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40篇
  17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为明确风水交错侵蚀中风力和水力侵蚀的相互影响,针对风向和径流方向相反(迎风坡)的交错侵蚀,采用人工模拟降雨与风洞试验研究前期风蚀对后继水蚀的影响。结果表明:(1)受前期风蚀影响,后继水蚀产流时间均较仅水蚀提前,径流强度较仅水蚀增大。(2)前期风蚀加剧后继水蚀却未改变其变化趋势。无论是否有前期风蚀影响,后继水蚀速率随降雨历时增加均逐渐增大而后趋于平稳;但当前期风蚀的风速较大时(12,15 m/s),后继水蚀速率较仅水蚀增大最显著,其侵蚀速率高达仅水蚀速率的4.6倍。(3)受前期风蚀影响,水蚀对风水交错总侵蚀的贡献高于仅水蚀在仅水蚀与仅风蚀侵蚀量之和的比例。前期风蚀对后继水蚀起明显的促进作用。但随风蚀风速增大,水蚀对交错侵蚀的贡献从93%逐渐减小到0.5%。未来的研究中应考虑多次营力叠加和地形(迎风坡-背风坡)对交错侵蚀过程的影响,从而为理清风蚀和水蚀间复杂的交互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2.
PSO算法加速因子的非线性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地控制PSO算法的全局和局部搜索能力,着重分析了PSO算法中加速因子对粒子收敛的影响,提出加速因子采用反余弦非对称策略能有效提高PSO算法的搜索性能。对5种加速因子策略使用4个著名的基准函数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反余弦非对称方法可以使粒子在搜索的初期获得更好的多样性,在算法后期则可以有效增强粒子的搜索能力,从而使算法具有更强的摆脱局部极值的能力,提高算法的收敛精度。  相似文献   
73.
本文提出的改进型直槽槽轮机构克服了普通直槽槽轮机构在拨销进入和退出槽轮时类角加速度不为零的缺点,同时其设计,制造并不比普通直槽槽轮机构复杂很多.因此它适用于轻工、食品机械特别是高速或重载条件下的间歇分度运动场合,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4.
基于右截尾的EM算法,给出了恒加试验线性模型的参数估计,并结合加速方程得到了产品的寿命估计。相比采用Gibbs抽样的蒙特卡罗贝叶斯方法、指数分布下加速寿命试验的贝叶斯方法和非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统计法,该方法得出的结果更准确、更接近实值,且具有计算量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75.
白行设计了一种电磁感应式角加速度传感器,阐述了传感器的基本机械结构和工作原理,然后采用该传感器对空载时的单相异步电机进行了实际的角加速度测试,验证了测量原理的正确性,并由实验波形观测到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存在大量噪声,因此构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去噪方案。首先对传感器的实际输出信号采用sym8小波进行分解,然后利用半软闭值对含噪信号进行处理,最后对信号进行重构。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去除大部分高频噪声,能够恢复数据的真实性,进而提高数据的置信度和泛化性能,且去噪效果远好于传统的傅里叶变换。  相似文献   
76.
A DSP-based experimental system with real-time finger joint angle detection and prosthetic finger control is designed here. The prototype system is mainly composed of four parts: real-time finger posture detection, joint angle analysis, control pulse encode, and underactuated prosthetic hand with three individually active fingers, i.e. thumb, index finger and middle finger. The real-time finger joint movement is detected by acceleration sensor ADXL330, and the microprocessor DSPTMS320F2812 is used to collect the output of acceleration sensor and calculate angle changes of the finger joint instantaneously. Then, the angle changes are encoded to PWM pulse sequence to control the stepper motor, which drove the rotation of prosthetic finger joint. Preliminary tests are given to multi-finger motion detection and real-time prosthetic finger control, respective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celeration sensor ADXL330 can be used to reliably detect the gesture of finger movements, it can effectively drive flexion movement and extension movement of prosthetic finger, and the grip action can be completed with the coordination of thumb, index finger, and middle finger.  相似文献   
77.
在城市道路交叉口的拓宽设计中,采用合理的左转车道和右转车道的长度和宽度,能够有效的改善交叉口的通行条件,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78.
为促进木结构建筑减振降噪研究,以一栋普通轻型木结构建筑和一栋葡萄牙软木优化轻型木结构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瞬态激励法和现场声压级法,分别测试两栋建筑的动力参数(频率、峰值加速度、阻尼比)和隔声量,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轻型木结构建筑均符合舒适度要求,同时软木优化轻型木结构建筑的平均阻尼比比普通轻型木结构建筑高1.6%;在关闭门窗,交通噪声源和扬声器噪声源共同作用情况下,软木优化结构建筑的平均隔声量比普通结构高4.6 dB(A);其中软木优化结构的减振降噪性能好于普通轻型木结构建筑,可以明显改善木结构建筑楼盖振动特性和隔声效果。上述以期为轻型木结构建筑的减振降噪优化设计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9.
皱肋文蛤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于2010年5月~9月对皱肋文蛤(Meretrix lyrata)人工育苗技术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以底播埋养+投喂生态饵料+鸡蛋黄组合培育亲贝,促熟效果最好,亲贝生殖腺覆盖率达80%以上的个体占90.5%;采用阴干3 h+升温4℃刺激对亲贝进行诱导催产,效果最佳,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可达89.7%和92.3%;浮游幼虫在3个室外池中培养7 d后,幼虫进入变态期,平衡囊大而明显,足部活动频繁,平均壳长和壳高分别达176.2μm和165.4μm,幼虫平均壳长和壳高生长速度分别为8.34μm.d-1和8.77μm.d-1;幼虫附着基以细沙采苗效果最佳,附着变态成为稚贝的时间约3 d,附苗率达78.2%;经过32 d的培育,在3个25 m2的水池中共培育稚贝1 293.6×104粒,平均壳长和壳高分别为790μm和758μm,平均壳长和壳高生长速度分别为17.63μm.d-1和17.19μm.d-1,平均稚贝育成率为61.6%。  相似文献   
80.
针对研究不同启动加速度对核主泵启动过渡过程中叶轮内部流动的影响,以3组不同启动加速度瞬态外特性试验性能参数为依据,获得流量与时间和转速与时间的外特性曲线,将获得外特性曲线作为边界条件,代入CFX中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启动过程中外特性曲线及叶轮流道内流线图和压力梯度云图.结果表明:启动加速度与核主泵启动时间有直接关系,但是与流量和转速到达稳定值之间的时间差无关;启动加速度对叶轮内部流动稳定性和压力变化幅度有较大的影响,在启动过渡过程中,较大启动加速度对应叶轮内部流动极不稳定,产生一定强度和面积的旋涡区且压力变化幅度有较大波动,而较小启动加速度对应叶轮内部流动稳定,压力变化幅度均匀.该结果在启动过渡过程中对控制核主泵的不稳定性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