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0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160篇
林业   230篇
农学   259篇
基础科学   107篇
  214篇
综合类   1445篇
农作物   212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184篇
园艺   193篇
植物保护   5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242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杂交构树叶多酚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和优化杂交构树叶多酚的提取工艺,本试验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方法,以构树叶多酚得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液料比、乙醇浓度、超声时间、超声温度4个因素对构树叶多酚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借助响应面法设计4因素3水平的试验方案,对构树叶多酚提取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建立回归模型并进行响应面分析,最终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参数,并进行3次平行验证;以维生素C为对照,通过测定构树叶多酚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评价构树叶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4个因素对构树叶多酚得率的影响顺序依次为:乙醇浓度(B) > 液料比(A) > 超声温度(D) > 超声时间(C),响应面分析结果显示:两两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但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在液料比为70:1、乙醇浓度为60%、超声时间为50 min、超声温度50 ℃的条件下,构树叶多酚的得率最大,为13.62 mg/g,与响应面法的预测值接近;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构树叶多酚可以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并且在高浓度情况下可以达到与维生素C相当的水平。综上,试验建立的构树叶多酚提取工艺准确、可行,同时证明构树叶多酚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该结果可为构树叶多酚的生物活性研究以及构树叶的药用价值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萝卜各级分枝种子质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燕  王进涛  刘保国 《种子》2001,(2):28-29
对萝卜各级分枝种子质量检验表明,萝卜各级分枝种子质量不一,以主轴顶端和基部新发枝种子质量最差,3级分枝种子质量最好,2分枝和1级分枝稍次。各分枝种子播种后,幼苗质量与种子室内检验质量结果相统一,1级、2级、分枝种子收获量最多,分别为种子收获总量的45%和38%。  相似文献   
23.
为了准确客观地评价萝卜的裂根性,为耐裂根萝卜品种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采用TA.XT Plus型物性测试仪进行穿刺试验,对耐裂根品种韩玉1号和易裂根品种雪单1号肉质根的上、中、下部位分别进行相关测定。试验结果显示,不同部位的屈服力、屈服能、脆性、根皮及根肉平均硬度的差异并不一致;而耐裂根品种的屈服力、屈服能、脆性与易裂根品种的差异显著,说明屈服力、屈服能、脆性指标可以作为萝卜耐裂根性的主要指标,且均应选取萝卜肉质根中部进行穿刺测试。  相似文献   
24.
通过研究不同浓度的GA3和PP333及两激素不同浓度的互作对萝卜叶面积、叶重量、叶子叶绿素含量及根冠比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者对叶子叶绿素含量没明显影响,但GA3在促进叶子的生长,叶面积的增大上以10~30ppm效果最好,而PP333虽然能抑制叶子的生长,但在肉质根生长中后期试用50ppm浓度的PP333,抑制了叶子的生长,反而促进了光合产物输送到肉质根,起到增产的作用。适当浓度的GA3和PP333及两者结合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5.
通过对蒙古沙棘亚种优良品种与中国沙棘亚种优良类型F1代雄株的变异特性分析,建立了选择优 良单株的标准,为叶用型沙棘选择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6.
对三球悬铃木(俗称法国梧桐)落叶酸碱预处理及其同步糖化发酵产氢工艺进行实验研究,利用修正的冈珀茨模型(Gompertz model)对产氢曲线加以拟合,以累积产氢量和产氢速率为考察指标,研究不同酸碱预处理方法(添加质量分数为2%、4%、6%、8%的H2SO4和Ca(OH)2)对三球悬铃木落叶光合生物产氢性能的影响规律,优化出最佳酸碱预处理工艺条件为:稀酸预处理后的落叶试样的产氢性能优于氢氧化钙预处理后的落叶试样,其中H2SO4质量分数为4%时处理效果最佳,发酵产气中的氢气最大体积分数达66.34%,累积产氢量为369 m L,最高产氢速率11.03 m L/h。稀酸处理液可以实现3次有效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27.
通过实验室研究和大田试验对收集自我国民间的土农药——南瓜叶榨取液防治芥蓝菜粉蝶幼虫的药效进行验证和经济方面的分析评价。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南瓜叶榨取液防治菜粉蝶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其取食,在12h和24h的取食抑制中浓度FRC50(Feeding Restrain Content)分别为511.3214和484.3441mg·L^-1;12h和24h菜粉蝶幼虫对浸渍过榨取液芥蓝叶片的非选择性拒食率和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66.00%、57.75%和56.04%、56.52%。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在第2、5、7d,榨取液对于芥蓝的保叶效果分别达到了48.17%、65.82%和70.46%;对虫害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了97.58%、86.98%和90.72%。经济分析结果显示:用土农药防治菜粉蝶,亩产芥蓝利润值最高,比不进行防治生产方式增加116.35元。  相似文献   
28.
比较液氮研磨样品与蛋白抽提液研磨样品对6种提取橡胶树叶片转化酶方法的效果。结果表明:液氮研磨法对转化酶活性影响很大,特别是中性/碱性转化酶和细胞壁结合的酸性转化酶已基本失活,而可溶性酸性转化酶活性丧失也比较严重。利用蛋白抽提液研磨样品,用Hepes-NaOH法提取的可溶性转化酶的酶活性最高,达472.44 μmol(glucose)/[g(FW)·h]; 虽然磷酸-柠檬酸法获得的粗酶液的蛋白含量较低, 但其酶活性高达441.61 μmol(glucose)/[g(FW)·h]; Tris-HCl法提取的细胞壁结合酸性转化酶的酶活性最高, 达35.83 μmol(glucose)/[g(FW)·h]。从转化酶的比活力看,磷酸-柠檬酸法最佳,所提取的可溶性转化酶比活力约为Hepes-NaOH法的4倍。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完善橡胶树叶片转化酶的提取方法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9.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2013,36(12):2453-2468
Abstract

The top three leave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biomass production and grain yield of rice (Oryza sativa L.) crop since the three leaves not only assimilate majority of carbon for grain filling during ripening phase, but also provide large proportion of remobilized‐nitrogen (N) for grain development during their senescence.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a) compare senescence of the top three leaves and (b) compare the changes in N, chlorophyll, and ribulose‐1,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oxygenase (Rubisco) contents of the top three leaves after their full expansion in field‐grown rice plants. When the basis of comparison among the top three leaves was plant age in terms of days after transplanting (DAT), senescence generally started earliest in ?3rd leaf, intermediate in ?2nd leaf, and latest in flag leaf. If the basis of comparison among the top three leaves was leaf age in terms of days after full leaf expansion (DAFE), it was not clear which leaf senesced earlier. Senescence rate was generally greatest in flag leaf, intermediate in ?2nd leaf, and smallest in ?3rd leaf. Ribulose‐1,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oxygenase content declined earlier, and at a faster rate than N and chlorophyll contents during the senescence of all top three leaves. Correlation analysis indicated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N and chlorophyll contents. Ribulose‐1,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oxygenase content correlated with N content better than with chlorophyll content. The suitability of N, chlorophyll, and Rubisco contents for quantifying the leaf senescence of field‐grown rice plant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30.
为探寻促使槟榔(Areca catechu)叶片早脱落,槟榔提前开花的方法,以七年生海南本地槟榔为试验对象,对槟榔最下面3片大叶进行纵向不同程度剪叶,研究其对叶片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及内含物的影响,以此了解剪叶对槟榔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剪叶处理对槟榔生长状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剪叶程度不同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对照组中即自然状态下叶片含水量一直处于下降趋势,纵向剪叶可使叶片含水量处于比较平稳的状态;剪叶对最下面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影响明显,剪叶程度越大越明显,但对于整体叶绿素含量无明显影响;剪叶后蛋白质含量先升后降;淀粉含量先降再升再降再升;可溶性糖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最后保持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