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2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09篇
林业   117篇
农学   59篇
基础科学   58篇
  121篇
综合类   345篇
农作物   91篇
水产渔业   58篇
畜牧兽医   205篇
园艺   38篇
植物保护   9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7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荧光指示剂检测甜菜胞内钙离子的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胞内钙离子信号做为第二信使参与植物抗病信号转导途径。以甜菜叶片为试验材料,用孵育方法将Ca2+荧光探针Fluo-3/AM载入甜菜细胞中,并结合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技术,研究甜菜叶片胞质游离Ca2+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采用20μmol·L-1的钙离子荧光指示剂Fluo-3/AM装载顺次进行低温4℃孵育120 min,25℃孵育120 min,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甜菜叶片胞质游离Ca2+染色结果。该方法可用于检测BNYVV侵染甜菜叶片胞质游离钙离子的变化,为研究甜菜BNYVV入侵甜菜后胞内钙信号作用提供理论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92.
超声波联合热风干燥香菇片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登林  徐宝成  刘建学 《农业机械学报》2013,44(11):185-189,179
根据超声波强化传热传质的优点,并结合弯曲振动圆盘的声阻抗特性,设计了一种超声波联合热风干燥的设备,该设备实现了大功率超声与空气介质的有效耦合。通过对香菇片的干燥试验表明,在传统热风干燥中附加频率为20kHz、功率为150W、辐照圆盘直径为21cm的超声波时,可使香菇片的干燥时间缩短至未加超声波前的50%,蒸发每千克水减少能耗约22%。超声波强化热风干燥的机理可能主要归因于超声的机械作用效应,有效强化了由水分内扩散控制的干燥过程。  相似文献   
993.
荔枝蛀蒂虫触角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荔枝蛀蒂虫雌雄虫触角上的显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荔枝蛀蒂虫雌虫和雄虫触角都分布有腔锥形感器、锥形感器和毛形感器3种感器,以毛形感器数量最多,雌雄虫触角感器在形状上没有明显差异。同时还描述了各种感器的形态特征和着生规律。  相似文献   
994.
应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唇形科中的紫苏属、黄芩属、鼠尾草属共3个属植物的9份试材的花粉粒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表明:紫苏属植物5个变种的花粉粒形态为扁球形或近扁球形;黄芩、丹参、一串红的花粉粒形态为近长球形;蓝花鼠尾草的花粉粒为近球形。紫苏属植物5个变种、丹参、一串红、蓝花鼠尾草的花粉粒均为6沟花粉粒,黄芩为3沟花粉粒。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的紫苏属、黄芩属和鼠尾草属植物的花粉粒外壁均为网状纹饰,但在网眼的大小、形状、网眼内是否存在穿孔和网脊上是否有突起等方面存在着差异。紫苏属、黄芩属和鼠尾草属植物之间花粉粒形态特征的差异为其分类学提供了孢粉学证据。  相似文献   
995.
996.
李涛  何勇  严寒  田志宏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1):29-31,69
研究了马蹄金叶片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其对菜油的抗氧化作用。采用超声波法对马蹄金叶片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提取,并采用正交分析确定马蹄金叶片中总黄酮提取的最佳条件,通过对提取液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液体积和提取次数4因素3水平的选择试验,得出最佳提取条件为:以70%的乙醇作为提取液、提取体积为80mL、提取时间为1.5h、提取1次。在此条件下,马蹄金叶片总黄酮平均提取量为4.2820mg/mL。将马蹄金叶片提取物以不同比例添加到菜油中,恒温70±1℃并定期用碘量法测定油样的POV值。结果表明,马蹄金叶片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对菜油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且黄酮类化合物的添加量在试验计量范围内与其抗氧化活性成正相关;当其添加量0.5%时,马蹄金叶片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性可与0.02%BHT相媲美。同时还研究了马蹄金叶片黄酮类化合物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发现其浓度大于0.5mg/mL时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与VC相当。  相似文献   
997.
以菊花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热水浸泡、过氧化氢溶液浸泡及超声波处理的脱硫效果,结果显示,3种处理方式都可以有效地降低菊花中二氧化硫残留量,超声波处理效果最佳。正交试验优选出的脱硫方法是将菊花浸泡于30℃0.05%过氧化氢溶液中,超声处理6h。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揭示华山松大小蠹感受器的超微结构和分布规律,为进一步探索华山松大小蠹对寄主树木的识别机制和行为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华山松大小蠹雌雄成虫及幼虫全身的感受器进行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华山松大小蠹成虫头部是感受器分布集中的部位,成虫的前足、鞘翅和膜翅也有化学感受器的分布,主要有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B?hm氏鬃毛、钟形感器和芽形感器7种类型;幼虫全身分布B?hm氏鬃毛、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触角毛形感器是单层壁孔感器,孔状结构连接内腔神经;触角刺形感器是3~4层壁无孔感器;锯齿形毛状结构内部无神经等结构。【结论】位于触角的毛形感器是华山松大小蠹识别寄主树木的主要嗅觉感受器类型;刺形感器不是感受气体物质的嗅觉感受器;锯齿形毛状结构是防止虫体受到机械伤害的微毛,不具备感受器功能。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触角的外部形态及其感受器的种类和分布,为了解桃小食心虫的寄主选择和交配选择机理奠定基础。【方法】以桃小食心虫成虫雌雄蛾为试材,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触角的外部形态及触角感受器进行观察。【结果】桃小食心虫成虫触角感受器有毛形感器(Ⅰ和Ⅱ)、刺形感器、畸形刺感器、芽孢感器、锥形感器(Ⅰ和Ⅱ)、腔锥感器、栓锥感器、耳形感器(Ⅰ、Ⅱ和Ⅲ)、鳞形感器和Bhm氏鬃毛,其中芽孢感器、畸形刺感器、耳形感器Ⅱ和Ⅲ仅在雌蛾触角中发现。【结论】桃小食心虫的触角感受器种类丰富,雌蛾触角特有的4类感受器可能与其产卵和寄主选择等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我国丛生竹资源丰富,但其加工利用的开发远远落后于毛竹。为促进丛生竹的开发利用,以3种常见的大径丛生竹油簕竹、越南巨竹和麻竹为材料,加工成竹篾层积材,并对板材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种竹篾层积材的含水率在7.02%~7.96%之间,符合《竹篾层积材》规定的标准6%~8%;最小静曲强度为118.40,基本达到标准规定的120;最小冲击韧性为112.86 kJ·m-2,均大于标准规定的110 kJ·m-2,即产品主要物理力学性能基本能达到或超过产品规定的指标,板材的胶合性能优良,各物理力学性能间具有较密切的相关性。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开发和利用这3种大径丛生竹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