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27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3篇
  4篇
综合类   346篇
农作物   16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刘继刚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6298-6300
通过分析历史文献和考古材料考察先秦时期旱灾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旱灾的数量不断增多;旱灾在时间上呈现阶段性高发和年内分布不平衡的特点;在空间上则多发生在北方旱作农业区。  相似文献   
42.
西汉建立之初,经过秦朝末年长期的战乱,土地荒芜,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农业生产几乎处于停滞状态,百姓生活十分困苦。针对这种情况,汉初统治者高祖、吕后、文帝、景帝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了招抚流亡、鼓励垦荒、轻徭薄赋、约法省禁、与民休息等政策,使农业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经过近70年的努力,呈现出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的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43.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也是自然环境相对较好的一个时期。唐代森林保护与植树造林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政府既设有林业职官又颁布护林法规典章,还积极组织造林活动。这些都值得当今借鉴。    相似文献   
44.
宋代关中平原洪涝灾害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对宋代自公元960年到1279年的319年间关中平原洪涝灾害的时间、空间分布规律和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宋代关中平原洪涝灾害共发生34次,平均每9.38年发生一次,发生频次时间分布在宋代早、中、晚期变化不均,有显著的阶段性,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与其它朝代相比,宋代洪涝灾害相当少,这主要与当时气候干旱有关。在季节分布上洪灾集中于夏、秋两季;在空间分布上是从宝鸡、西安、咸阳、渭南、铜川依次减少;在等级分布上,宋代关中地区洪涝灾害可划分小、中、大、特大四级灾害,各占洪灾总次数的18.5%,40.8%,25.9%,14.8%;宋代关中平原洪涝灾害发生主要由降水和气候异常波动以及人为活动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45.
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及兵家对于关系到国家军备强弱、国势盛衰的马政,都非常重视.元代的马政,包含有马政机构及马匹征括、牧养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制度体系.作为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建立的国家,以畜牧起家,以马上得天下,马政在元代政治军事、经济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并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6.
随着城市的飞跃发展,清代广州的绿化活动也迅速发展起来,居宅、公共园林、寺庙、书院、衙署乃至山丘河湖隙地纷纷植树、栽花、种草,广州城市呈现出一片片绿色的景观.  相似文献   
47.
福建历来为产茶大省,明清以来其茶产业发展对台湾有重要影响。闽台茶产业的互动模式和发展路径,在世界茶产业界举足轻重,对其学术价值则尚待挖掘。明清以来闽台茶业演进过程中,产生了一批著名茶商,其经营思想和业绩,对当前我国茶业发展仍具借鉴意义。该文对台湾和大陆关于明清以来闽台茶业发展史的文献进行了较系统和全面的梳理和综述,以此为基础,从以茶为缘、以商为本、以技为重、以史为鉴四个方面,提出进一步深化和拓展该领域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48.
清末民国时期临汾地区旱灾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临汾地区清末民国时期洪涝灾害变化规律及与气候变化关系等问题,恢复历史时期气候特征,通过对临汾地区历史资料的统计整理,利用数理方法对其旱灾频次、等级序列特点、时间变化以及成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840—1949年临汾地区的旱灾共计54次,平均每2年就发生一次。其中Ⅱ级以上旱灾比重高达66.7%,表明这110年间受灾程度严重。清末旱灾频率比民国时高出约19%,尤以Ⅲ级旱灾最为明显。这两个时期都属旱灾多发期,且Ⅳ级旱灾较多。全年或跨年大旱与特大旱灾指示当时年降水量多低于332.7mm。气候冷干、暖干化以及厄尔尼诺等极端气候事件是影响旱灾频发的气候大背景;当年降水大幅减少是引发(特)大旱灾的主要原因。人地矛盾突出、毁林围湖开荒等对大自然无节制的开发也加剧了旱灾频发、灾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9.
传小林  肖斌  李佳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25(2):208-211+215
园林是城市文化的载体之一,从文化的角度探讨唐长安城园林体系内皇家园林、寺观园林、私家园林和曲江公共景区的历史背景、风格特点与发展变迁。  相似文献   
50.
东汉藏书考     
东汉时期统治者十分重视图书的收藏,使东汉的藏书有了很大的发展。东汉藏书主要分为官府藏书及私家藏书。其中官府藏书是中国藏书史中一个基础阶段,官府藏书机构较多、规模较大,初设藏书官员及管理机构。官府藏书对政府的政治、文化都起到很大的作用。此外私家藏书与官府藏书并行发展,出现了一批私人藏书家以及中国古代最早的藏书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