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26篇
农学   2篇
  7篇
综合类   71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雷公藤角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侵入途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雷公藤(Triptergium wilfordii)角斑病病原福木假尾孢菌(Pseudocercospra elaeodendri)的生物学特性及侵入方式研究表明,该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7-29℃,以胡萝卜培养基生长最好,pH值4.5-9.0适合生长.产孢最适温度31℃,最适pH值为6,燕麦培养基最适产孢.孢子萌发最...  相似文献   
122.
[目的]比较雷公藤叶片中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方法]采用常规CTAB法、改良CTAB法、常规SDS法、高盐低pH值法和一步法分别提取雷公藤叶片基因组DNA,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OD260与OD280的比值以及RAPD扩增结果,判断所得DNA样品的纯度,并根据OD260值计算不同提取方法的DNA得率。[结果]改良CTAB法提取效果最佳,所提DNA的平均得率为219.3μg/g,OD260/OD280比值在1.869~1.903,用于RAPD-PCR均有较好的扩增结果。[结论]改良CTAB法是雷公藤叶片基因组DNA提取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23.
综述了雷公藤的活性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毒副作用、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说明可持续利用雷公藤资源的重要性,指出雷公藤药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4.
雷公藤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雷公藤的活性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毒副作用、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说明可持续利用雷公藤资源的重要性,指出雷公藤药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5.
在雷公藤种质资源圃中对雷公藤3个类型132个单株,定期进行物候观察,结果表明:雷公藤枝条1a春、秋生长2次,以春梢为主,典型雷公藤与中间型雷公藤春梢生长集中于4月上旬至5月上旬,昆明山海棠春梢生长比典型雷公藤迟20d左右,生长季也长,集中在4月下旬至6月下旬。典型雷公藤5月中旬始花,5月下旬盛花,6月下旬花谢,果实10月上中旬成熟;中间型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花期比典型雷公藤迟10d左右。  相似文献   
126.
AIM: To explore whether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triptolide on IL-1β production by PBMC is associated with IL-1β gene polymorphisms. METHODS: IL-1β gene polymorphism was analyzed in 31 healthy volunteers. From genomic DNA, the C-T polymorphism at IL-1β-511 was typed by PCR-RFLP. Meanwhile the IL-1β was also measured in the supernatants of the cultured and stimulated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 by ELISA. RESULTS: After LPS stimulation in PBMC cultures of healthy subjects, the secretion levels of IL-1β in 9 volunteers who carried IL-1β-511 T/T genotype were higher than in volunteers who are not T/T genotype (P<0.05). Triptolide suppressed the production of IL-1β significantly in LPS-treated human PBMC carried C/C and C/T genotype (P<0.05), but this significant inhibitory effect of triptolide was not seen in T/T genotype (P>0.05). CONCLUSION: The gene polymorphism at IL-1β-511 was related to the production of IL-1β, and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triptolide on the production of IL-1β was different in C/C, C/T, T/T genotype of IL-1β-511, which may be one of the reasons for the phenomenon that people respond differently to triptolide.  相似文献   
127.
雷公藤非生物碱分离及对粘虫作用方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提取、分离了雷公藤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根皮中非生物碱物质 ,经鉴定其主要成分为总萜内酯 ,含量为 10 5 .3g/ kg。以粘虫为试虫 ,对非生物碱物质杀虫活性和作用方式进行了系统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 ,非生物碱对粘虫具有拒食、毒杀、麻醉、触杀和杀卵作用。拒食中质量浓度 AFC50 为 5 0 .2 6 m g/ L;毒杀中质量浓度 L C50 为 34.72 mg/ L,麻醉中量 N D50 为 13.45 μg/ g,触杀中量 L D50 为 3.5 4μg/头 ,在非生物碱质量浓度为 0 .5~2 0 g/ L 时 ,34%~ 6 5 %的粘虫卵不能孵化。  相似文献   
128.
用8种真菌杀菌剂防治雷公藤角斑病,室内孢子毒力试验表明:孢子萌发抑制效果以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最好, EC50=0.49 mg·L^-1, EC=0.78 mg·L^-1,其次是25%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浓度70 mg·L^-1嘧霉胺及100 mg·L^-1的异菌脲、甲基硫菌灵、三唑酮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均小于10%。通过聚集度指标法的测定、Iwao的回归分析法和 Taylor 的幂法则对雷公藤角斑病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雷公藤角斑病病株在林间为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29.
利用海藻酸钠凝胶包埋法构建了雷公藤细胞固定化培养体系,研究了固定化细胞的生长及雷公藤甲素合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固定化细胞经历了缓慢、指数及稳定3个生长阶段;固定化细胞培养液总糖、可溶性蛋白及丙二醛的含量随着培养时间增加而逐渐减少;pH值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而细胞活力却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培养过程中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呈现"V"字型;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不大;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先上升而后缓慢下降;雷公藤甲素的合成具有较好的同增效应,细胞内外的甲素含量都在培养的第15天达到了最大值。  相似文献   
130.
雷公藤非生物碱成分对菜青虫杀虫活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雷公藤 ( Tripterygiun wilfordii Hook)属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 ,又名断肠草、菜虫药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为著名的杀虫植物之一 [1~ 3]。据资料报道 ,雷公藤主要有效杀虫成分为生物碱类 ,现已分离出 5种有杀虫活性的生物碱 [3]。 Beroza等 [2 ]还发现 ,分离出 5种生物碱后剩下的非结晶物质对欧洲玉米螟 ( Pyrausta nubilalis)初孵幼虫及蚊虫杀虫活性很好。雷公藤非生物碱成分和生物碱的中毒症状相似 ,但有关非生物碱的杀虫作用方式目前还未见报道。作者采用生物活性追踪与化学分离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从雷公藤根皮中得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