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37篇
  免费   219篇
  国内免费   593篇
林业   187篇
农学   941篇
基础科学   153篇
  292篇
综合类   2914篇
农作物   1601篇
水产渔业   292篇
畜牧兽医   331篇
园艺   1265篇
植物保护   7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211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258篇
  2016年   333篇
  2015年   269篇
  2014年   395篇
  2013年   270篇
  2012年   467篇
  2011年   460篇
  2010年   392篇
  2009年   376篇
  2008年   405篇
  2007年   502篇
  2006年   415篇
  2005年   387篇
  2004年   269篇
  2003年   268篇
  2002年   236篇
  2001年   188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161篇
  1998年   159篇
  1997年   143篇
  1996年   124篇
  1995年   116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108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9篇
  1963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以超级杂交晚稻五丰优T025为材料,于苗期进行了"不旱不涝"(NDNF)、"重旱不涝"(SDNF)、"不旱轻涝"(NDLF)、"重旱重涝急转"(SDSFAA)、"重旱轻涝急转"(SDLFAA)、"轻旱重涝急转"(LDSFAA)等处理,考查了株高,叶龄,茎宽,白根数,干物质量等秧苗素质指标及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结果表明:"涝"或"旱涝急转"胁迫处理后,短期内不同程度降低秧苗素质;随着胁迫的解除及生育推进,各处理秧苗素质指标与对照"不旱不涝"间的差距均不同程度缩小;其中进行一定程度的干旱处理,恢复供水后有利于秧苗白根数的形成及干物质积累,提高秧苗素质,旱后复水存在生长补偿效应;旱后任何程度的淹涝处理均不利于壮苗的形成,其中旱后重涝急转处理下秧苗徒长,白根数大幅度下降及干物质积累减少,旱后重涝急转叠加损伤效应明显;"涝"或"旱涝急转"胁迫处理后短期内均不同程度提高倒二叶ABA及IAA含量,降低GA_3及ZR含量;随着胁迫的解除及生育的推进,"重旱重涝急转"GA_3、ZR及IAA含量在所有处理中下降幅度最大,而ABA含量下降幅度最小,旱涝急转不利于生长促进类激素形成,但造成生长抑制类激素的积累;所有不同类型旱涝急转处理结束初期均大幅度降低倒二叶(IAA+GA_3+ZR)/ABA值,但随着生育推进将反超"不旱轻涝"。  相似文献   
992.
设置抛秧密度分别为15万、19万、23万、27万、31万穴/hm2 5个处理,考察抛秧密度对两系杂交中稻品种广两优1128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抛秧密度处理间产量差异显著,以抛秧23万~27万穴/hm2时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993.
巨2优108是中垦锦绣华农武汉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用巨风2A和鄂恢108配组而成的优质高产三系杂交中籼新组合。巨风2A是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优质野败型三系不育系,鄂恢108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育成的三系恢复系,含抗褐飞虱基因Bph14和Bph15。该组合在湖北省中稻区试中表现出产量高、品质优、熟期适宜等特点,2015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5009。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等。  相似文献   
994.
一种新型硅肥在两系杂交水稻上的增产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多点田间试验,研究了在江淮、沿江地区增施新型硅肥对两系杂交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新型硅肥能够显著提高两系杂交水稻产量、优化产量结构并提高水稻抗性。当硅肥施用量从3 000 g/hm~2增加到12 000 g/hm~2时,产量增幅从2.76%提高到7.84%;水稻移栽后35 d,硅肥施用量为7 500 g/hm~2时,产量较对照显著提高6.2%,茎蘖成穗率达到67.3%,显著高于对照,结实率较对照提高3.2%,达到显著水平;增施新型硅肥后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和二化螟等主要病虫害发病率显著下降,第1~4节间长度缩短0.15~0.85 cm,第2、3节茎秆壁增厚,提高了两系杂交稻的抗倒能力。  相似文献   
995.
为探索提高杂交中稻结实率的措施,2012-2013对杂交中稻品种抽穗期前后的主要气象因子进行观察,研究其对水稻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产量受气象因子的制约,特别是水稻抽穗期前后20d的气象因素对水稻结实率影响较大,Y两优585受抽穗期前10d天气变化影响较大,奇优894、金优785受抽穗期后10d天气变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96.
Stenocarpella maydis and Fusarium graminearum affect grain yield and quality as a result of mycotoxins produced. A negative association of yield with resistance to cob rots has been reported.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herefor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cob characteristics on the response to F. graminearum and S. maydis disease reaction and evaluate the prospects of direct selection for high‐yielding and resistant maize hybrids. In this study, the pathogens were directly introduced to the cob through toothpick inoculation. Correlation of husk cover to disease severity of each pathogen, separately toothpick inoculated, was significant (P < 0.01). However, the low r values (<0.45) of traits associated with the response to inoculation by S. maydis and F. graminearum imply that indirect selection would not be beneficial for obtaining the type of resistance shown under inoculation. Several hybrids combined good yields with at least moderate resistance to both pathogens.  相似文献   
997.
东方百合试管鳞茎培育方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试管鳞茎抽薹,缩短其形成商品球的时间,以东方百合试管鳞茎为材料,采用不同的培育方式,研究其品质与抽薹率的影响。对东方百合试管鳞茎不同培育方式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瓶苗冷藏或用基质冷藏,冷藏后的试管鳞茎生理变化规律相同,即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均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均升高;而用基质冷藏或用瓶苗冷藏,暗培养的试管鳞茎抽薹率都高于光照培养;采用暗培养或光照培养,基质冷藏的抽薹率都高于用瓶苗冷藏。工厂化生产百合种苗时宜采用暗培养试管鳞茎结合种前用基质冷藏的培育方式。  相似文献   
998.
为探明高效杀菌剂用药量和防治时期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效果及防治机理,研究了2种杀菌剂的3个用药量和8个用药时期对籼粳交水稻品种‘甬优12’稻曲病的防效。结果表明,在推荐用量范围内对稻曲病防治效果较好,随着用量上升防效有提高趋势,但除喜奥300 g/hm~2用药量防效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外,用药量不是影响防效的关键因素;2种杀菌剂在破口前20天就开始具有一定防效,越接近开花期,防效越明显,破口后防效开始呈下降趋势,其中喜奥在齐穗期后防效下降较为迅速。因此认为,稻曲病在侵染‘甬优12’的关键时期是在开花期,可选用长效高效杀菌剂,于破口前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999.
天优8025系中国水稻研究所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合作育成的籼型三系杂交稻新组合,生育期适中,茎秆粗壮,抗倒伏性较强,后期转色好,穗大粒多,丰产性好。2013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作连作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1000.
分子标记在杂交粳稻育种上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标记的应用为杂交粳稻育种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分子标记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可大大提高育种效率。本文综述了分子标记在杂交粳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构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杂种优势预测以及DNA指纹图谱构建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探讨了分子标记在杂交粳稻育种上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