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5篇
农学   14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19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目的]为解决中药秦艽的种源问题。[方法]以秦艽的幼嫩叶片为外植体,在不同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以及根的诱导,寻找秦艽愈伤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的最佳途径。[结果]秦艽愈伤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的最佳途径为:以秦艽幼嫩叶片为外植体,以MS+1.0 mg/L NAA+1.0 mg/L 6-BA为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基,以MS+0.3 mg/L NAA+1.0 mg/L 6-BA为愈伤组织的分化培养基,以1/2 MS为生根培养基。通过该途径,可在较短周期内得到再生的秦艽植株。[结论]该研究结果可用于秦艽的生物技术育种,并能推动秦艽的人工栽培。  相似文献   
32.
试验了移栽水稻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的方法,采用了“冰镇”,“水培”等炼苗、保苗措施,移栽的再生植株顺利完成一个生长周期,产生种子。获得的种子在第二年播种,进行 D_2代分析,发现一些性状变异.但是,在存活并完成生长期的植株中,遗传的变异幅度已较稳定。通过组培进行变异选育,作为一种方法,在水稻育种上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3.
成龄番木瓜的快繁技术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以番木瓜(泰国木瓜)的大田成龄植株之侧芽为材料,对取材的位置、外植体的消毒方法、继代增殖培养、催根及移栽等环节做了较系统的研究,从中找到了一套适合成龄番木瓜的侧芽的无性繁殖技术,为番木瓜良种的繁殖和种质的保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4.
野生黄花苜蓿叶肉原生质体培养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取野生黄花苜蓿15~20天叶龄的叶片,去掉下表皮,用1%纤维素酶、1%半纤维素酶和0.5%果胶酶的混合液游离原生质体。用改良的MS培养基附加2,4-D、BA和NAA等,在黑暗条件下浅层悬浮培养。培养第4天、第7天和第10天,原生质体分别出现第一次、第二次和多次分裂,在此期间数次加液或换液调节渗透压,直至形成1mm左右的大细胞团,然后转移到附加2,4-D和KT等的MS固体培养基,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再经4~5次继代培养,分化成为完整的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35.
研究了石刁柏、珍珠梅柳叶绣线菊的腋芽茎组织培养为成株的方法,得出在主要含有BA的MS的培养基中,离体茎段的每个腋芽都形成1~3个无根苗,且可以重复繁殖;苗植入附加生长素的1/2MS培养基中可以生根,继而形成完整的再生植株的结果。  相似文献   
36.
枸杞抗黑果病变异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枸杞品种宁杞1号的髓组织进行离体培养,诱导产生胚性愈伤组织,用110GY(半致死剂量)的60Co-γ射线处理并恢复增殖14d后,以枸杞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Pens)纯菌株产生的培养滤液为选择剂,筛选抗性变异体。在含毒素液60%条件下,一步筛选获得抗炭疽病毒素的愈伤组织,将其转移到含50%毒素液的诱导培养基上培养,经不断选择,选出了抗50%毒素液、且抗性稳定的抗性愈伤组织变异体,该变异体在含30%毒素液的分化培养基中可分化成再生植株,其叶片经胶孢炭疽菌分生孢子接种鉴定,有6株抗病。说明经筛选得到的抗性再生植株是抗炭疽病(黑果病)的变异体。  相似文献   
37.
通过观察82株大麦花药培养再生植株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和56株花粉母细胞(PMC)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结构和分离情况。结果表明,单倍体和二倍体植株各为17.1%和35.4%,混倍体植株47.5%,在混倍体植株中,有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甚至六倍体细胞和一些非整倍体细胞,但仍以单倍体、二倍体和四倍体细胞为主。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有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如染色体断片,环状染色体等。二倍体PMC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离有异常现象,如染色体“桥”,但绝大多数能正常完成。而单倍体和四倍体不能正常完成,单倍体染色体分离以2:5或3:4为主,并在中后期Ⅰ看到染色单体分离现象,四倍体细胞染色体有多种联会形式。酯酶同工酶(EST)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结果表明,利用Estl座位不同等位基因的分离规律可检出再生植株中的纯合体与非纯合体。不同的二倍体花粉植株在性状上出现明显的分离现象,观察到二类性状有显著差异的植株,Ⅰ类和Ⅱ类,Ⅰ类占6.6%,Ⅱ类占93.4。  相似文献   
38.
李应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3,(12):5410-5411,5437
[目的]研究窄冠刺槐主干生根影响因子,从而提高窄冠刺槐大树生长期移栽的适应性和成活率。[方法]对窄冠刺槐大树主干进行剥皮、喷涂激素、剥口包扎、不同基质处理,研究出诱导窄冠刺槐大树主干生长出次生根的主要因子、技术方法和处理组合。[结果]4种因子对速生刺槐主干再生根率影响的大小依次为:基质、ABT6号浓度、剥口宽度、包扎时间。不同组合处理产生一次根数量、长度、粗度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结论]基质和ABT6号生根粉浓度是影响速生刺槐主干生根的主要因子,速生刺槐不宜采用主干环剥生根方法。  相似文献   
39.
高粱幼穗离体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个基因型的高粱幼穗接种于YD10、L2、YLMDS和MS1诱导培养基,结果在MS1培养基上6个基因型的幼穗都诱导出愈伤组织,05DL15A诱导率最高为96.0%,四杂40诱导率最低为27.5%。获得的淡黄色颗粒状愈伤组织分化出不定芽,不定芽高8cm左右转入生根培养基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40.
抗松针褐斑病湿地松子代组培苗瓶内菌根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抗松针褐班病湿地松子代组培苗瓶内菌根化。[方法]对湿松地再生植株离体条件下菌根的形成进行了研究,并对再生植株的生长状况进行了观察。[结果]菌根真菌培养基质和接种量对离体条件下菌根的形成有较大影响。湿地松丛生芽诱导出根原基后,以转接到珍珠岩为培养基质接种彩色豆马勃为最佳,有利于菌根的形成;在珍珠岩接种彩色豆马勃为2个菌块时,菌根化率高达84.4%,形成的二叉分枝状短根最多,平均每条主根上形成12.49条;菌根的形成提高了再生植株的驯化移栽成活率,菌根化再生植株在植物生长室长势良好,根系发达。[结论]为提高抗松针褐班病湿地松组培再生植株的成活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