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71篇
林业   48篇
农学   43篇
基础科学   96篇
  106篇
综合类   165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91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产流积水法测量坡地降雨入渗动态过程及其精度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坡地土壤的降雨入渗性能对于水文过程、土壤侵蚀、水资源相关方面的研究和实践非常重要。产流积水法采用由实验得到的数据,分析了不同坡位土壤入渗率及累积入渗量随降雨时间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不同坡位入渗过程曲线反映了坡面径流到达前后,实际入渗率从降雨强度控制阶段跃升到入渗性能控制阶段,并最终趋于稳定入渗率的全过程。入渗区不同坡位的累积入渗量从坡顶至坡底逐渐减少,而且径流在坡面上推进速度越快不同坡位上的累积入渗量差值越小。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观测径流推进距离误差所引起的测量结果的误差。用水量平衡原理对产流积水法实验结果进行精度估计,并提出了由实测入渗率求入渗水量的解析方法,并将此与实际降雨量进行比较,间接地估计了测量结果的精度。结果表明,产流积水法测量坡地降雨/径流入渗性能具有很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42.
变量喷雾装置响应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采用GPS定位和雷达测速技术,构建了一套变量喷雾装置,并开发设计出其相应的软件控制系统。在试验研究过程中,通过实时监测喷雾参数来描述喷雾过程的动态特性,以此测定该变量喷雾控制系统的响应能力,并为喷雾处方图与变量喷雾装置的精度匹配提供可靠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变量喷雾装置的定量喷雾误差控制在4.65%以内前提之下,响应延时会影响到变量喷雾作业的均匀性,选择合适的行进速度以及设置一定的预留时间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43.
[目的]进行泛第三极典型地区抽样单元土地利用和水土保持措施遥感解译精度评价,提高高分辨率影像的解译正确率,分析解译结果的区域代表性。[方法]于2018—2019年在中国西藏、泰国清莱和巴基斯坦地区分别选取9个、18个、15个抽样单元进行野外调查。以野外调查的土地利用结果作为参照,通过混淆矩阵、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分析基于Google Earth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和水保措施判读的精度;通过与参考数据集土地利用结构的对比,分析解译结果的区域代表性。[结果]①3个典型样区土地利用解译精度较理想,总体分类精度在80%以上,平均kappa系数分别为0.74,0.75和0.82;②与野外调查结果相比,3个典型样区水土保持措施解译结果比较理想;③遥感抽样解译的结果与GLC 30 m,GLC 10 m数据集的土地利用结构相似度较高。[结论]基于高分影像解译土地利用类型和水土保持措施的结果与野外调查的结果一致性较好,且符合参考数据集的土地利用结构,抽样单元遥感解译结果对于土地利用的宏观特征结构有较好的区域代表性表达。  相似文献   
44.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水土流失监测与水土保持中地形分析不可缺少的空间数据,但是,目前国家测绘部门1:1万比例尺DEM的完成尚待时日。提出了利用计曲线快速生成DEM的技术方法,并以黄土丘陵区为试验样区,评定其精度特征与应用适宜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生成的DEM同首曲线数字化生成的DEM相比,建立的效率大为提高,精度有保证,能够满足黄土高原地区一般地形分析的需要,不失为一种快速、简洁、有效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5.
不同地貌类型区1∶25万比例尺DEM的建立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在 3个不同地貌类型区的试验为例证 ,研究探讨建立栅格化 DEM的技术要点和技术方法 ,并对所建立 DEM的精度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在平原区可以直接利用 Terlk层及水系要素建立 DEM;在山区 ,则首先需要进行构造地形结构线的预处理 ,而在黄土丘陵沟壑区 ,不仅需要构造地形结构线 ,而且需借用大比例尺的高程数据进行高程加密处理 ,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貌特征信息的损失 ,为区域水土流失的动态监测基础地理数据库的建立提供重要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6.
龙玲  贾竹贤 《木材工业》2011,25(4):30-33
分别对液相色谱法和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测定苯酚的精密度、检测限及准确度等,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色谱法和光度法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较高,但光度法操作简便且检出限较低,费用少,建议作为酚醛胶木制品苯酚释放的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47.
不同采样设计会对土壤呼吸空间变异特征的预测精度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选取黄淮海平原北部潮土区1 km×1 km夏玉米样地,在7×7单元规则格网(样点间距167 m)、完全随机(样点平均间距433 m)以及3×3单元规则格网+完全随机(样点平均间距405m)3种布点方式的基础上,保持样本总量(49)不变,以占总样点2%~14%的短距离样点(样点间距4m)随机替换原方案相应样点个数的方法优化布点方式,应用普通克里金法插值,以均方根误差(RMSE)和确定系数(R2)作为验证指标,检验基于3种布点方式设置的短距离样点对土壤呼吸空间变异预测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呼吸平均速率为2.65μmol·m?2·s?1,空间分布均呈西高东低,表现出中等程度变异。采样设计对土壤呼吸空间分布的预测精度影响显著,基于3种布点方式设置短距离样点可提高预测精度7%~13%。无短距离样点替换时,规则格网+完全随机的布点方式最优,比完全随机布点和规则格网布点的空间插值预测精度分别提高10%和22%;设置短距离样点替换后,在最优布点方式(规则格网+完全随机)中,对土壤呼吸空间变异的预测精度可再提高4%~7%,其中短距离样点个数占样本总量10%对土壤呼吸空间变异预测精度的提高最为明显。研究发现,基于相同的样本数量设置短距离样点可增加区域范围内样点密度,提高土壤呼吸空间变异预测精度及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在黄淮海平原北部潮土区100 hm2尺度的夏玉米样地中,规则格网+完全随机+10%短距离样点的布点方式是预测土壤呼吸空间变异最适宜的采样布点方式。  相似文献   
48.
以陕北绥德县韭园沟流域为试验样区 ,采用高精度 1∶ 1万 DEM所提取的坡度为准值 ,应用多层面复合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 ,研究该地区 1∶ 5万 DEM提取地面坡度的误差特征与纠正方法。试验结果显示 ,所获得的不同空间尺度下 DEM所提取坡度值的转换图谱 ,可对 1∶ 5万 DEM计算的地面坡度统计值进行有效修正。该成果对于 DEM数据在水土保持领域若干应用标准的制定 ,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与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49.
该文以兴安落叶松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试件锯解时因摩擦热造成的水分损失,试件在烘箱中烘干时间过长而产生的热分解,试件带热称重时重量传感器的温度效应等因素对采用称重法检测木材含水率的测量精度的影响;试验获得了相应的修正公式,对多片试件平均含水率的传统计算法进行了修正.研究表明:锯解时木材水分损失对称重法测量精度的影响程度随含水率升高而增大;过长时间在烘箱中的热分解,带热称重时重量传感器的温度效应等对称重法测量精度除极精确的研究外,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50.
水的质量吸收系数μ在γ透射法测定土壤含水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含水量的测量精度。本文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影响μ值的各种因素,如探头屏蔽状况、探头与放射源间的距离,放射强度以及被探测物体的厚度等。和理论计算不同,对同一确定的材料,μ值的测量结果并不总是常数(依赖于上述诸因素)。所以要得到土壤含水量的一个精确测量,首先要在同样条件下测定μ值。作为对试验的总结,本文给出一种合理测量μ值的方法和最佳工作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