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6篇
农学   10篇
  8篇
综合类   131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4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寄生桑粉虱的拟青霉菌对家蚕的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方容  邱全立 《蚕业科学》1997,23(3):137-141
研究证实,桑粉虱能被粉拟青霉菌(Paecliomycesfarinosus,异名:穗霉菌Spicariafarinosus)寄生而发生真菌病害。该菌与家蚕的灰僵病菌同属同种。用桑粉虱分离的拟青霉菌接种于家蚕,显示很强的致病力。桑粉虱危害桑叶是家蚕流行灰僵病的主要传染源之一。  相似文献   
82.
AIM: To study the immune regulation of paecilomyces cicadidae total polysaccharides. METHODS: After subcutaneous injection with 200mg/L paecilomyces cicadidae total polysaccharides in the back of the rats fo17 days, the white blood cell (WBC) counts, and the levels of lipid peroxide (LPO) and reduced glutathione (GSH) in the spleen and thymus of rats were detected. The alveolar macrophages (AMφ) cultured with 10% fetal bovine serum-RPMI-1640 for 2 h in vitro, then the activity of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and acid phosphatase (ACP) were detected by automatic biochemistry analyzer, and the ability devouring neutral red in the AMφ were examin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the WBC, the levels of GSH in the spleen and thymus, and the activities of LDH and ACP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the ability of devouring neutral red was also strengthened (P<0.01) in the AMφ of rats induced by paecilomyces cicadidae total polysaccharides, while the level of LPO in the thymus was obviously decreased (P<0.05). CONCLUSION: Paecilomyces cicadidae total polysaccharides has significant immune regulatory effect with increasing WBC and GSH.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淡紫拟青霉PL-HN-16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以期能发现一种新的类植物生长素。【方法】以菜心种子为试验材料,用乙醚萃取PL-HN-16发酵液,对发酵液和萃取液分别进行生物活性测定;同时用硫酸铵分级沉淀发酵液中的蛋白,SDS-PAGE法分析有活性的蛋白组分。【结果】淡紫拟青霉发酵液32倍稀释处理对菜心种子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经乙醚萃取后的发酵液依然有活性,乙醚萃取液则对菜心种子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45%和60%硫酸铵饱和度沉淀的蛋白对菜心种子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经SDS-PAGE分析,目的蛋白分子质量在28~45 ku,推测对植物生长具有主要活性作用的蛋白分子质量约为36 ku。【结论】淡紫拟青霉产生的类植物生长素为一种水溶性蛋白质,其分子质量约为36 ku。  相似文献   
84.
对细脚拟青霉RCEF3456菌株原生质体的形成和制备有影响的多个因素,如菌丝生长时间、酶种类、酶浓度以及酶解时间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得到制备原生质体的最佳产量(8.0×107个.mL-1)的方法是培养18 h的菌丝、1%溶壁酶 1?llulase"Onozuka"R-10 1%蜗牛酶、酶解2.5 h,而且,酶解过程都是在30℃条件下进行的;同时,对原生质体的形成以及再生过程进行显微观察,再生率为1.2%。  相似文献   
85.
霍克斯拟青霉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克斯拟青霉菌适宜生长温度25℃左右,蛋白胨促进其营养生长,麦芽糖促进其繁殖;菌丝在pH3.5~pH8.4范围内均能生长。分生孢子清水中萌发率较低,偏碱性条件下较易萌发;25℃~30℃适宜萌发;1%蛋白胨及1%葡萄糖促进其萌发;相对湿度33%~93%均能萌发;子囊孢子无菌水中不萌发,1%蛋白胨萌发率27%;偏酸性条件下较易萌发。两类孢子的萌发率与其浓度成反比。并对菌的一些生物学现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6.
本文以武夷菌素为主要对象,以牛津杯抑菌测试法和菌丝生长抑制法观察武夷菌素对几种常见的真菌类活体微生物农药之间的影响。武夷菌素对于真菌孢子的抑制试验结果显示,武夷菌素在高浓度处理下对球孢白僵菌的抑制作用显著大于金龟子绿僵菌,其中对球孢白僵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400 mg/L,对金龟子绿僵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200 mg/L。武夷菌素对绿色木霉、哈茨木霉、淡紫拟青霉菌丝生长率的抑制试验结果显示:武夷菌素100 mg/L浓度对于三种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64.6%、48.6%、39.2%,进行毒力回归方程计算,数据表明武夷菌素对绿色木霉的EC50为57.13 mg/L,对哈茨木霉的EC50为109.81 mg/L,对淡紫拟青霉的EC50为170.03 mg/L。武夷菌素在防治病害过程中实际用药量约100 mg/L,会对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绿色木霉、哈茨木霉和淡紫拟青霉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建议应错开使用。本研究所获得的结果对指导武夷菌素及活体微生物农药的生物防治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为生物防治技术集成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7.
“玉金香”甜瓜采后真菌病原物鉴定及侵染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中部干旱带甜瓜“玉金香”甜瓜花期和不同生长阶段果实为试材,对采后病害进行系统调查和典型病害的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和初步鉴定,从生物学特性和形态学鉴定上探讨病原菌在甜瓜生长阶段的侵染规律.结果表明:宁夏中部干旱带甜瓜采后极易发生真菌病害,主要是黑斑病、粉霉病、白霉病和褐腐病.主要病原菌是链格孢菌属(Alternaria sp.)、粉红聚端孢霉(Trichothecium sp.)、镰刀菌属(Fusarium sp.)、拟青霉菌(Paecilomyces sp.).其中,甜瓜常温贮藏主要病害是粉霉病和黑斑病,低温贮藏的主要病害是黑斑病.“玉金香”甜瓜在从开花至成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均可受到链格孢和镰刀菌的侵染,粉红单端孢霉的侵染主要发生在甜瓜果实成熟期;链格孢的侵染率最高;链格孢和镰刀菌的侵染主要发生在花期和果实转色期.  相似文献   
88.
两种生防菌剂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孵化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淡紫拟青霉DZ1菌株和厚孢轮枝菌LZ1菌株对云南烟草根结线虫南方根结线虫种的卵囊和分散卵孵化的影响,结果表明DZI对线虫分散卵的相对抑制率达57.8%,LZI相对抑制率达27.15%,两种菌剂间以及与对照达极显著差异;对线虫卵囊孵化的相对抑制率DZI达60.38%,LZI达67.53%,两种菌株间差异不显著,与对照达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9.
拟青霉降解羽毛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畜禽养殖场污水污泥中分离了一株羽毛蛋白降解菌,能在马铃薯蔗糖培养基上生长.28 ℃点植培养10 d,菌落直径达3 cm.菌丝有隔膜多核,直径2~3 μm.菌体具有成帚状分枝,产生成串分生孢子.未见有性阶段.初步鉴定为拟青霉(Paecilomyces)菌株.该菌降解羽毛蛋白的最适温度为30 ℃,最适pH为9.Ca2+, Mg2+和吐温20对其降解羽毛蛋白有促进作用.迄今为止,国内外还没有拟青霉降解羽毛蛋白的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90.
玫烟色拟青霉菌株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喷雾法和浸蘸法,进行了玫烟色拟青霉PF9606菌株对桃蚜和菜青虫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玫烟色拟青霉PF9606菌株对桃蚜和菜青虫2、3龄幼虫有较强的致病力,在2×105~2×108孢子.mL-1浓度范围内,随着浓度的提高,毒力明显增强,但对枣尺蠖、棉铃虫和甘蓝夜蛾等则没有致病力。菜青虫在接菌2~3 d表现出明显的感病的症状,但桃蚜感病后体表无明显的感病症状。经测定玫烟色拟青霉PF9606菌株对桃蚜和菜青虫2、3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8.71×106孢子.mL-1、9.6×106孢子.mL-1和1.81×107孢子.m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