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02篇
  免费   826篇
  国内免费   1202篇
林业   972篇
农学   764篇
基础科学   491篇
  8580篇
综合类   5132篇
农作物   744篇
水产渔业   52篇
畜牧兽医   695篇
园艺   380篇
植物保护   120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250篇
  2022年   337篇
  2021年   379篇
  2020年   343篇
  2019年   400篇
  2018年   309篇
  2017年   556篇
  2016年   726篇
  2015年   711篇
  2014年   846篇
  2013年   847篇
  2012年   1032篇
  2011年   1361篇
  2010年   1024篇
  2009年   1163篇
  2008年   1110篇
  2007年   1164篇
  2006年   1006篇
  2005年   818篇
  2004年   556篇
  2003年   471篇
  2002年   279篇
  2001年   231篇
  2000年   229篇
  1999年   222篇
  1998年   203篇
  1997年   185篇
  1996年   193篇
  1995年   163篇
  1994年   139篇
  1993年   139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105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7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华北土石山区土壤水分蒸发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华北土石山区阴坡油松林、阴坡裸地和阳坡侧柏栎类混交林土壤水分蒸发特性。降水量与水面蒸发由Campbell气象自动观测系统测得。利用PVC管自制的微型蒸渗仪(Microlysimeter),直接钉入林地土壤,取原状土,放在原位,测定不同条件下的土壤蒸发规律。试验地多年的蒸发变化趋于一致,4~6月蒸发量大且变化不大,7~10月蒸发量明显下降。5月的日平均蒸发量最大,7月出现低谷,9月出现第2个高峰,10月降低。降雨量的变化与蒸发量相反。土壤蒸发总体规律是阳坡侧柏栎类混交林>阴坡油松林,林外>林内,阳坡侧柏栎类混交林林外无枯落物>阳坡侧柏栎类混交林林外有枯落物>阴坡油松林林内无枯落物>阴坡油松林林内有枯落物。  相似文献   
992.
哒螨灵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测定研究了哒螨灵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哒螨灵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量.结果表明,哒螨灵在苹果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7.34d和8.62d.按推荐浓度50mg/L使用2次,距最后一次施药7d,哒螨灵在苹果中的残留量低于0.10mg/kg.  相似文献   
993.
This study reports on action research efforts that were aimed at developing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beneficial for soil fertility improvement. Three stages of action research are described and analyzed. We initially began by bringing stakeholders together in a platform to engage in a collaborative design of new arrangements. However, this effort was stymied mainly because conditions conducive for learning and negotiation were lacking. We then proceeded to support experimentation with alternative arrangements initiated by individual landowners and migrant farmer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arrangements too ran into difficulties due to intra-family dynamics and ambiguities regarding land tenure. Further investigations to find out how ambiguities could be tackled revealed that the local actors themselves had taken initiatives towards developing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s to reduce ambiguities. However, there is still considerable scope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se self-organized innovations. The article ends with a reflection on inter-disciplinary action research, where it is argued that making “mistakes” is an inherent and necessary characteristic in action research that aims to address complex social issues.
Samuel Adjei-NsiahEmail:
  相似文献   
994.
周燕  年玉欣  刘贞  黄彦青  周广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447-11448
[目的]为恶劣条件下植物的选择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朝阳山区3种坡地的土壤含水量及8种自然灌木地下与地上的生物量比,评价其生态适应性。[结果]土壤含水量阴坡最大,阳坡最小,半阴坡居中,分别为3.47%、1.07%、2.19%。阳坡、阴坡、半阴坡中花木蓝的地下与地上的生物量比均最大,分别为5.441、3.120、3.900。溲疏阳坡的地下与地上生物量比是阴坡的2倍以上。万年蒿阳坡和半阴坡的地下与地上的生物量比明显高于阴坡的,紫丁香和土庄绣线菊却恰好相反。荆条、三裂绣线菊和胡枝子3种坡地的地下与地上的生物量比变化不大。[结论]花木蓝的生态适应性最强,溲疏和万年蒿抗旱性较强,适合生长在阳坡,紫丁香和土庄绣线菊适合生长在阴坡,荆条、三裂绣线菊和胡枝子在3种坡地都能良好生长。  相似文献   
995.
通过对泉州市1999—2003年的5处耕地连续定位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基础地力随着种植时间的推移,在连续不施肥后逐年有所下降。与监测前相比,各监测点施肥区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仅有微小增加,碱解氮含量变化虽然有波动,但总体上略有下降,而有效磷增幅较大并呈盈余积累丰富状态,速效钾均有显著降低并呈低指标含量状态。表现出土壤养分平衡状况是氮磷有盈余而钾亏缺严重。肥料投入结构不平衡,有机肥料在施肥中的份额逐年下降,化肥投入量逐年增加,氮磷钾养分比例不协调。  相似文献   
996.
长治市13个县(市)的杂粮产地土壤质量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产地92个样点的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0 7,污染等级属安全级,污染水平属清洁水平。土壤有机质含量>15g/kg(Ⅰ级)的占52 17%;10~15g/kg(Ⅱ级)的占33 70%;<10g/kg(Ⅲ级)的占14 13%。土壤全氮含量>1 0g/kg(Ⅰ级)的占32 61%;0 8~1 0g/kg(Ⅱ级)的占28 26%;<0 8g/kg(Ⅲ级)的占39 13%。土壤有效磷含量>10mg/kg(Ⅰ级)的占26 09%;5~10mg/kg(Ⅱ级)的占32 61%;<5mg/kg(Ⅲ级)的占41 30%。土壤有效钾含量>120mg/kg(Ⅰ级)的占91 30%;80~120mg/kg(Ⅱ级)的占7 61%;<80mg/kg(Ⅲ级)的占1 09%。土壤质量整体状况良好,适宜发展A级绿色食品。  相似文献   
997.
火烧迹地土壤磷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磷是酸性土壤中限制林木生长的重要因素,火烧迹地中磷素营养的变化,对苗木的生长发育和林木更新有着重要的作用,对火烧后的森林土壤营养含量变化的研究表明,火烧后磷的含量迅速增加,特别是火烧强度较大的火烧迹地(S)的有效磷含量与对照(C)相比比较,S迹地0 ̄5cm深度增加33倍,5 ̄10cm增加64.5倍,10 ̄15cm增加12.5倍,且磷含量的增加与火烧强度有关。幼苗对磷的吸收及礤生长也与火烧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998.
不同质地土壤玉米根际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明确不同质地土壤(砂壤、中壤、重壤)玉米生育期间根际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与酶(脲酶、蛋白酶、磷酸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方法】采用池栽方式,以掖单22为材料,研究不同质地土壤的玉米根际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玉米播种前,砂壤中的微生物数量最多,重壤中最少;重壤中的酶活性最高,砂壤最低。3种土壤玉米根际生物活性的动态变化呈抛物线,吐丝期达最大值,此后逐渐下降。吐丝期,3种质地土壤玉米根际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中壤最多,重壤最少;5种酶活性均表现为中壤最大,砂壤最小。成熟期,玉米根际土壤细菌与放线菌表现为中壤中数量最多,重壤最少,真菌则表现为中壤最多,砂壤最少; 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重壤最高,砂壤最低,脲酶、蛋白酶、磷酸酶、转化酶表现为中壤中活性最高,砂壤最低。【结论】玉米根际生物活性受玉米生长发育进程和土壤质地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999.
不同水分条件下磷细菌肥施用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施用磷细菌肥料进行盆栽玉米试验,研究表明:菌肥在适宜的水分条件下可显著增加玉米产量、土壤生物量碳和细菌数量,菌肥发挥作用的最适宜土壤水分是15 5%~16 5%。发挥作用的土壤水分下限是10 5%~11 5%。  相似文献   
1000.
两年盆栽试验的结果表明,1.在淹水土壤中施用硝酸钾和尿素(1986),均有促进水稻吸收土壤氮素的作用,分别比不施肥的对照增加3.4%~12.7%和13、0%~28.9%,尿素的效果优于硝酸钾。这两者深施或混施的促进作用均对应优于其表面匀施。2.施用尿素和豆科绿肥箭舌豌豆(1987)后,水稻吸收的土壤氮素,随生育期的进展而不断增加。从六叶期到完全成熟期,水稻吸收的土壤氮占其吸收全氮的百分数,施用尿素的从21.9增至31.0,施用箭舌豌豆的从26.4增至40.8。3.在整个生育期,施用尿素和箭舌豌豆的水稻吸收土壤氮素的绝对量,均高于不施肥的对照。箭舌豌豆促进水稻增加吸收土壤氮素的作用优于尿素。4.淹水植稻,不论有否施用化学氮肥或施用何种形态的氮,都会发生土壤原始氮素的损失;但合理施用有机肥料有利于土壤原始氮素的维持,以及土壤的培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