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1篇
  免费   239篇
  国内免费   181篇
林业   487篇
农学   221篇
基础科学   25篇
  680篇
综合类   1668篇
农作物   248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294篇
园艺   483篇
植物保护   390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62篇
  2020年   260篇
  2019年   200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96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221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297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255篇
  2008年   253篇
  2007年   242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21.
许多固氮树种速生丰产,萌生能力强,叶片,木屑含氮率较高,可为食用菌栽培提供理想原料,而且固氮树种在绿花荒山,保持水土,提高地力方面作用显著,以固氮树种发展短轮伐期食用菌专用林,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本文介绍了银合欢,黑荆,大叶相思,银荆,桤木,南洋楹和马占相思等在食用菌栽培上的应用概况,各地可因地制宜栽培合适的固氮树种作为食用菌专用林。  相似文献   
22.
丛枝菌根真菌对芋组织培养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敏  刘鹏起  刘润进 《园艺学报》2002,29(5):451-453
 于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丛枝菌根(AM) 真菌Gigaspora rosea、Glomus mosseae 和Glomus versi-forme 对芋(Colocasia esculenta) 组织培养苗移栽成活率、矿质营养、光合速率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接种AM真菌能提高芋组织培养幼苗移栽成活率和叶片光合速率, 降低气孔阻力; 其叶片和根内氮、磷、钾含量和生长量显著高于不接种对照。认为接种有效AM真菌是促进组织培养苗健康生长的重要技术。  相似文献   
23.
几种菌根型食用菌的菌根合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简要介绍 6种共生型菌根食 (药 )用菌在相应树苗上完成菌根合成 ,并成功地长出子实体的事例 ,说明菌根食用菌的发展途径 ;就有关菌根合成的方法及技术作一初步介绍 ;对菌根合成技术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进行探讨 ;对菌根型食用菌今后的研究与发展道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4.
我国食用菌出口遭遇贸易壁垒的原因、类型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贸易壁垒正在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瓶颈。本文分析了我国食用菌产品出口遭遇的贸易壁垒类型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5.
枯草芽孢杆菌G3菌株的抗菌物质及其特性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产几丁质酶枯草芽孢杆菌G3菌株的固体培养物在黄瓜灰霉病菌和番茄叶霉病菌抑菌试验中证实,抑菌活性物质存在于过滤上清液中,它们是从酸沉淀物中提取出的伊枯草菌素、生物表面活性素和存在于盐析粗蛋白中的几丁质酶。在叶霉孢子萌发试验中,伊枯草菌素微弱地抑制孢子萌发但强烈破坏芽管和新生菌丝;生物表面活性素和几丁质酶则强烈抑制孢子萌发并长久性地抑制芽管伸长。在PDA平板上的灰霉菌丝抑菌试验中,伊枯草菌素抑制菌丝生长,引发菌丝顶端膨大,形成泡囊,泡囊破裂后原生质外泄;几丁质酶抑制菌丝生长,引发产生不规则的菌丝团;生物表面活性素在平皿上对菌丝则不显示出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26.
对捕食线虫性真菌——少孢节丛孢菌A1分离株(Arthrobotrys oligospora A1)的18S rDNA基因序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18S rDNA全基因序列为1769bp,在进化树上与同种国外分离株A.oligospora var oligospora 1最为接近,同源性为94.7%。这与二者都具有捕食性结构—菌网的特点相一致。证实捕食线虫性真菌的捕食性结构与捕食线虫性真菌种系发生有关。从少孢节丛孢菌3个分离菌株(Arthrobotrys oligospora A1、A.oligospora 1、A.oligospora2)的进化树及同源性来看。不同国家地区的丛孢菌属(Arthrobotrys)分离株确实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7.
Although adult Rumex obtusifolius are problematic weeds, their seedlings are poor competitors against Lolium perenne, particularly in established swards. We investigated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this weakness to augment control of R. obtusifolius seedlings with combinations of Gastrophysa viridula (Coleoptera: Chrysomelidae) and the rust fungus Uromyces rumicis. Rumex obtusifolius seedlings were grown in competition with L. perenne sown at different rates and times after R. obtusifolius: they competed successfully with L. perenne when sown 21 days before the grass. Sowing both species at the same time resulted in a dominant grass sward, with R. obtusifolius becoming dominant when sown 42 days prior to L. perenne. Grass sowing rate had no effect on R. obtusifolius growth or biomass. A second experiment investigated how competition from L. perenne sown 21 days after R. obtusifolius combined with damage from G. viridula and/or U. rumicis (applied at either the 3–4‐ or 10–13‐leaf stage, or at both stages) affected the growth and final biomass of R. obtusifolius. Beetle grazing at the latter leaf stage was the only treatment that reduced R. obtusifolius biomass, although rust infection at the earlier application led to an increase in shoot and root weight.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 potential for use of these agents in the field.  相似文献   
28.
凌明亮 《中国家禽》2005,27(14):12-14
将200只22日龄罗曼肉鸡随机均分5组,以筛选能缓解高蛋白日粮引发痛风症的最佳药物。经5周试验,与未添加药物的对照组相比:①VA组能降低25%(P<0.01)的痛风,提高12.83%(P<0.01)的增重速度和8.43%的饲料报酬,对肠胃无不良影响;②别嘌呤醇(Allopuri-nol)组能降低22.5%(P<0.01)的痛风,提高11.95%(P<0.01)的增重速度和7.66%的饲料报酬,但产生了5%(P>0.05)的其他腹泻病;③苯溴马隆(Benzbromarone)组能降低20%(P<0.05)的痛风,提高11.5%(P<0.01)的增重速度和6.51%的饲料报酬,但也产生了5%(P>0.05)的其他腹泻病;④爱西特(Medicinalcharcoalcapsules)组能降低30%(P<0.01)的痛风,对肠胃无不良影响,但降低了3.54%(P>0.05)的增重速度和3.83%的饲料报酬。  相似文献   
29.
30.
作者研究了高温胁迫下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对盆栽牡丹幼苗叶片解剖结构和蒸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AM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和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均能侵染牡丹根系,其侵染率分别为47%和44%。接种AM真菌的比未接种对照(CK)植株的叶片细胞排列紧密,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和海棉组织厚度均表现为接种G.mosseae植株>接种G.versiforme植株>CK。在相同高温下接种AM真菌处理的牡丹叶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气孔开度均显著低于CK。AM真菌提高了牡丹植株的抗热性,这对于高温胁迫下保持和提高光合效率是十分重要的。其中接种G.mosseae处理的效果优于G.versifor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