述,在玉米青贮过程中主要微生物随时间大致呈现逐步减少的趋势;对玉米秸秆进行纵切揉丝处理有利于玉米青贮饲料的制作.  相似文献   
83.
乳酸菌培养液中活菌数与吸光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平板计数法测定脱脂乳为培养基的发酵液中乳酸菌的活菌数,并测其对应的吸光度,研究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以脱脂乳为培养基的发酵液中乳酸菌的活菌数与吸光度之间呈线性相关关系。因此,通过测定发酵液的吸光度可以评定发酵乳制品中乳酸菌的活菌数。  相似文献   
84.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与微生态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概述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生态学意义的基础上,从植物微生态学的角度阐述了植物根围菌及内生菌作为生防菌的依据和意义。特别是内生菌是植物体内的正常菌群,对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具有重要的生态学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5.
皂荚提取物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豆科植物皂荚是一种传统药用植物,为我国特有种。本文在室内测定了皂荚叶和棘刺乙醇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胡萝卜软腐欧文氏杆菌、番茄疮痂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番茄叶霉病菌、棉花枯萎病菌、瓜果腐霉的抑制作用。叶提取物未检测出抗菌活性。棘刺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和番茄疮痂病菌都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5 mg/mL和10 mg/mL。棘刺乙醇提取物在浓度为1 mg/mL时,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都表现出抑制活性,其中对瓜果腐霉生长的抑制率为28.4%。将棘刺乙醇提取物分为石油醚等5个极性不同的萃取部分,其中乙酸乙酯部分对枯草芽孢杆菌、番茄疮痂病菌、欧文氏杆菌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活性强于其它的极性段,对枯草芽孢杆菌和番茄疮痂病菌的MIC分别为1.25 mg/mL和5 mg/mL。乙酸乙酯部分对瓜果腐霉和棉花枯萎病菌的生长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1mg/mL时抑制率分别为45.8%和23.9%。研究结果表明,皂英抗菌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棘刺中的乙酸乙酯极性段和正丁醇极性段中。  相似文献   
86.
玉米纹枯病拮抗内生细菌的筛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玉米成株期根、茎组织中分离获得232株内生细菌,在离体条件下筛选获得20株对玉米纹枯病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其中7株为枯草芽孢杆菌,占拮抗菌株的35%.B20-120、B20-006、B20-122、B21-072、B21-016、B20-070等6株拮抗细菌的发酵液对玉米种子萌发没有影响,进一步对其内生性(以抗利福平120 mg·mL-1为标记)及其对玉米的促生作用和玉米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6个拮抗菌株对玉米生长没有抑制作用,有的甚至有促进作用,并且能在体内繁殖,具可转移性.拮抗菌株B20-006和B20-120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菌液浸种处理苗期防治效果分别为67.9%和62.3%,成株期分别为40.2%和39.1%.  相似文献   
87.
淡紫拟青霉对尖孢镰刀菌的拮抗作用与机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表明淡紫拟青霉次生代谢物质对尖胞镰刀菌的孢子萌发与菌落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淡紫拟青霉与镰刀菌活体间存在明显的营养竞争作用;淡紫拟青霉菌能产生细胞壁降解酶和蛋白或多糖性质的拮抗性物质;此活性物质存在于胞内和胞外,胞外物质和胞内提取液-1对尖胞镰刀菌孢子生成的抑制率在90%以上,粗蛋白提取液和粗多糖提取液的抑制率在73%左右,丙酮提取液抑制率最低,仅为25.42%;淡紫拟青霉抑菌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水相中;活性物质对温度耐受力较差,100℃或80℃处理30 min,基本失去活性.  相似文献   
88.
茄科植物内生细菌的分离及拮抗菌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番茄和辣椒植株中共分离到9株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拈抗作用的内生细菌。其中,来自樱桃番茄的内生细菌株系BS-1和湘研辣椒的内生细菌株系BS-4对辣椒根腐病菌等具有较强的拈抗作用,两者在植株体内均可以定殖。BS-1和BS-4均属于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89.
土壤中存在大量有益的拮抗细菌。将纹枯菌菌核埋入稻田中可富集拮抗菌,经分离、筛选和测定,并通过拮抗细菌悬浮液抑制纹枯菌菌核萌发、种子细菌化处理等试验,获得了91、31-2、23和204等4个较好的拮抗细菌菌株。对纹枯病菌的拮抗带分别为10.0、12.7、6.7和11.0毫米;萌发率分别为22.9%、42.9%、28.6%和60.0%。应用后,水稻植株上的纹枯病的病斑高度,比对照分别低14.0%、22.4%、11.8%和16.4%;恶苗病徒长苗数比对照分别减少55.7%、49.2%、32.8%和50.8%。  相似文献   
90.
Damage caused by nematodes is one of the limiting factors in crop production. Traditional nematode management is based on the use of crop rotations, resistant cultivars, nematicides, or combinations of these methods. For a crop like peanut (Arachis hypogaea), cultivars resistant to root-knot nematodes are not available. There are soybean (Glycine max) cultivars resistant to some of the species of root-knot nematodes (Meloidogyne spp.); however, most fields have nematode infestations composed of mixtures of species. Research at Auburn has shown that tropical crops can be used effectively in rotation to manage nematode problems. Rotations with American jointvetch (Aeschynomene americana), castor (Ricinus communis), hairy indigo (Indigofera hirsuta), partridge pea (Cassia fasciculata), sesame (Sesamum indicum), and velvetbean (Mucuna deeringiana) have resulted in good nematode control and increased yields of peanut and soybean. Some crops (castor, sesame) are considered ‘active’ in that they produce compounds that are nematicidal, whereas others (e.g. corn, sorghum) are simply non-host, that is, ‘passi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