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8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9篇
  12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本研究以青海湖地区重度退化线叶嵩草型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土柱法测定地下植物量一年内的季节变化动态。研究结果显示:线叶嵩草型中度退化样地地下植物量季节变化动态呈“V”字形曲线;在牧草生长季的不同时期,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地下植物量的分布呈明显递减趋势,地下86.65%的植物量分布在0 ̄20cm深的土层中,在地下0 ̄40cm土层内,其根系的净生产量及周转值分别为1 190.6g/m.2a、51.33%;地下/地上植物量的值为27.22。  相似文献   
52.
放牧强度对草地地下生物量影响的国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牧作为草地生态系统最主要的利用方式已经带来了很多不可逆的严重问题,为了缓解和改变这种现状,我国很多学者就放牧强度带来的影响做了详细的研究。研究发现,放牧强度对草地地下生物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下生物量地下分布规律、地上地下生物量动态变化规律的改变,以及逆行演替后土壤含水量及其容重对草地生产力的作用。因此只有通过适度调整放牧强度才能最大化改善草地,并能获得一定经济和生态效益,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3.
旱塬区棉花地下微灌补水系统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旱塬区5种地下微灌补水系统对棉花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3年试验结果表明,5种地下微灌补水系统均可提高棉花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其中微灌补水系统1效果最好,其棉花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比传统旱作分别可提高35.6%~55.1%和26.9%~46.7%,新增投资收益率高、回收期短。  相似文献   
54.
采用对角线取样方法,对贵州省黔西南州牧草地下害虫种类进行调查。初步发现危害牧草的害虫种类12种,其中蛴螬、金针虫、非洲蝼蛄、小地老虎的危害程度大。该调查可为牧草地下害虫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5.
家畜践踏对环县草原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慧龙  侯扶江  李飞 《草地学报》2008,16(2):186-190
在甘肃环县典型草原6年的轮牧试验表明:不同践踏强度下各样地0~20 cm层地下生物量占0~30 cm层的90%以上,随着放牧践踏强度的增加,0~10 cm土层中的根量先增长后降低,其中以中度践踏(80次羊践踏/m2.期)最高,约为对照(0次羊践踏/m2.期)和轻度践踏(40次羊践踏/m2.期)的1.7倍,10~20 cm土层以轻度践踏(40次羊践踏/m2.期)最高,20~30 cm土层地下生物量与践踏强度相关不显著,相关系数仅为0.12;以地下生物量最大化为准则,对0~10 cm、10~20 cm土层地下生物量与践踏强度的回归模型进行解析和寻优分析,确定出环县典型草原适宜的放牧强度是3.5~5羊单位/hm2。  相似文献   
56.
地下滴灌埋设深度对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不同滴灌带埋设深度对紫花苜蓿金皇后(Medicago sativa L. cv. Golden Empress)的株高、茎粗、分枝数、根系和产量等指标的影响,以期为滴灌在人工牧草种植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株高和茎粗两指标,在分枝期,埋深10 cm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0.05);开花期以后,埋深30 cm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0.05);不同埋深处理分枝数差异不显著;分枝期埋深10 cm产量最高,开花期以后埋深为20和30 cm产量逐渐提高甚至超出10cm滴灌处理;不同埋设深度对主根生长影响不大,但每个滴灌带埋深处的侧根密度增加.  相似文献   
57.
试验证明,旱地玉米免耕秸秆覆盖使玉米螟和玉米黑粉病的为害减轻,地下害虫和玉米丝黑穗病为害加重。玉米丝黑穗病、玉米黑粉病和玉米螟的防治策略是尽可能地减少覆盖秸秆中病穗的残存和越冬基数;地下害虫防治应推行种子包衣技术和在为害期撒播毒饵的方法。  相似文献   
58.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新疆的地下水资源,本文根据新疆近年来水井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应作好的四项主要工作即:全面规划、综合利用、合理开采和提高效益。与此同时,本文也提出了应当考虑的十二个结合问题。因此本文对今后新疆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工作是很有用处的。  相似文献   
59.
针对五四农场新围垦区存在的渍害问题,进行了两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控制内河水位,实施暗管排水具有明显的降渍脱盐,增产效果,将大麦受渍时间缩短为3天,1m土体含盐量由试验前的0.235%降到0.15%以下,大麦增产20%以上。  相似文献   
60.
温室地下蓄热系统换热管道空气流速对蓄热效果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双层覆盖温室地下蓄热系统换热管道空气流速对蓄热增温效果及对温室温度与湿度环境的影响,分别测试了该系统换热管道以不同空气流速蓄热时换热管道进出口空气温度和湿度、地坪温度以及相邻无蓄热系统温室内的气温、土壤温度和室外温度.结果表明,白昼晴朗时,当换热管道内空气以流速0.6、1.0、1.5、2.0、2.5、2.8 m/s进行蓄热时,地坪温度均高于相邻无蓄热系统温室内的土壤温度,平均温差分别为0.8、1.1、3.1、3.9、4.3、5.6℃,系统蓄热效果随换热管道空气流速增加而增强.在系统换热管道内空气流速以0.6~2.8 m/s蓄热时,温室内热空气流经换热管道温度明显降低,使蓄热温室内的气温低于相邻温室气温0.1~0.6℃,但蓄热温室气温在常见温室栽培作物所需的适宜温度范围内,换热管道以不同空气流速蓄热对温室的温度环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