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17篇
农学   18篇
  3篇
综合类   99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5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本研究采用接种离体枝条的方法,对150个苹果树腐烂病菌的T-DNA插入突变体库中的突变体进行了致病性的筛选,经过多次试验得到了3个致病力明显减弱的突变体,编号为X4379,X4368,X4468。基因组重测序结果显示,突变体X4379有2个T-DNA插入位点,分别是锌指蛋白3(Vmzfp3)和跨膜蛋白42(Vmtme42)。以苹果树腐烂病菌的全基因组序列为依托,设计引物,构建敲除载体以及互补表达载体。运用PEG的方法转化苹果树腐烂病菌,分别获得Vmzfp3和Vmtme42的敲除转化子和互补转化子。对Vmzfp3和Vmtme42基因敲除转化子、互补转化子以及野生型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形态和致病力进行分析。与野生型菌株03-8相比,Vmzfp3的敲除转化子的菌丝生长速率明显减慢,致病力也明显下降,其互补转化子使得这些功能缺陷均得以恢复。Vmtme42的敲除转化子无明显区别。由此证明基因Vmzfp3对病菌的菌丝生长,病菌的致病力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2.
孙洋  王树桐  胡同乐  任红敏  曹克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587-9588,9737
[目的]研究生防菌BS-315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Alternaria mali)的抑菌活性、在苹果叶片上的定殖能力以及一些化学农药对生防菌的影响。[方法]采集松本锦苹果健叶,进行离体叶片试验、定殖试验,并进行不同农药对生防菌的影响试验。[结果]枯草芽孢杆菌BS-315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在叶片上涂抹菌体1 d后接病原菌,3 d后抑制效果在90%以上。BS-315能够在松本锦苹果叶片中定殖,定殖量在接种3 d后最大。4种杀菌剂浓度均为田间使用浓度,其中嘧菌酯和多抗霉素对BS-315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多菌灵和丙环唑则完全抑制BS-315的生长。[结论]该研究可为生防制剂的研发和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3.
王庆华  李超  何邦令  宋勇  聂化东  赵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256-6257,6298
[目的]阐明球毛壳中抗真菌物质对树皮腐烂病菌的抑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发酵液萃取、薄层层析分离和抑菌活性测定等方法,研究毛白杨内生真菌球毛壳ND35产生的抗真菌物质对树皮腐烂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球毛壳ND35的抗真菌物质粗提物对杨树和苹果树腐烂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2种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是66.4%和72.6%。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是92.2%和80.4%。薄层层析分离和活性测定结果证明,抗真菌物质2号组分在对树皮腐烂病菌的抑菌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结论]球毛壳中抗真菌物质对于树皮腐烂病有生物防治潜力。  相似文献   
34.
本文以苹果腐烂病菌为指示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方法测定补骨脂的抑菌活性,其中提取物采用浸渍法提取,通过反复柱层析、薄层层析等分离纯化方法,对补骨脂粗提物的活性成分进行系统的分离,最终得到5种活性物质,经波谱分析法鉴定5种化合物分别为补骨脂酚(bakuchi01)、呋喃香豆素精(bakuchicin)、补骨脂查尔酮(bavachalcone)、补骨脂定(psoralidin)和补骨脂二氢黄酮(bavachin)。经过室内毒力试验,5种化合物的EC50分别为6.117、60.441、3.420、36.815和6.144mg·L-1,EC90分别为204.480、97.795、15.334、221.860和89.631mg·L-1,表明5种化合物对苹果腐烂病菌均具有很高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35.
本试验对多效灵防治苹果树腐烂病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多效灵50倍液当年防效为100%,次年防效为90.1%;多效灵100倍液当年防效为83.5%,次年防效为79.9%。均显著高于福美砷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6.
Isolates of Diplocarpon mali, causal fungus of apple blotch, collected from four prefectures in Japan in 1997–1998 were tested for sensitivity to thiophanate-methyl. Results from mycelial growth tests showed that MIC values of the fungicide were 0.19 μg/ml against all isolates from Akita, Nagano and Saga prefectures but 100 or 200 μg/ml against all isolates from the Tokusa area in Yamaguchi prefecture. Detached apple leaves sprayed with the fungicide developed severe symptoms when inoculated with the isolate from Tokusa, but developed no symptoms with the isolate from Nagano. These results are the first confirmation of thiophanate-methyl-resistant strains in D. mali. Received 1 September 1999/ Accepted in revised form 15 October 1999  相似文献   
37.
松原市城区街路绿化柳树烂皮病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4月份以来,松原市城区街路部分绿化柳树较历年萌动迟缓,相继发生死亡。经调查死亡率为16%,直接经济损失20余万元,经专家鉴定是柳树烂皮病所致,本文阐述了其病原、病因、表现症状,规律及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8.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叶绿素铜钠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抑菌作用,测定菌丝生物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筛选抑菌效果最佳的菌种进行温度、pH、紫外照射时间、氧化还原性稳定性试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叶绿素铜钠对5种植物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抑菌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药液浓度为20 mg·mL-1时,苹果腐烂菌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抑菌率均高达100%,光照条件下叶绿素铜钠供试药液EC50为7.405 mg·mL-1,黑暗条件下其EC50为6.959 mg·mL-1;菌丝干重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在药液浓度为10 mg·mL-1时,抑菌率高达100%;菌丝干重仅为5 mg。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对抑菌率的影响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在50℃~70℃,抑菌率差异不显著(P>0.05);在酸性条件下抑菌率随酸度的增加而降低,碱性条件下抑菌率差异不显著(P>0.05);紫外照射和氧化还原剂对抑菌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叶绿素铜钠的抑菌效果和稳定性,为叶绿素铜钠作为新型农药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9.
为明确来自苹果树上的1株生防菌LF17对腐烂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其发酵液对腐烂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形态学结合16S rDNA和gyrA基因序列分析对菌株LF17进行了鉴定,并通过滤纸法测定了发酵液对腐烂病菌的抑制率,利用涂抹发酵液的方法测定了发酵液对腐烂病的防效。结果表明,菌株LF17发酵液对腐烂病菌的抑菌率为93.80%,与甲基硫菌灵(94.20%)抑菌率相当,显著高于嘧菌酯(42.60%)、辛菌胺(52.80%)和苯醚甲环唑(81.30%);离体枝条防治结果表明,发酵液水剂和膏剂对腐烂病的防效为78.59%~80.40%,与甲基硫菌灵(76.93%)相比差异不显著,与嘧菌酯(44.15%)、辛菌胺(68.25%)、苯醚甲环唑(74.45%)相比差异显著;田间试验表明,涂有发酵液的伤口愈合面积为9.37~9.79 cm~2,病疤复发率为3.82%~4.56%,与其他4种药剂相比差异显著。研究表明菌株LF17发酵液对腐烂病菌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可促进伤口的愈合并显著降低腐烂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40.
为开发新型安全高效的植物源苹果树腐烂病防治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中草药地肤子乙醇提取物及各层析流分L1~L9对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的抑制作用,同时通过室内常规分析方法观测流分L7对该菌菌丝形态结构、细胞膜通透性及物质吸收和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肤子乙醇粗提物浓度为2 mg/mL时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具有较强的离体抑制活性,处理后96 h的抑菌率达到92.16%。分别用石油醚、氯仿、正丁醇萃取醇提物,石油醚萃取物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其EC_(50)为0.07 mg/mL;在石油醚萃取物通过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的9种流分中,流分L7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抑制作用显著,离体抑菌率高达96.73%;且在流分L7处理下,病菌菌丝体出现肿胀、膨大或畸形等现象,细胞膜通透性增大,可溶性蛋白、还原糖以及丙酮酸的含量随流分L7浓度的升高而持续降低,当浓度为100μg/mL时,菌丝体可溶性蛋白、还原糖及丙酮酸的含量分别降低70.78%、71.74%和78.68%。表明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地肤子乙醇提取物能明显抑制苹果树腐烂病菌的生长,并对菌丝体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稳定性产生显著影响,具有进一步开发为新型植物源苹果树腐烂病防治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