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5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913篇
农学   76篇
基础科学   2篇
  115篇
综合类   784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9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塔里木河中游胡杨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了解生长状况良好的胡杨群落,在塔里木河中游沿岸选择具有代表性胡杨群落,设立1 hm2固定样地,调查分析胡杨林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胡杨群落垂直层次优势种较为明显,形成以胡杨+柽柳+芦苇、假苇拂子茅为优势种的荒漠河岸林群落类型;胡杨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个体数量在不同径级之间分布合理;在不同尺度下,胡杨种群均处于集群分布;胡杨种群在不同发育阶段分布格局由聚集分布向随机分布转变。  相似文献   
992.
转多基因库安托杨对昆虫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转多基因库安托杨在自然生态系统下的生态安全性,于2011—2012年杨树主要生长季节,采用定点取样法对湖南君山地区转多基因库安托杨林昆虫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对主要靶标昆虫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在6个调查系号中的数量分布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初步统计转多基因库安托杨混合林内昆虫80种,隶属于7目32科,其中害虫55种,杨扁角叶蜂(Stauronema tuscompressicornis)、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dyta)、柳蓝叶甲(Plagiodera versicolora)和云斑天牛为优势种群;转多基因杨树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鞘翅目害虫的种群数量,但对云斑天牛的抗虫性与对照杨和本地杨比较差异性不明显(PCK=0.366>0.05和PXL=0.391>0.05);通过比较各调查样区昆虫群落多样性发现,转多基因杨树林无论是群落多样性指数、优势度还是均匀度系数,均与对照区和本地种杨树林差异性不显著(PCK=0.247>0.05和PXL=0.458>0.05)。  相似文献   
993.
以毛白杨和拟南芥为研究对象,研究生长素信号转导因子基因在植物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利用构建好的PtAUX1的表达载体,转化拟南芥和毛白杨,获得转基因植株,通过PCR技术检测转化植株,分析植株表型并观察植株离体条件下的形态变化。结果显示PtAUX1影响植株各器官的形态发育,毛白杨长势旺盛、外植体有莲座状幼叶产生,拟南芥出现了匍匐生长、不改变根的向地性、茎上的表皮毛增多、花器官畸形。以上结果表明PtAUX1基因通过生长素极性运输,促进各细胞、组织对内源生长素IAA的吸收,进而参与器官极性的建立,影响各器官的形态和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994.
为了选择最适栽培品种及栽培措施,通过毛白杨无性系区域化密度栽培试验(以4个无性系和7种栽植密度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以河北威县营造的试验林为研究对象),揭示密度对无性系生长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从造林当年开始,树高、胸径在无性系间就具有显著差异,S86和BT17无性系明显优于1316和B331无性系;密度对胸径生长的显著影响在造林后2年出现,且显著程度随林龄增大而增大,密度对树高生长的影响在造林后2~3年差异最大;密度×无性系互作对4年生林分胸径、树高的影响不显著;833株/hm2是4个无性系密植的最小底线,高于该密度无性系对胸径的影响,随林龄和密度增大而减小,低于该密度随林龄增大而增大、随密度减小而降低;高密度下无性系对树高的影响随林龄增大或密度减小呈先降低后增大趋势,低密度下随林龄增大呈先增后降趋势;无性系对胸径遗传变异系数的影响在密度间差异不大,无性系×区组互作变异系数及基因型内株间变异系数2年生前在密度间差异较大;无性系×区组互作对树高遗传变异系数的影响随年龄增大呈先增后减趋势,而树高在株间的变异系数随年龄增大而增大;以无性系均值计算的树高广义遗传力在密度间不显著,以单株值计算的树高广义遗传力在密度间差异显著,而2种方式计算的胸径广义遗传力在密度间差异均极显著,在年龄间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5.
叶面积是树冠结构研究的重要内容,影响着林分的生长,对农田防护林防护效能起着现实意义。研究了豫东平原9年生‘中林46杨’农田防护林带单木树冠内叶面积的变化及各级枝叶面积间的变化,建立了预测林带单木叶面积的异速生长模型,并用来测算林带的叶面积。结果表明,冠层位置对叶面积有显著影响。在垂直尺度,叶面积表现为中层显著高于上层和下层;在水平尺度,由内层到外层,显著增加。不同分枝级别枝条的叶面积差异显著,表现为2级枝最高,5级枝最低。树高、胸径、冠长单个因子及其复合因子都能可靠地预测林带单木叶面积。相比而言,选择胸径因子来预测单木叶面积在应用上更为简便。  相似文献   
996.
以张家口市坝上地区张北县、沽源县无性繁殖苗造林的小黑杨为研究对象,采用树干解析法获取3种方式繁殖(插条、断根和埋桩)造林的小黑杨的树高和胸径生长数据,利用Richards生长曲线方程和加权平均法,比较分析小黑杨胸径和树高生长,结果表明:1)3种不同方式繁殖的苗木胸径生长曲线均呈“S”状,有较高的相关性; 2)利用Richards生长曲线推测出的胸径值表现为断根小黑杨>埋桩小黑杨>插条小黑杨; 树高推测值表现为埋桩小黑杨≈插条小黑杨>断根小黑杨。  相似文献   
997.
以三倍体毛白杨为试验对象,在控制土壤水势不低于-25 kPa的充分灌溉条件下,研究了树干直径变化指标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对树干直径日最大收缩量(MDS)产生主要影响的气象因子有参考作物蒸腾蒸散量(ET0)、饱和水气压差(VPD)、日平均温度(Tmean)、日最高温度(Tmax)、日最低温度(Tmin)、空气相对湿度(RH)、太阳辐射(Rn),其中与ET0、Rn呈极显著正相关,与TminRH、VPD极显著负相关,与Tmax呈显著正相关; 树干直径日增长量(DG)主要受Rn的影响,影响树干直径日最大值(MXTD)、树干直径日最小值(MNTD)的气象因子主要是3个温度指标:TmeanTmaxTminMDS可以反映大气干旱程度温度是影响树干直径增长的重要气象指标  相似文献   
998.
采用随机样方法调查了晋中市榆次区3种绿化植物的健康状况。结果表明:20%的国槐生长差,6.7%生长一般,71.1%基本健康,2.2%生长健康;12.9%油松生长一般,79.2%基本健康,7.7%生长健康;17.8%毛白杨生长差,9.5%生长一般,72.6%基本健康。这说明3种绿化树木生长状况基本健康。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灰胡杨的发芽周期和种子活力情况.[方法]在常温干燥条件下不同储藏时间对灰胡杨种子发芽率和相关酶的影响,NaCl与PEG6000对灰胡杨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不同储藏时间的灰胡杨种子;用比色法测定种子酶活性,滤纸法测定发芽率.[结果]NaCl、PEG及交互作用对种子发芽率有极显著影响,NaCl作用最大;10;的PEG - 6000处理储藏到第27、37 d灰胡杨种子,能够提高种子发芽率.随储藏时间延长,灰胡杨种子发芽率和含水量下降,含水量从第0d到第37 d含水量范围在6.5; ~4.6;,发芽率在第0d到第37 d从66.7;下降至13.3;.灰胡杨发芽后种子ACP酶活性高峰期出现在储藏第0d,ACP含量在1.85 mol/( min·g),第27 d酶活性下降较明显.第37 d时ACP含量下降为0.54 mol/( min·g).灰胡杨种子脱氢酶活性随储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TTC活性在20.1 mg/mL,储藏到第37 d时TTC活性下降至4.0mg/mL.灰胡杨种子浸泡液电导率显著上升,电导率值变化范围为:113.75~160.94 us/(cm·g).[结论]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灰叶胡杨种子绝对含水量与ACP、TTC活性及种子发芽率呈正相关,与电导率值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00.
杨金华  朱美秋  杜克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860-10861,11002
[目的]探寻试管苗叶片气孔行为异常的原因。[方法]利用指甲油涂抹撕取法将转基因败育毛白杨雄株试管苗与10年生植株叶片下表皮制成切片,并对其气孔密度:气孔大小、气孔开度日变化、气孔开张率日变化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试管苗气孔密度小于140年生植株;试管苗气孔明显比10年生植株气孔大;试管苗气孔开度日变化呈明显波峰状,2个高峰分别出现在9:00和15:00,10年生植株曲线平稳,无明显波动,且试管苗气孔开度大于10年生植株;试管苗气孔开张率在一昼夜均为100%,10年生植株气孔开张率在一昼夜呈双曲线变化。[结论]转基因败育毛白杨雄株试管苗与10年生植株气孔行为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