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8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291篇
林业   116篇
农学   58篇
基础科学   57篇
  1127篇
综合类   597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353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36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森林资源价值核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概述了目前常用的森林资源价值核算方法,较系统、全面地核算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森林资源环境价值(包括涵养水源价值、保育土壤价值、固碳制氧价值、景观游憩价值和净化环境污染价值)和实物价值(包括林地价值、林木和果品价值)的现值,并且分析了不同贴现率时森林资源价值的差异,指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应取低贴现率进行森林资源价值核算。同时计算结果表明,森林资源环境价值是森林资源价值的主要部分,充分说明了森林环境价值的重要性,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2.
根据对春播两年生紫花苜蓿生长状况和相应气象观测资料的分析,探讨了陇东黄土高原地区春播紫花苜蓿的生长发育与平均气温、积温及降水量等生态气侯条件的定量关系,据此得出陇东地区紫花苜蓿的适生种植区划和气侯风险区划。综合区划结果提出开发利用气侯资源的途径和生产紫花苜蓿的对策,为陇东地区进一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畜牧业生产和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3.
以青藏铁路格唐段为例分析了高原地区铁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即:植被破坏、生态用水阻隔、野生动物及冻土环境影响,从生态防护与生态恢复两个方面阐述了生态恢复有关技术原则。  相似文献   
104.
淤地坝工程是黄土高原区非常重要的水土保持措施之一,淤地坝的效益与一般水土保持建设工程的效益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以陕西延安地区为例,对淤地坝的效益计算从生态安全、防洪减沙、淤积造地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计算,为延安地区淤地的效益分析与评价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05.
黄土高原不同土壤类型对桃树水分运转影响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不同土壤的水分特征曲线、气孔导度模型、冠层蒸腾模型和RC模型模拟出黄土高原不同土壤类型下桃树(Prunus persicavar.nectarina Maxim)的水分运转动态。在逐步干旱过程中各类土壤维持桃树蒸腾的时间和桃树散失的水分总量均依次为中壤土>轻壤土>紧砂土>重壤土,中壤土的保水能力最好,重壤土的可利用水最少,中壤土维持蒸腾的时间最长,但中壤土、轻壤土和紧砂土之间的保水能力与维持蒸腾的时间无显著差异。在整个干旱周期过程中气孔导度、叶片水势和组织贮存水均呈波动式减小,其总体趋势与土壤水势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6.
对黄土高原 3个土壤剖面Rb和Sr分布规律的研究表明 ,全新世不同阶段的黄土和土壤中Rb和Sr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 ,Rb/Sr比值的变化反映了成土环境和成土作用强度的变化。全新世早期 ,气候比较温和干燥 ,风尘堆积速率降低 ,土壤发育表现为边沉积边成土 ;全新世中期 ,气候温暖湿润 ,沙尘暴很少发生 ,风尘堆积速率极低 ,生物风化成土作用达到最强 ,以至于在黄土高原面发育黑垆土 ,在关中盆地形成褐土。到了 3 10 0多年前 ,气候恶化变干 ,风尘堆积速率加快 ,土壤严重退化。从区域上看 ,冬季风对黄土高原南部的环境效应比夏季风对北部的环境效应要强 ;黄土高原南部季风场强的变化较北部大。  相似文献   
107.
晋西黄土区小流域泥沙来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晋西黄土区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选择了7个典型小流域,根据14 a的定位观测结果,对流域泥沙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按小流域泥沙来源的地貌部位划分,沟谷地(沟头、沟道和沟坡)产沙量>沟间地(坡面、梁峁坡)产沙量,沟谷地产沙量占流域总产沙量的60%以上,沟谷地侵蚀模数是沟间地的1.28~2.48倍,坡耕地、裸露地是主要产沙地类.  相似文献   
108.
黄土高原小流域植被特征及其季节变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植被作为影响水土流失的一个重要因子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黄土高原的植被特征随季节发生很大的变化 ,从而对土壤侵蚀发生深刻影响。选择陕北安塞县大南沟小流域 ,于 1998年、1999年和 2 0 0 0年的 5~ 10月 ,每 2周1次对其植被盖度、植被高度和叶面积指数 (L AI)及其季节变化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在大南沟流域 ,一半以上的土地是农地 ,种植了玉米、糜子、谷子、马铃署、荞麦和大豆 ,其它土地利用方式有荒草地、休闲地、灌丛、林地和果园。对于农地 ,叶面积指数、作物高度和盖度随季节发生很大的变化 ,农地盖度在春天增长缓慢 ,一般在 8月份才达到其最大值 ;非农地的盖度从 4月份开始增长 ,一般 6~ 7月达到其最大值 ,并保持至 9月甚至 10月份。年降雨总量对植被有很大的影响 ,而单场大降雨对植被特征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9.
We measured methane (CH4) emissions in the Luanhaizi wetland, a typical alpine wetland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China, during the plant growth season (early July to mid-September) in 2002. Our aim was to quantify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of CH4 flux and to elucidate key factors in this variation. Static chamber measurements of CH4 flux were made in four vegetation zones along a gradient of water depth. There were three emergent-plant zones (Hippuris-dominated; Scirpus-dominated; and Carex-dominated) and one submerged-plant zone (Potamogeton-dominated). The smallest CH4 flux (seasonal mean=33.1 mg CH4 m−2 d−1) was observed in the Potamogeton-dominated zone, which occupied about 74% of the total area of the wetland. The greatest CH4 flux (seasonal mean=214 mg CH4 m−2 d−1) was observed in the Hippuris-dominated zone, in the second-deepest water area. CH4 flux from three zones (excluding the Carex-dominated zone) showed a marked diurnal change and decreased dramatically under dark conditions. Light intensity had a major influence on the temporal variation in CH4 flux, at least in three of the zones. Methane fluxes from all zones increased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with increasing aboveground biomass. CH4 flux from the Scirpus-dominated zon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the other emergent-plant zones despite the large biomass, because the root and rhizome intake ports for CH4 transport in the dominant species were distributed in shallower and more oxidative soil than occupied in the other zones.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in CH4 flux from the alpine wetland was determined by the vegetation zone. Among the dominant species in each zone, there were variations in the density and biomass of shoots, gas-transport system, and root-rhizome architecture. The CH4 flux from a typical alpine wetland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was as high as those of other boreal and alpine wetlands.  相似文献   
110.
黄土高原全新世以来可划分出5个侵蚀阶段,其起始年龄分别为11,7.0,0.7,0.3,0.15kaBP。根据高原现代河流沉积物的粒度组成、河流输沙量、径流量和年降水量等数据建立了各个指标的回归方程。根据各方程和全新世不同时期阶地沉积物的实测数据,计算了各个阶段的平均古侵蚀强度和流域输沙量。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水土流失的主要控制因素是不同的:在11000~7000aBP时期以构造活动因素为主,在7000~2000aBP期间以气候因素为主,在2000~700aBP和300aBP以来以人为活动因素为主,而在700~300aBP是构造活动、气候变迁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因素。自然因素的突变作用一般大于人类活动的作用,而现代人类活动的加剧程度大约是自然侵蚀强度的4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