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55篇
  免费   498篇
  国内免费   586篇
林业   1226篇
农学   601篇
基础科学   211篇
  844篇
综合类   3892篇
农作物   688篇
水产渔业   526篇
畜牧兽医   1826篇
园艺   467篇
植物保护   558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219篇
  2020年   205篇
  2019年   364篇
  2018年   195篇
  2017年   275篇
  2016年   331篇
  2015年   361篇
  2014年   515篇
  2013年   583篇
  2012年   767篇
  2011年   808篇
  2010年   728篇
  2009年   736篇
  2008年   617篇
  2007年   635篇
  2006年   573篇
  2005年   600篇
  2004年   373篇
  2003年   304篇
  2002年   233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139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6篇
  1973年   2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在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岷江柏木幼林地经过连续4 a利用雨季种植绿肥压青,增加土壤肥力,提高水分利用率,促进幼树生长研究。结果表明:(1)种植红豆草的土壤0~40 cm含水量旱季增加3.68 g·kg-1,0~20 cm土壤容重降低0.07 g·cm-3;种植草木樨土壤0~40 cm含水量旱季增加4.18 g·kg-1,0~20 cm土壤容重降低0.05 g·cm-3;种植沙打旺土壤0~40 cm含水量增加2.46 g.kg-1,0~20 cm土壤容重降低0.18 g·cm-3。(2)种植绿肥压青,土壤有机质增加0.37 g·kg-1~0.55 g·kg-1,土壤CaCO3含量下降0.66 g·kg-1~1.36 g·kg-1,有效氮增加4.5 mg·kg-1~18.5 mg·kg-1,有效磷含量增加1.0~3.46 mg·kg-1,CEC比对照增加0.54~0.58mg.100g-1。(3)种植红豆草、草木樨、沙打旺绿肥压青对岷江柏木树高、地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尤其种植红豆草的岷江柏木幼树生长最好,高、径生长为对照的1.7倍和1.6倍。  相似文献   
992.
为验证蔗糖密度梯度法检测口蹄疫完整病毒粒子(146S)的特异性,选择pH值6.0、5.0、4.0PBS酸解处理3批提纯后的146S灭活抗原液,并将酸解后样品进行146S检测,发现8至11级份OD259峰值消失,146S含量由酸解前的1.77、6.60、3.67μg/mL至酸解后完全不能检测到。同时对3批不含病毒的细胞液按抗原纯化灭活工艺处理后进行146S检测,结果显示3批细胞液在8至11级份均没有明显吸收峰,而且其OD259值与PBS空白对照OD259值基本平行一致,说明不含病毒的细胞液对检测结果没有明显干扰。试验证明,蔗糖密度梯度法定量FMD病毒液中146S含量具有很好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993.
早熟、优质、抗病甜椒三系杂交种沈研15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研15号是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02-7为母本,以恢复系0840-7做父本配制而成的三系甜椒杂交种。该品种早熟,果实方灯笼形,果面光滑,味甜。辽宁省辣椒区域试验平均总产量3710.4kg,平均增产11.0%;国家辣椒区域试验2a平均总产量2753.5kg/667m~2,比对照冀研6号平均增产2.8%。沈研15号适应早春大棚、秋延迟、越冬温室等多种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994.
利用废弃物互花米草厌氧发酵渣为原料,以H3PO4为活化剂,于N2保护下,在不同的活化温度(400~700℃)和剂料质量比(0.5~3.0)条件下制备活性炭,以低温液氮(N2/77.4 K)吸附测定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孔容及孔径分布,以FTIR、pHPZC测定分析活性炭表面化学性质;以亚甲基蓝为特征污染物,考察所制备的活性炭成品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随着剂料质量比的增大,活性炭孔径分布变宽,中孔所占比例增大;在所考察的活化温度范围内,活性炭N2吸附容量大小与BET比表面积呈现相同的趋势。活化温度为500℃、剂料质量比为2.0条件下所制备的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良好,最大吸附容量可达243.90 mg.g-1,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亚甲基蓝Langmuir最大吸附容量与活性炭BET比表面积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该活性炭制备方法为互花米草厌氧发酵渣的综合利用找到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95.
安徽省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及成灾面积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成因分析角度选取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因子,用基于熵权的层次分析法赋予各因子相应的权重,建立洪涝灾害风险度评价模型,以县域为单位对安徽省进行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利用安徽境内78个县(市)1998-2007年洪涝成灾面积资料,分析了全省和各风险区洪涝成灾面积的变化规律;利用R/S分析方法计算其相应的Hurst指数,预测未来的可能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安徽省洪涝灾害风险度较高的县(市)分布于淮北平原、江淮丘陵西部和沿江西部平原,风险度较低的县(市)位于皖南山区和皖西大别山区。1998-2007年,洪涝灾害高风险区、次高风险区和全省的洪涝成灾面积均呈增加趋势,而中风险区、次低风险区及低风险区均呈减少趋势;但R/S分析所得Hurst指数均属于(0,0.5),说明此种趋势不可延续,未来情况可能会向相反方向变化。  相似文献   
996.
安徽IBV地方株AH1-99株S1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RT-PCR技术扩增出IBV AH1-99的S1基因cDNA,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中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株S1基因全长共1 611个核苷酸,编码537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登陆的IBV S1基因核苷酸的同源性为76.5%~92.2%,氨基酸同源性为69.3%~89.8%;在IBV S1基因核苷酸进化关系树中,该分离株同H52、M41和Beaudette等亲缘关系较近,在151位有一个EcoR I 酶切位点,有16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前18个氨基酸残基为S蛋白的信号肽.  相似文献   
997.
发展与现代生产力水平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农村家庭经济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产权制度、税费制度、市场制度、合作制度、行政管理制度是推动和促进我国新型农村家庭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  相似文献   
998.
以低温处理的耐盐水稻辽盐241植株叶片总RNA为模板,用OsCDPK7基因特异引物通过RT-PCR扩增出1 700 bp的片段,并将该片段克隆至pUC18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与GenBank上的OsCDPK7基因序列相比,缺失了CDS序列中157 ̄234处的78个核苷酸,其编码的蛋白序列缺失了53 ̄78的26个氨基酸。但是缺失部分位于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活性中心和钙结合基序等结构域之外,因此预计该基因产物应具备钙依赖的蛋白激酶活性。进一步将OsCDPK7基因分别克隆至植物表达载体卡盒pBE12和pB29A上,构建了分别由E12启动子、rd29A启动子调控的OsCDPK7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BC7E12和pBC729A。通过冻融法将重组质粒导入根癌农杆菌LBA4404中,为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植物,分析OsCDPK7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9.
瓜类白粉病抗性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文章概述了引起瓜类白粉病病原菌的种类与其分布,S.fuliginea和E.cichoracearum的致病力类型和生理小种的分化,分子标记在瓜类白粉病病原菌群体遗传差异检验中的应用及瓜类抗白粉病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将昆明鼠随机分为A,B,C,D4组,各组分别采用含有猪轮状病毒(RV)JL94株VP7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VP7,含有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TH98株N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N,pcD-NA-VP7和pcDNA-N、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肌肉注射3次,每次间隔2周。首次注射前后定期采血,检测血清抗体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CD8+T细胞数量的变化。A,C组小鼠血清在首免后第14天即可检出针对RVVP7的阳性抗体(P/N≥2.0)。B组小鼠血清在首免后第39天检出针对TGEVN蛋白的阳性抗体(P/N≥2.0)。A,B,C组小鼠在首免后外周血CD4+、CD8+T细胞数量与D组小鼠相比,在不同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并明显高于D组小鼠。说明猪轮状病毒与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核酸免疫后能诱发机体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