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6篇
  免费   197篇
  国内免费   161篇
林业   381篇
农学   66篇
基础科学   245篇
  371篇
综合类   1629篇
农作物   55篇
水产渔业   59篇
畜牧兽医   133篇
园艺   39篇
植物保护   7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美洲黑杨新无性系苗期年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5个黑杨派(P.deltoides)杨树无性系为材料,利用Logistic方程对各个无性系的1a生扦插苗木的苗高、地径的年生长节律进行拟合。根据因素数列的几何形状发展态势的接近程度,将苗木的生长量与影响苗木生长的气象因子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组成1个灰色系统,进行面积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效果显著,相关系数皆在0.95以上。关联度分析表明降水量对苗木的高生长影响最大,日照时数影响最小;而日照时数对苗木的粗生长影响较大,降水量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02.
在武夷山马尾松人工林中,结合伐区调查设计采集613株胸径树高测定值的成对数据,分析树高曲线变化规律,并用9个非线性方程进行拟合对比,残差平方和、决定系数、F统计量及平均误差来衡量树高曲线模型的优劣。结果表明:用理查德方程拟合武夷山马尾松人工林的树高曲线,效果最佳,其次为逻辑斯谛方程和科夫方程,拟合效果最差的是双曲线函数和指数函数。建模对比结果在武夷山市森林资源调查,尤其是伐区调查设计中有参考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3.
利用2004—2013年6—8月各探空物理量,运用二值Logistic回归分析,对各指数的数值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运算分析,得出其估算值,从而建立强对流诊断预报方程,制作成贺兰山沿山地区未来12 h出现强对流潜势预报方程,并用该方法回报2000—2015年6—8月汛期强对流天气.结果表明,P﹥0.5的准确率可达63.7%...  相似文献   
104.
陈子蔚  齐孟文 《核农学报》2007,21(6):637-640
铬(Cr)污染的迁移和环境毒性主要取决于其化学形态。在环境中,如果移动性及毒性较大的Cr(Ⅵ)能被还原为移动性及毒性较小的Cr(Ⅲ),并且还原速率大于污染速率,那么对铬污染的自然生态修复治理是可行的。铬在氧化还原过程中,存在着同位素动力学分馏效应,致使同位素比率发生移动,移动的大小和反应进程有关,服从Reyleigh关系方程。因此,利用同位素测定可以确定Cr(Ⅵ)的归宿,用于铬(Cr)污染自然修复的监测。本文就环境铬污染自然生态修复中,应用同位素原位分析法进行监测的基本原理、分析过程及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5.
为掌握伞花木1年生播种苗的年生长规律,为伞花木苗木的高效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采用Logistic生长曲线方程对伞花木1年生播种苗的苗高与地径生长进行拟合,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和0.997,均达极显著水平.根据伞花木1年生播种苗的实际观测值建立动态生长模型,并将其播种苗1年生长过程划分为出苗期、生长初期、生长盛期、生长后期.苗高的速生期为6月中旬-8月下旬,地径速生期为6月上旬-9月上旬,地径速生期比苗高速生期提早20 d结束,地径用46.67%的生长时间完成了65.43%的生长量.1年生苗木地上部分粗壮、地下部分具深根性,其根可深达土层32.92 cm处,且侧根数量较多,分布广.  相似文献   
106.
采用位于江西大岗山的杉木密度试验林中183株树干解析数据,以Kozak(2004)削度方程为原型,探讨了包含密度因子的杉木可变指数削度方程构建过程及效果.研究表明:1)b10/姨sd为最优的包含密度的指数表达形式;2)引入密度因子后,无论是非线性回归还是混合效应模型,削度方程的拟合精度均有所提高;3)应用混合效应模型对包含密度因子的削度方程进行预估时较非线性回归模型更优;4)构建的杉木可变密度可变指数削度方程在树干中部预估值的平均绝对偏差较低,而在树干基部和顶端的预测效果较差;5)树干削度随林分初植密度的增大而降低,降低的程度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减少.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本文旨在指导谷子生产中硒肥施用,探究硒肥对谷子生长过程和籽粒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本地谷、冀谷19号、晋谷29号及张杂谷8号4个谷子品种为材料,设置3个硒浓度梯度,并利用方差分析、双因素分析、结构方程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研究硒肥施用量对不同品种谷子产量及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随着施硒量的增加,本地谷、冀谷19号及晋谷29号的株高、茎粗、粗蛋白及可溶性蛋白有增加趋势,而张杂谷8号株高、茎粗、穗长、穗重、粗蛋白及可溶性糖均呈现先降低后增加趋势,4个品种籽粒硒含量均有显著增加的趋势。双因素分析表明,不同品种谷子品质差异显著,不同施硒浓度对籽粒硒含量影响差异显著。结构方程分析表明,穗重对产量的影响较为显著,施硒浓度对谷子籽粒硒含量、可溶性蛋白及茎粗具有明显影响。主成分分析表明,由可溶性糖、籽粒硒含量及可溶性蛋白等品质组成的第一主成分和由株高、茎粗等农艺性状组成的第二主成分贡献率将近50%。[结论]施硒可明显提高谷子籽粒硒含量,对谷子品质有一定提升作用,过量施硒会使品质降低,施硒对提高产量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8.
为探究周年轮作休耕模式对土壤球囊霉素和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与机制,通过田间试验设置苕子-玉米轮作、豌豆-玉米轮作、休闲-玉米和全年休闲4个处理,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团聚体、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RSP)及有机碳(SOC)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休闲-玉米、苕子-玉米轮作、豌豆-玉米轮作相比,全年休闲能显著增加大团聚体(>0.25 mm)含量,提高团聚体稳定性;在不同团聚体粒级下,与休闲-玉米相比,苕子-玉米轮作、豌豆-玉米轮作和全年休闲均能有效增加GRSP和SOC的含量,且全年休闲效果更佳;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显示,GRSP对SO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有直接的正面影响,对团聚体稳定性有间接影响,各因子对平均质量直径的总效应由大到小依次为WSA>0.25(>0.25 mm水稳性团聚体)>DOC>总GRSP>SOC>易提取GRSP;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团聚体粒级下GRSP与SOC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但在不同粒级下的相关系数的大小有所差异。研究表明,合理的轮作休耕模式有助于恢复地力,改善耕地质量,减少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采用非线性分位数回归法构建不同分位点的杉木可变指数削度方程,与非线性模型进行比较,以提高杉木干形的预测精度。  方法  利用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的73 株(793组)杉木解析木数据,选取4个可变指数削度方程,基于5折交叉验证,分别采用非线性分位数回归与非线性回归构建削度方程。选用调整后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误差(ME)、相对误差(R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5个模型评价指标,结合图形对各模型的拟合结果和预测结果进行评价。  结果  (1)4个可变指数削度方程在5个分位点(t = 0.1, 0.3, 0.5, 0.7, 0.9)处均能收敛,说明分位数回归可以建立不同分位点的估测模型,能更全面地描述杉木干形的变化。(2)4个削度方程在分位点为0.5处的精度最高,R2均在0.97左右。对于削度方程M1和M3,基于中位数回归(t = 0.5)的拟合精度与预测精度均高于非线性回归,且M1的预测值更加集中。(3)在不同分位点下,各模型对树干不同位置的预测精度不同,分位值为0.9和0.3的模型分别对梢头部分和树干基部的预测精度最高。  结论  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可变指数削度方程不仅能精确预测平均条件下杉木的树干直径,而且能预测任意分位条件下杉木干形的变化趋势。不同分位点模型对树干不同位置的预测精度不同,基于M1削度方程,建立多分位点回归模型能进一步提高研究区杉木干形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10.
利用山东省421位蔬菜种植户的问卷调研数据,构建了关于农户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采纳行为结构方程模型,并分析了其内在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政府规制、市场环境、组织参与和效益感知对农户采纳农药减施增效技术产生了直接的激励效应,且影响作用为:效益感知>政府规制>市场环境>组织参与.(2)市场环境和组织参与分别对效益感知产生直接正向效应,此外,在效益感知的中介作用下,市场环境和组织参与还对农户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的采纳行为有一定的间接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