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74篇
  免费   317篇
  国内免费   376篇
林业   997篇
农学   593篇
基础科学   200篇
  749篇
综合类   4087篇
农作物   2104篇
水产渔业   182篇
畜牧兽医   211篇
园艺   256篇
植物保护   188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243篇
  2021年   370篇
  2020年   360篇
  2019年   327篇
  2018年   209篇
  2017年   306篇
  2016年   412篇
  2015年   377篇
  2014年   592篇
  2013年   565篇
  2012年   808篇
  2011年   816篇
  2010年   587篇
  2009年   565篇
  2008年   502篇
  2007年   455篇
  2006年   366篇
  2005年   281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茶树光合作用的年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年中茶树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有2个低谷,分别出现在1和4月份(分别为2.50和4.02μmol·m-2·s-1);有2个高峰,第1个出现在3月份(5.91μmol·m-2·s-1),第2个出现在6和8月份(分别为8.75和8.23μmol·m-2·s-1).全年中5~8月份净光合速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茶树光合年变化受生理生态因子的影响,特别是主导因子的影响.多元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光合有效辐射、叶温和气温是茶园生态系统的主导因子(此三者第1主成分的特征向量分别为0.4467、0.4335和0.4356;P光合有效福射→Y=1.1543,P气温→Y=-1.0808,P气温→光合有效辐射→Y=1.0653,P叶温→光合有效辐射→Y=1.0685).生理因子中气孔导度对茶树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影响最大(气孔导度第1主成分的特征向县为—0.4464,P气孔导度→Y=-0.3723).  相似文献   
992.
低产茶园的改造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就低产茶园的现状。类型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简述了低产茶园改造的技术措施和改造后的管理。  相似文献   
993.
田间茶树净光合速率及其生态生理因子的日变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铁观音茶树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茶树净光合速率( Pn)及其生态生理因子的日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季节、不同天气和不同叶龄叶片 Pn 的日变化不同.在春季和秋季的晴天 Pn 的日变化曲线都是双峰曲线型,一天中11:00(春季)或10:00(秋季)和14:00 最高,有明显的“午休”现象;秋季多云天“午休”现象不明显,阴天 Pn 较低,且只有 1 个高峰;不同叶龄的 Pn 变化趋势相似, 30 天叶龄的叶片 Pn 大于老叶和嫩叶.茶树叶片光合能力变化受生态生理因子的影响,特别是主导因子的影响.经主成分和通径分析表明,光合有效辐射、叶温和气温是茶园生态系统的主导因子.生理因子中气孔导度对 Pn 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94.
对新鲜茶叶在摊放过程中的失水率、细胞膜透性、三种保护酶(SOD,CAT,POD)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摊放时间的延长和叶片失水程度的增加,鲜叶内SOD,CAT活性先增强然后迅速减弱,POD活性则一直保持增强的趋势,叶片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则不断上升.反映出茶鲜叶在摊放过程中脂质过氧化作用不断加剧,并且其增加速率与保护酶活性变化有一定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茶鲜叶适度摊放的化学实质与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95.
中国名茶──信阳毛尖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信阳毛尖是我国传统名茶之一,也是河南省的著名土特产之一。对其生产历史、产地、品质特征、原料要求、炒制工艺、内含化学成分进行了全面介绍。  相似文献   
996.
论述了陕北渭北粮食开发的重要意义,定量分析了陕北渭北粮食播种面积、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和粮食总产量增长潜力。结果表明,在现有栽培技术条件下,“二北”粮食总产量最高可望达到78.50亿kg,较“八五”期间净增产43.67亿kg.最后分析了潜力开发的可能途径与应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997.
安溪茶园土壤矿质元素质量分数与土壤母质关系较为密切.其中K、Al的质量分数是凝灰岩母质> 花岗岩母质> 第四纪红土母质;Fe、Mn、Zn 质量分数是凝灰岩母质> 第四纪红土母质> 花岗岩母质.土壤有效性的矿质元素与铁观音乌龙茶的生化品质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如土壤中的有效Zn,活性Al与速效P的比值与茶叶的氨基酸总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活性Mn 与茶多酚呈显著的正相关;速效P、活性Fe、活性Mn与水浸出物和总糖质量分数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998.
龙井茶摊放过程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骆耀平 《茶叶科学》1999,19(2):136-138
对龙井茶鲜叶摊放过程中β 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变化研究表明: 鲜叶摊放2 小时, 酶活性就达到最高水平, 而后便逐渐下降, 品种间虽有差异, 但趋势基本一致。3 个品种摊放叶的酶活性以水古茶最高, 其次是龙井43 和鸠坑种。在温度较低(20 ℃左右) 和相对湿度较大(90% 左右) 时, 酶活性在6 ~8 小时仍保持较高水平, 而在温度较高(25 ℃) 和相对湿度较低(75 % —80 % ) 时, 摊放2 小时后, 酶活性就大幅度下降到较低的水平, 因此, 要达到传统工艺上的摊放要求, 宜以低温(20 ℃以下) 高湿( 相对湿度90 % 以上) 环境下摊放为妥。  相似文献   
999.
湖南省茶树害虫天敌昆虫资源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湖南省茶树害虫天敌昆虫资源调查的结果,共查明天敌昆虫95种,分属膜翅目12科、鞘翅目4科、双翅目1科和脉翅目3科。指出了主要茶树害虫重要天敌昆虫。讨论了茶园生物防治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00.
为推动大宗茶机械化采收,提升大宗茶鲜叶采收效率与质量,针对目前仿形采茶机感知传感器易受接触作用力、自然光照或茶蓬面叶片间隙影响,提出了融合2D激光雷达与航向姿态参考系统(Attitude and heading reference system,AHRS)的采茶机割刀仿形距离估计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并研制精度验证试验台与自动仿形采茶样机,分别开展了室内与田间试验。采茶机采用2D激光雷达测量采茶机割刀仿形距离信息,为提升测距精度与实时性,结合AHRS感知的加速度信息,提出了融合2D激光雷达测距与加速度信息(Fusion of2D-LiDAR ranging and acceleration,FLRA)的采茶机割刀仿形距离估计算法,并研制了算法精度验证装置和方法,验证了算法有效性。室内试验结果表明,算法处理前仿形距离测距误差均值为36.53 mm,标准差为23.21 mm,算法处理后仿形距离估计误差均值为8.56 mm,标准差为6.31 mm,算法处理后的输出数据延迟更小,提升了仿形距离测距精度与实时性。田间试验表明,鲜叶采收效率达180~210 kg·h-1,割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