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30篇
  免费   2169篇
  国内免费   4949篇
林业   3145篇
农学   4585篇
基础科学   1265篇
  5717篇
综合类   20484篇
农作物   3432篇
水产渔业   3073篇
畜牧兽医   5442篇
园艺   1953篇
植物保护   2352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460篇
  2022年   893篇
  2021年   1130篇
  2020年   1224篇
  2019年   1353篇
  2018年   1009篇
  2017年   1773篇
  2016年   2250篇
  2015年   2022篇
  2014年   1628篇
  2013年   2377篇
  2012年   3406篇
  2011年   3529篇
  2010年   2873篇
  2009年   2694篇
  2008年   2837篇
  2007年   3325篇
  2006年   2918篇
  2005年   2220篇
  2004年   1792篇
  2003年   1336篇
  2002年   1022篇
  2001年   913篇
  2000年   851篇
  1999年   736篇
  1998年   586篇
  1997年   543篇
  1996年   505篇
  1995年   504篇
  1994年   418篇
  1993年   438篇
  1992年   405篇
  1991年   347篇
  1990年   299篇
  1989年   205篇
  1988年   168篇
  1987年   110篇
  1986年   106篇
  1985年   48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4篇
  1963年   5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苏云金杆菌杀虫晶体蛋白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健秀  余榕捷 《昆虫天敌》1998,20(4):180-186
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化学农药引起的环境污染、害虫普遍产生抗药性等原因,生物防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现有的各种生物防治策略中,研究和利用微生物杀虫剂发展很快,最突出的方法是利用苏云金杆菌(Bacilusthuringiensis,Bt)进行防...  相似文献   
992.
罗布泊南部野双峰驼的分布与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1995-1996年两年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又利用家驼队深入荒漠腹地,考察了罗布泊南部野双峰驼的分布和栖息环境,结果表明在罗布泊南部的湖岸区,阿尔金山北麓及山前丘陵地带均有野驼分布,库姆塔沙漠中部无野驼进入,但其西侧戈壁及丘间谷地为野驼南北迁徒的通道,冬季野驼主要集中活动在科什兰孜等罗布泊南岸及阿奇克谷地;夏季主要在山区北麓活动,所以应将该区域与上述分布区同归于一个分布区整体,即南北配置的景观复合  相似文献   
993.
美洲斑潜蝇自然种群生命表及飞行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洲斑潜蝇LiriomyzasativaeBranch.田间自然种群中,幼虫期的死亡率最高,1、2、3龄幼虫平均死亡率分别为48.14%、50.86%、78.97%,幼虫期被寄生蜂寄生的概率随龄期的增大而增高,从1龄的1.44%上升到3龄的60.88%。应用微型昆虫飞行磨(Flishtmill)计算机联机装置对不同日龄成虫的飞行能力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雌虫飞行能力随日龄的增大而增强,3日龄最大连续飞行的时间为8.83分钟,距离为272.93m。雄虫以2日龄成虫飞行能力最强,最长的一次连续飞行时间可达25.00分钟,距离为882.88m。  相似文献   
994.
盐酸处理蚕卵酯酶A4的活性变化及其与滞育性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从家蚕C108品种蚕卵精制酯酶A4,首次测定了产卵后24~96h浸酸蚕卵酯酶A4的ATPase活性。蚕卵经盐酸处理后在体外5℃1~2d或体外25℃1~3h出现酶活性峰。与低温活化蚕卵比较,产卵后24~96h的浸酸蚕卵,在体外5℃酶活性峰出现时间提早了8.5~22d,在体外25℃提早了3~9h。浸酸后蚕卵迅速解除滞育,滞育发育时间显著缩短。将不同卵龄未浸酸蚕卵与盐酸处理蚕卵酯酶A4的ATPase活性峰出现时间差制成曲线,在体外5℃或25℃的结果几乎都完全与5℃冷藏时蚕卵的滞育发育时间曲线重叠。盐酸处理蚕卵酯酶A4的活性变化与蚕卵活化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5.
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其特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新生乳猪增殖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通过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将其纯化,获得较为完整的病毒颗粒。病毒ELISA效价为1∶3×105,蛋白含量为3.96g/L。将提纯的PEDV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融合率为95.6%。用间接ELISA进行筛选,共检出38个阳性孔,阳性率为28.8%。对其中15个阳性值较高的孔进行3次再克隆,阳性率达100%,最后获得15株稳定分泌特异性抗PEDV单抗(McAb)的杂交瘤细胞。ELISA阻断试验与交叉试验证明,其分泌的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腹水和细胞培养上清的ELISA效价分别为1∶103~1∶106和1∶128~1∶512。经鉴定,15株McAb的分子类型均为IgG,均无免疫沉淀特性。杂交瘤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90~110,平均95。尤为重要的是,这些杂交瘤细胞所分泌的抗体,有的对PEDV具有中和作用,能够阻断病毒对猪只的侵害作用。  相似文献   
996.
黄芪多糖对雏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4  
将108只1日龄伊莎系蛋用公雏均分为3组:一组为对照,其余2组在3日龄时,于背侧颈部皮下分别注射0.2、0.4mL黄芪多糖注射液(0.01g/mL)1次,再分别于7、21、35、49日龄时采用MTT比色法及微量全血培养3H-TdR掺入法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黄芪多糖对21、35日龄雏鸡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有增强作用,且与剂量有相关性,而对7、49日龄雏鸡的作用不明显。MTT比色法与3H-TdR掺入法的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97.
以提取的血清1型鸭疫里氏杆菌(R.a)Jb2株的脂多糖作为包被抗原,成功地建立了一种检测1型R.a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特异性试验和重复性试验证明此方法的特异性高、重复性好。并比较了间接ELISA方法、间接血凝试验、玻片凝集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对抗体检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间接ELISA方法最敏感,人工感染后的鸭第72小时即可检出血清抗体为阳性(3/4);其次是间接血凝试验,第96小时即可检出50%(2/4);玻片凝集试验在感染9天后才出现阳性(2/3);而琼扩试验在感染后11天仍为阴性反应。应用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初步调查了南京地区鸭场此病的感染情况,发现所调查的13日龄以前雏鸭的阳性率为0,而21~35日龄鸭的阳性率为873%。  相似文献   
99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和新城疫(ND)病毒接种同一鸡胚收取种毒试制IBD、ND二联弱毒冻干疫苗,并按《规程》方法分别检验。结果证明安全、效力均能达到合格标准,两种病毒互相不干扰抗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999.
黄瓜种质资源遗传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82,自引:6,他引:76  
张海英  王永健 《园艺学报》1998,25(4):345-349
利用RAPD技术对多个生态型的黄瓜材料的遗传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从200个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个用于PCR反应,39.2%的扩增条带表现多态性;每个生态型品种都具有其特有的扩增(缺失)带以区别其他生态型品种;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3大类群:华北类群、华南类群和欧洲温室类群。从分子水平验证了传统的黄瓜地域分类标准及黄瓜是遗传基础狭窄的蔬菜作物。对利用RAPD技术进行亲缘控制研究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00.
Abstract – Describing habitat use by stream fishes is important from both basic ecological and fisheries management points of view. The most widely used methods of measuring habitat use vary in degree of effort required, level of intrusiveness and in the level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resolution.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a remote monitoring technique that can provide detailed and continuous data on habitat use of individual fish in the field. The technique is based on the passive integrated transponder (PIT) system, in which a newly developed flat-bed antenna is placed on the stream bottom and simply requires a PIT-tagged fish to swim over it. We present data obtained from work using this new technology on brown trout ( Salmo trutta ) in stream enclosures, in which we describe habitat use and temporal patterns of movement by individuals and relate such data to growth rate and sex of the individual fish as well as to pool depth and time of day. In addition, we describe the range of applications of the flat-bed PIT-antenna as well a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using the system. NO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