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4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91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粳稻农艺性状对外源赤霉素敏感性的QTL定位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定位粳稻农艺性状对外源赤霉素敏感性的QTL,为选育和改良高敏感性不育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粳稻秀水79与C堡及其杂交后代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260个株系为研究材料,研究其4个农艺性状对外源赤霉素处理的敏感性并对其QTL进行定位。敏感性用反应指数衡量,反应指数越大,敏感性越高。采用WinQTLCartographer2.5软件的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在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构建的粳稻SSR分子标记连锁图谱的17个连锁群上每隔2cm计算LOD值。采用排列组合1000次方法确定LOD阈值,以保证全基因组检测到的QTL犯Ⅰ类错误概率小于5%。当实际求得的LOD值大于LOD阈值时,就认为该区段存在1个QTL,其置信区间为LOD峰值向下1个LOD值单位区间。QTL命名遵循McCouch等规则。估算每个QTL的贡献率和加性效应。[结果]控制剑叶角度对赤霉素敏感性的QTL共有3个,分别位于第3、9、9染色体上,其贡献率分别为5.59%,13.00%和11.80%,增效等位基因分别来自秀水79,C堡和C堡;控制株高对赤霉素敏感性的QTL共有2个,分别位于第1和8染色体上,其贡献率分别为8.46%和10.97%,增效等位基因分别来自C堡和秀水79;控制第1节间长度对赤霉素敏感性的QTL只有1个,位于第3染色体上,其贡献率为0.05%,增效等位基因来自C堡;控制第2节间长度对赤霉素敏感性的QTL也只有1个,位于第1染色体上,其贡献率为7.34%,增效等位基因来自C堡。[结论]该研究结果对减少杂交水稻制种过程中外源赤霉素的使用量、节约制种成本、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2.
研究了青海地产软儿梨在多种生长性状指标上的特征。通过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将参加试验的单株进行了初步划分,深入研究了多种性状指标,并进行主成分二维排序,又通过对多个性状指标的分析对参加试验单株进行综合评价并排序,最终确定优株。  相似文献   
73.
氮磷配施对玉米‘良玉188’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以玉米‘良玉188’为材料,设4个施氮量处理、3个施磷量处理,共组成12组配比方式。测定玉米叶片拔节期和灌浆期的光合特性相关指标;调查成熟期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探究最佳氮磷配施比例,实现肥料效率的最大化。结果显示:N300P240条件下‘良玉188’拔节期到灌浆期的气孔导度的增加量为10.75%,净光合速率减少量为61.5%,蒸腾速率的增加量为64.24%,水分利用率的减少量为85.66%。在12个氮磷配施处理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穗粒数和百粒重逐渐增加,当施氮量为 300 kg/hm 2、施磷量为240 kg/hm 2时,玉米的株高为233 cm,穗位高为82.33 cm,穗粒数为582.67粒,百粒重为41.65 g,籽粒产量达到9076.05 kg/hm 2。研究结果表明,施氮量为300 kg/hm 2、施磷量为240 kg/hm 2时,玉米品种‘良玉188’光合效率最高;株高、穗位高和穗粒数等农艺性状相对较好,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4.
应用莫惠栋最新提出的p q 2pq交配设计及其分析方法,研究84个玉米杂交组合及其13个亲本的株型、穗型、粒型等14个性状的遗传机制。结果表明:株高、叶夹角、穗长、穗粗、秃尖、结实长、穗行数、行粒数、容重、子粒长、子粒厚11个性状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穗粗、穗行数、容重、子粒长、子粒厚以加性效应为主;穗位、百粒重、子粒宽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其中子粒宽以上位性效应为主;除容重、子粒厚外,各性状的显性方向为正向显性;除子粒宽、子粒厚外,各性状还受到细胞质效应的影响;狭义遗传力排序为子粒长>子粒宽>容重>穗行数>穗粗>子粒厚>百粒重>株高>穗位>叶夹角>穗长>秃尖>结实长>行粒数。  相似文献   
75.
芜菁是十字花科芸薹属蔬菜作物,具有耐低温、耐贫瘠等优良特征,能够在海拔4 000 m的高原地区种植。为了明晰芜菁种质资源地上部表型的特征特性,本研究以126份芜菁种质资源为材料,分析了其地上部性状的多样性。结果显示芜菁叶片呈现出比较丰富的多样性,其中叶片长度分布范围为20.8~63.17 cm,叶宽分布在6.7~23.5 cm之间,叶片形状、裂片数量、叶片绒毛和叶柄形状均表现出丰富的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显示叶柄宽的变异系数最大,达91.26%,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性状是叶片绒毛;相关性分析表明叶长与株高的相关性最高;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8个主成分因子的贡献率达73.255%;聚类分析结果将126份芜菁种质分为3大类,其中第一类包括1份资源,第二类包括21份资源,第三类包括104份资源;采用隶属函数对126份芜菁种质进行了资源分析,最终筛选出15份具有明显优势的种质,其中7份材料适于作为食用芜菁种植,8份种质材料适于作为冬储牧草的饲用材料,为后续研究、加工利用提供可选优质材料。本研究结果将为芜菁种质资源的利用和鉴定提供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76.
绵阳系列小麦品种是以推广良种繁6作中心亲本分别与70-5858和406杂交育成绵阳11、12号后,再对绵阳11号进行系统选育而成。它不仅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良好的稳产性和籽粒商品性以及对条锈病等病害的持久抗耐性,而且,在四川省小麦育种史上,第一次将高产、优质、矮秆、大德大粒、早熟、抗病等众多优良综合农艺性状有机协调于一体。该系列品种已在我国连续种植达15余年之久,累计推广面积2180.68余万公顷。  相似文献   
77.
常用的分子标记技术主要包括 RFL P、AFL P、RAPD等。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已经构建了许多作物的分子遗传图谱。植物营养性状一般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 ,其遗传机制采用传统的方式很难研究 ,而应用分子标记技术并利用有关的分子图谱则可以对这些复杂的数量性状进行比较方便的研究。由于起步较晚 ,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营养性状中的应用还不太普遍 ,主要集中在植物耐低养分胁迫和耐矿质元素毒害等几方面。本文介绍了主要分子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 ,利用分子标记进行数量性状基因定位的一般方法 ,分子标记在植物营养学研究中的应用和展望。  相似文献   
78.
甘肃省春小麦品种演变及有关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甘肃省 1 94 9年以来春小麦 6次大更换中骨干品种主要性状演变规律及有关遗传参数的分析得出 :1春小麦主要性状在演变过程中对产量贡献大小顺序从 50年代的穗粒数 >成穗数 >千粒重 >株高 ,转变为现代品种的千粒重 >穗粒重 >成穗数 >株高。产量结构渐趋合理 ,产量潜力得到很大提高。 2株高、主穗长等简单性状遗传力高 ,遗传变异系数与环境变异系数之比也相对较高 ,选择的可靠性大 ;产量潜力的遗传力相对较低 ,遗传变异系数与环境变异系数之比也低 ,选择的难度大。  相似文献   
79.
在海南幼龄胶园(3a)和中龄胶园(5a)中间作海南特有桑种—唐鬼桑,研究了该模式下橡胶园的主要生态因子特征。结果表明:(1)间作唐鬼桑能促进中幼龄胶园的胶树生长;(2)可降低胶园的空气温度,提高系统内的空气相对湿度,增加胶园土壤含水量;(3)能改善土壤性状,增加土壤有效磷的含量。可见“,橡胶—桑树”的合理间作能创造良好的生态效应,改善胶园生态系统小环境。  相似文献   
80.
为提高贵州地方良种黔东花猪的繁殖性能,试验选取高繁品种太湖猪为父本,黔东花猪为母本,进行杂交,得到F1(♀)后分别与皮特兰(♂)、杜洛克(♂)杂交,获取不同组合F2,再以巴克夏为终端父本,测定不同组合F2(♀)繁殖性能。结果表明,黔东花猪、太湖猪、皮特兰杂交组合所得的母本在乳头数、初情期、初配日龄、初产及经产母猪产仔数、断奶后发情间隔期等指标均优于黔东花猪、太湖猪和杜洛克组合,是一种具有较高繁殖性能的黑猪母本材料,但在仔猪初生重、生长速度方面低于黔东花猪、太湖猪和杜洛克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