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4篇
农学   6篇
  1篇
综合类   68篇
畜牧兽医   10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将12只和田羊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每天分别按10 g/kg和20 g/kg的剂量饲喂小花棘豆干粉,饲喂至典型临床症状出现为止。攻毒前及攻毒后每隔7 d采血1次,检测和田羊血液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相比,试验组和田羊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BASO%)、淋巴细胞百分比(LYM%)、红细胞数密度(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质量(MCH)、血小板数密度(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压积(PCT)下降;白细胞数密度(WBC)、单核细胞百分比(MONO%)、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升高,部分组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质量浓度(MCHC)和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中毒羊淋巴细胞出现空泡和蓝黑色颗粒,红细胞大小不均和异形改变。结果表明,小花棘豆中毒对和田羊血液学指标有显著影响,可引起羊贫血及机体免疫力下降。  相似文献   
72.
为进一步研究小花棘豆有毒成分提取方法及毒性作用,将昆仑山小花棘豆全草粉用不同浓度乙醇提取,以提取温度、超声时间和料液比等因素进行正交试验,考察对小花棘豆活性成分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毒性试验对小花棘豆生物碱毒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提取温度、超声时间、料液比对小花棘豆生物碱提取率影响不显著。小花棘豆生物碱是其主要毒性成分,按1∶10浓度注射小花棘豆生物碱约3 mL可致小鼠死亡。  相似文献   
73.
西藏阿里地区牲畜冰川棘豆中毒灾害状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相结合的方法,对西藏阿里地区冰川棘豆的生物学特性、生长习性、生态分布、危害状况、牲畜中毒发病特点及防治措施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西藏阿里地区毒草主要为冰川棘豆,其分布面积超过209.25万hm2,占阿里地区草场总面积的10.97%;革吉、改则和措勤3县灾害较严重,分布面积达175.46万hm2,占阿里地区冰川棘豆总面积的83.85%;冰川棘豆全草有毒,花果期毒素含量最高,主要危害马属动物,其次为山羊和绵羊,牦牛有一定耐受性,对羊羔危害较为突出,严重影响当地畜牧业生产。结合调查结果提出了综合利用冰川棘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4.
新疆棘豆属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疆棘豆属植物有98种2变种,占中国棘豆属总种数的67.1%,其中新疆特有种7种,中国新疆仅分布种58种,特有种与新疆仅分布种共占65%,所占比例较高.棘豆属在新疆的11个植被区域中均有分布,最丰富的地区为准噶尔和天山地区,尤以天山山系种类最多,它们是棘豆属现代分布与起源分化中心之一;绝大部分种类(约99%)集中分布在海拔1 001~5 000 m的山区,尤其在1 001~4 000 m最丰富,在2 001~3 000 m分布最多;植物生活型以地面芽植物为主,高达96%,地上芽植物仅占4%.植物区系与其邻近的青海省和西藏关系最为密切,相似性系数分别为28.8%和28.6%,与内蒙古和甘肃联系相对较弱;与邻国哈萨克斯坦关系最密切,相似性系数高达65.2%,其次是西西伯利亚和吉尔吉斯斯坦,相似性系数分别为41.8%和41.0%,与蒙古、塔吉克斯坦和巴基斯坦的相似性系数较低,分别为29.2%,22.8%和11.6%,联系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沙坡头自然保护区猫头刺种群数量动态变化规律。[方法]以沙坡头自然保护区的猫头刺种群为研究对象,以调查数据为基础编制静态生命表和生存曲线,并借助生存分析函数分析沙坡头自然保护区猫头刺种群动态特征,阐明了其种群数量特征。[结果]猫头刺种群的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Ⅰ型,幼年个体数量最多,到达其生理年龄后,个体大量死亡,猫头刺种群龄级结构为金字塔型;消失率与死亡率曲线变化一致,前期数值小但缓慢上升,后期迅猛增长,达到最大值;4个猫头刺种群生存分析函数结果表明猫头刺种群整体呈现出前期稳定、中期渐减、后期衰退的特征。[结论]沙坡头自然保护区目前的生态环境可维持幼龄猫头刺种群的生长。  相似文献   
76.
2种新型除草剂防除天然草地狼毒和棘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天然草地开展了43.2%灭狼毒超低容量液剂防除狼毒和54.96%灭棘豆超低容量液剂防除棘豆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灭狼毒对狼毒作用速度快、防效优良,1.35和1.05 L/hm2的防效分别为95.29%和92.10%,死亡狼毒植株次年返青率不到1%;灭棘豆对棘豆具优良防效,1.65和1.35 L/hm2的防效分别为94.98%和93.50%,死亡棘豆次年无再生能力。2种除草剂对绝大多数可食牧草安全,对翌年可食牧草无任何影响,对非靶标生物安全,适宜在狼毒、棘豆发生草地大面积示范推广;灭狼毒和灭棘豆大面积示范推广之适宜剂量分别为1.05~1.35 L/hm2和1.35~1.65 L/hm2,最佳施药时期为狼毒和棘豆现蕾至初花期。  相似文献   
77.
为了探讨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不同浸提液处理对几种禾草化感潜力的差异,本研究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了甘肃马先蒿植株浸提液和粉末浸提液以及根区土壤浸提液对5种禾草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旨在揭示甘肃马先蒿对人工草地退化的潜在作用,为退化高寒草甸恢复和人工草地的建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甘肃马先蒿不同浸提液处理对5种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不同的化感效应,总体而言,粉末浸提液对5种禾草的抑制作用比整株浸提液的抑制作用大。甘肃马先蒿整株浸提液和粉末浸提液对5种禾草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化感综合效应表现为:对青海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 ‘Qinghai’)的化感潜力最大,对同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Tongde’)最弱,而根区土壤浸提液对同德老芒麦的化感潜力最大,对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最弱,对其它3种的作用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78.
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南疆地区小花棘豆中苦马豆素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以甲基-α-D-吡喃甘露糖苷(me-Gal)为内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小花棘豆中苦马豆素含量的方法.[方法]在柱温200℃、进样口温度300℃、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温度280℃、高纯氮气载气压力200 kPa条件下,对苦马豆素(SW)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结果]在0.375~6 mg/mL SW质量浓度范围内对SW和me-Gal峰面积比值的线性关系良好,加标平均回收率为102.18;,RSD=1.724;(n=5).小花棘豆中各部位苦马豆素含量为:种子(58.09±0.48)mg/kg;叶(21.81±0.58)mg/kg;全株(19.14±0.16)mg/kg;茎(12.30±0.23 mg/kg).[结论]该方法结果准确,可用于小花棘豆中苦马豆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79.
刘建泉  刘海红 《现代农业科技》2011,(20):315-316,321
对甘州区和肃南县2处养殖场的甘肃马鹿的适应性进行了调查,从气候、土壤和适应表现三方面探讨了甘肃马鹿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结果表明:甘肃马鹿不仅适应青藏高原山地气候,也能适应干旱荒漠气候,其生产性能、鹿茸的产量都有所提高,抗病能力增强,并提出了提高干旱荒漠区甘肃马鹿生产性能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0.
青海省甘肃马先蒿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前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建平  吴学明  苏旭  祁生贵 《青海草业》2005,14(2):44-47,50
作者研究了青海省甘肃马先蒿的植物学特性、群落特征及资源储量,在此基础上提出开发利用该资源植物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