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49篇
农学   8篇
  6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不同草坪草体内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用高效液相色谱仪,配以Waters Spherisorb(ODS-2封口的色谱柱,测定正常光照条件下沿阶草(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高羊茅(Poapratensis L.)和草地早熟禾(Ophiopogon bodinieri Lévl.)体内类胡萝卜素的相对含量和构成.结果表明:主要类胡萝卜素按其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多少排序为叶黄素>β-胡萝卜素≥紫黄质>新黄质;由于不同植物的类胡萝卜素/叶绿素的比值不同,所有类胡萝卜素均以其在整个类胡萝卜素中所占的比值的不同来衡量种间的差异;3种植物中的新黄质和β-胡萝卜素的含量没有明显差异;叶黄素与叶黄素库(包括紫黄质、单环氧玉米黄质和玉米黄质)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沿阶草叶黄素/叶黄素库的比值最高,而草地早熟禾和高羊茅之间没有明显差异;β-胡萝卜素及其衍生物(叶黄素库和新黄质)与α-胡萝卜素及其衍生物(叶黄素)的比值,在3种植物中具有显著差异,以草地早熟禾为最高,而沿阶草最低.  相似文献   
92.
遮荫对高羊茅和沿阶草生活力及抗氧化酶体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马鲁沂  孙小玲  郝俊  周禾 《草地学报》2009,17(2):187-192
在夏季强光照条件下,通过对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和沿阶草(Ophiopogon japonicus(L.f.)Ker-Gawl.)进行遮荫处理后测定其生活力及抗氧化酶体系中主要酶的活性,研究遮荫对不同耐荫性草坪地被植物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试验发现:78%遮荫处理对高羊茅和沿阶草都会造成胁迫,高羊茅受害更明显,生活力显著下降,酶系统活力降低,质膜受损;41%遮荫处理对高羊茅不会造成明显伤害,对沿阶草则是适合的生长条件,生活力、酶系统活力有显著提高。研究结果表明:遮荫胁迫下不同耐荫性草坪地被植物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变化有较大差异,且直接影响到植株的生活力;抗氧化酶活性与植物耐荫性可能关系密切,不同耐荫性草坪地被植物可能存在不同的抗氧化机制。  相似文献   
93.
ALA处理对遮荫下西瓜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永平  汪良驹 《园艺学报》2007,34(4):901-908
用100 mg/L 5 - 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 ALA) 处理遮荫条件下的西瓜幼苗叶片10 d后, 用PAM22100型便携式叶绿素荧光仪连续测定其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表明, 遮荫显著降低叶片光化学效率, 而ALA处理提高弱光下幼苗叶片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 、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 ETR) 、光化学猝灭系数( qP ) 以及光化学反应能量分配率( Pc) 。SOD活性抑制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C) 处理降低ΦPSⅡ、ETR、qP和Pc值等荧光参数, 而ALA处理可以消除DDC的抑制效应, 说明ALA对PSⅡ光化学反应的促进效应与细胞抗氧化酶活性有关。遮荫处理提高叶片初始荧光( Fo) , 降低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 Fv/Fm) , 而遮荫下ALA和(或) DDC处理对这些荧光参数变化没有明显效应。据此推测, ALA处理10 d时对西瓜叶片PSⅡ本身没有直接影响, 它对光化学效率的促进效应可能是通过增强PSⅠ附近SOD等抗氧化酶活性, 促进活性氧代谢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4.
遮荫对生姜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遮荫条件下生姜叶片叶绿含量增加。遮荫降低了到达叶片的光量子通量密度,叶温度降低,气孔限制值增加,气孔导度有所降低,脆间CO2浓度降低,光合速率下降。同时遮荫降低了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但有助于根系活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95.
植物遮荫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植物为了适应遮荫的环境,改变自身的生理生化特性,如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蒸腾特性、气孔导度、与光合作用相关的酶、膜脂过氧化物酶、膜保护酶活性、内源激素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及花色素苷含量等,从而保证植物体自身能在遮荫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光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现从遮荫对植物生长环境、生长发育、生理生化特性等方面的影响介绍目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6.
光是限制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多种地理及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套作等栽培模式的应用,使得弱光环境在中国的作物栽培中广泛存在。植物面对弱光环境时通常有两种不同的应对策略,即耐荫反应与避荫反应。本综述总结了近年来植物荫蔽响应的研究,介绍了植物对弱光的感知、避荫反应和耐荫反应在形态学及生理特征上的差异以及两种策略的分子机制,并对未来两种策略的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方向进行了展望。研究并阐明植物应对荫蔽的策略及其分子机制,对提高植物耐荫性、筛选和培育耐荫品种以及推广复合种植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
杭州市耐阴植物应用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得知,杭州城市绿地中耐阴植物种类共54种,分属33科、39属。其中乔木10种,灌木23种,藤本4种,草本15种,应用较多的(≥3种)科有石蒜科、百合科、小檗科、夹竹桃科、忍冬科和冬青科,占到总科数的18.8%。分析总结了耐阴植物在杭州园林中的应用形式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8.
[目的]选择10种常见野生地被植物,分别进行5种不同程度遮荫处理,并对其进行形态与生理指标测量研究。[方法]设全光照(CK)、遮荫率55%(A)、遮荫率65%(B)、遮荫率75%(C)和遮荫率85%(D)共5个处理,以城市园林绿化常见的耐荫能力强的红花酢酱草作为对照植物。[结果]在不同程度遮荫处理下,多数植物表现出较强的耐荫性,但部分植物在强度遮荫下生长受到抑制;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加,不同植物的不同指标变化情况各异。[结论]活血丹、红纹过路黄表现出最强的耐荫性,而梓木草、三叶萎陵菜耐荫性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99.
长江下游农区水稻套播多花黑麦草播种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主要研究长江下游农区水稻套播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的可行性及适宜播种时间。本实验通过盆栽模拟试验及稻田实地试验,研究了不同遮荫强度、遮荫时间及遮荫解除后小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变化,以及不同套播时间对多花黑麦草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盆栽小苗的单株生物量、分蘖数及株高随遮荫强度的增强及播种时间的延迟而显著降低(P0.05);水稻收获前25d套播的小苗越冬前的生物量、分蘖数、株高、茎粗及越冬率均显著高于收获前15d套播和收割后播种的小苗(P0.05)。遮荫胁迫解除后,各遮荫处理的小苗均可正常生长。其中在全光照30.6%以上的弱光条件下,小苗的POD活性及MDA含量能够在胁迫解除后7~14d恢复至对照水平。水稻收获前25d套播的小苗次年干物质及营养物质产量均显著高于收获前15d套播和收割后播种处理(P0.05),其干物质及营养物质产量与冬前植株的强弱有密切关联。综上可知,多花黑麦草能在水稻收获前套播,并以水稻收割前25d播种为宜。  相似文献   
100.
Possibilities for intercropping cinnamon (Cinnamomum verum J.Pres) under rubber (Hevea brasiliensis Muell. Arg.) were investigated. In one experiment, the 9.1 m inter row space of a 15 year old rubber plantation was intercropped with cinnamon. The effect of four cinnamon densities (17,500 bushes ha−1, 8,260 bushes ha−1, 7,980 bushes ha−1 and 3,980 bushes ha−1) and four levels of fertilizer (60 g bush−1, 120 g bush−1, 180 g bush−1 and 240 g bush−1) on cinnamon bark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were tested in a split plot experiment. Interception of light by the rubber canopy, R:FR ratio of transmitted light under the rubber canopy and the fine root length density in the inter row was uniform in all treatments throughout the whole experimental period. R:FR ratio of light under cinnam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under the highest cinnamon plant density of 17,500 bushes ha−1. Bushes in the highest plant density treatment (D1) produced longer shoots than those in the lowest density treatment (D4), where the weight of bark cm−1 was greater. As a resul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f plant density on cinnamon bark yield at the individual bush level. This also resulted in significantly greater weight of bark per ha in the highest density treatment (D1) indicating the possibility of increasing cinnamon plant density for obtaining greater bark yield from intercropping systems under considerable shade and root competition. Increasing the level of added fertilizer even up to four times the standard did not have any advantage on bark yield or its compon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