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9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335篇
林业   198篇
农学   457篇
基础科学   67篇
  289篇
综合类   1675篇
农作物   375篇
水产渔业   109篇
畜牧兽医   302篇
园艺   261篇
植物保护   5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235篇
  2011年   287篇
  2010年   270篇
  2009年   287篇
  2008年   231篇
  2007年   270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国18 省市番茄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利用5 个含有不同单显性抗番茄晚疫病基因的番茄材料Ts19、Ts33、W1Va700、LA1033 和L3708为鉴别寄主, 对我国18 省、市、自治区的番茄晚疫病菌201 个纯化分离物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结果共鉴定出8 个小种, 即生理小种T0、T1、T1 ,2 、T1 ,2 ,3 、T1 ,2 ,3 ,4 、T1 ,4 、T1 ,2 ,4 和T3。其中, 小种T1 和T1 , 2是主流小种, 地理分布最广和发生频率最高, 分别在13 和11 个省市出现, 占样本总数的28.8 %和28.4 %;其次是小种T0 和T1 ,2 ,3 , 分别在8 和7 个省市出现, 分别占1819 %和819 %; 再其次是小1 ,2 ,3 ,4 , 在4个省市有发生, 占710 %; 小种T1 ,2 ,4 、T1 ,4 和T3 分布均少, 仅在1~2 个省市发生, 分别占3.0 %、2.5 %和2.5 %。这是我国的首次报道, 为番茄晚疫病的抗源材料筛选和抗病育种提供了病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设施油桃根系的生理生化代谢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设施栽培条件下曙光油桃根系的碳氮物质代谢、POD和SOD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新根的生长季节,根系中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游离氨基酸总量、POD、SOD活性的变化与新根的生长具有相同的趋势,淀粉则相反。粗根的淀粉、可溶性糖含量、POD活性高于细根,而蛋白质含量、游离氨基酸总量和SOD活性则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3.
阎欣  刘任涛  安慧 《草业学报》2018,27(11):15-25
以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草地不同沙漠化阶段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沙漠化阶段土壤易氧化有机碳与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和分配比例变异规律,分析不同沙漠化阶段土壤碳库指数变化,探讨荒漠草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易氧化有机碳与溶解性有机碳对土壤碳库的表征作用。结果表明,随着荒漠草地沙漠化程度的加剧,易氧化有机碳含量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但整体呈下降趋势,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呈线性下降。易氧化有机碳和溶解性有机碳分配比例均在荒漠草地达到最大值,在半固定沙地达到最小值。利用易氧化有机碳含量计算的土壤碳库管理指数随荒漠草地沙漠化程度增加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利用溶解性有机碳含量计算的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呈线性下降趋势。易氧化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均显著正相关,但溶解性有机碳的相关系数略高于易氧化有机碳。通过比较活度敏感指数和碳库管理指数敏感指数发现,荒漠草地逆向演替至固定沙地过程中,易氧化有机碳的各项敏感指数均高于溶解性有机碳。固定沙地演替至流动沙地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碳的各项敏感指数均高于易氧化有机碳,表明易氧化有机碳能够较好地表征荒漠草地沙漠化前期土壤碳库变化,而荒漠草地沙漠化中期和后期利用溶解性有机碳表征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针对QY、PRI、NDVI、水势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玉米的生理状况,以甜糯二号玉米作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测量玉米昼夜4个参数值,研究了QY、PRI、NDVI、水势4个参数的昼夜变化,并且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QY、水势、PRI三者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并且能建立回归模型表示它们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叶面喷施吲哚乙酸对油菜蕾薹期渍水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菜品种秦优7号(敏感)和苏油4号(耐渍)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吲哚乙酸(IAA)对油菜蕾薹期渍水的缓解效应。蕾薹期渍水持续10d,渍水结束后,叶面喷施浓度为0.1mmol/L的IAA,随后的0~15d调查油菜的生理变化。结果发现:渍水后生物量和叶片光合色素含量降低;谷胱甘肽、抗坏血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丙二醛含量升高;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上升,蔗糖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渍水结束后喷施IAA,对敏感的秦优7号缓解效应更明显;叶片中的光合色素含量升高,5d后显著恢复生长;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降低,降低蔗糖含量;蔗糖合成酶活性降低,减少蔗糖的分解;尤其是喷施15d后IAA对渍水胁迫的缓解作用最明显,苏油4号根干重显著增加,而秦优7号的根干重和茎干重均显著增加。叶面喷施IAA有效缓解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和产量的降低,但对抗氧化系统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基质还田对大田土壤和辣椒生长生产的影响,以日光温室连续栽培蔬菜6年的废弃基质还施露地种植辣椒,测定了不同施用量(0,45,90,135 m~3/hm~2)的土壤理化性质及辣椒生理特性和产量。结果表明:基质还田能够减少土壤pH变化,减小土壤容重、略微增加土壤孔隙度、保持土壤气水比,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促进辣椒植株的生长且利于其干物质积累,其中株高、茎粗及干物质积累量均以T2最好。提升了辣椒叶片光合荧光的表现,T2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Fv/Fm、ΦPSⅡ均为最高,T1的q P最高,NPQ为T3最低。提高了辣椒果实的品质及产量,T2产量达67.04 t/hm~2,可溶性糖含量以T2最高,为2.21%,Vc含量T3最高,为1.97 mg/g,T1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硝酸盐含量最低,分别为2.07,204.93 mg/kg。而与此同时,较大的还田施用量(135 m~3/hm~2)在辣椒生长的中前期造成了一定的毒害现象,在生育后期此现象消失,最终各项指标全面优于未还田处理。废弃基质露地还田这样的重复利用方式切实有效,(在种植同科作物的情况下)还田施用量宜选择90 m~3/hm~2。  相似文献   
17.
DTA-6对两种食用豆生理代谢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iethyl aminoethyl hexanoate,DTA-6)对食用豆叶片的生理代谢及产量的调控效应,选用芸豆(英国红)和小豆(龙垦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完全随机试验方法,于芸豆和小豆的初花期叶面喷施DTA-6,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测定各生育时期叶片光合参数、碳代谢产物、干物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DTA-6提高了2种食用豆各生育期的SPAD值、盛花期和鼓粒期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显著增加了叶片蔗糖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促进了叶片淀粉的积累;与CK相比,DTA-6提高了2种食用豆的地上部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并且显著提高了芸豆和小豆鼓粒期荚分配率;DTA-6可有效调控2种食用豆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从而提高产量,DTA-6处理的芸豆和小豆产量分别较CK增加13.30%和12.91%,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新能源的沼气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在我国农村沼气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以服务体系不完善为主的诸多问题,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农村沼气服务体系水平,发现原因及时解决,对我国农村能源战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根据实地调研情况并使用专家咨询法构建了服务体系评价的指标体系;其次,建立了基于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评价模型;最后根据调研数据,运用评价模型分析了偃师市农村沼气服务体系的现状.  相似文献   
19.
Urban soils are frequently characterized by a strong heterogeneity caused by intense anthropogenic activity and land use changes. Soil heterogeneity is commonly known to affect tree root development, but little has been detected concerning root foraging by ornamental trees in heterogeneous urban soils at micro-scale. In this study, Buddhist pine [Podocarpus macrophyllus (Thunb.) D. Don] and Northeast yew (Taxus cuspidata S. et Z.) were selected as ornamental tree species for a two-year study. In the first-year, seedlings were cultured under contrasting photoperiods to generate different morphologies. In the second year, seedlings were transplanted to pots filled with soils collected from an urban forest. Controlled-release fertilizers (N-P2O5-K2O, 14-13-13) were evenly broadcasted to a half patch of the pot (heterogeneity) or to both halves (homogeneity) on the surface 5 cm beneath the pot-top at the rate of 0.135 g N seedling−1. In the fertilized heterogeneous patch, larger Buddhist pine seedlings had greater dry weight, length, surface area, volume, number of tips, and morphological foraging-precision in fine roots. Compared to Northeast yew seedlings under natural photoperiod in the first year, those under the extended photoperiod had larger size, greater fine root biomass, and length but lower foraging-precision in the second year. N and P concentrations in second-year fine roots mainly increased with the availability of patches generated by fertilization for both species. In conclusion, the ability to forage for nutrients by ornamental tree seedlings in heterogeneous urban forest soils was species-specific. Buddhist pine seedlings had higher foraging precision in heterogeneous urban soils than Northeast yew seedlings due to their response to the extended photoperiod during culture.  相似文献   
20.
食物安全的内涵、指标与评价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物安全问题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目前,全球食物安全面临严重挑战,前景并不乐观。作为世界上人口和食物消费最大的国家,中国的食物安全面临更大挑战,但对其认识学术界还存在争论。为了准确把握食物安全的内涵,科学评价中国食物安全的状况,首先分析了食物安全概念的演变,然后总结了评价食物安全状况的供需平衡指标、消费指标、营养指标、综合指标,以及评价粮食安全状况的常用指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食物结构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因此,今后食物安全的研究应由单纯的粮食安全转向包括所有食物种类的食物安全,内容应更注重食物综合保障能力及营养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