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05篇
  免费   234篇
  国内免费   553篇
林业   39篇
农学   1909篇
基础科学   413篇
  670篇
综合类   3189篇
农作物   260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41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740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63篇
  2021年   222篇
  2020年   192篇
  2019年   245篇
  2018年   222篇
  2017年   241篇
  2016年   295篇
  2015年   235篇
  2014年   286篇
  2013年   309篇
  2012年   416篇
  2011年   446篇
  2010年   371篇
  2009年   353篇
  2008年   293篇
  2007年   288篇
  2006年   259篇
  2005年   265篇
  2004年   242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222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150篇
  1998年   134篇
  1997年   125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991.
江西转基因抗虫棉苗期棉盲蝽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西转基因抗虫棉苗期发生绿盲蝽、中黑盲蝽、杂毛合垫盲蝽3种棉盲蝽,以绿盲蝽和中黑盲蝽为主要发生种,绿盲蝽与中黑盲蝽种群为1.54∶1,绿盲蝽为优势种,但具体在各棉苗床上这些盲蝽虫口发生优势差别与附近杂草群落种类有关。棉盲蝽在苗床上虫口增长与附近杂草花期消退、除草剂使用、棉苗移栽晚苗龄大有关。  相似文献   
992.
不同植食性昆虫危害棉花后棉株5种防御基因表达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静  张帅  崔金杰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21):4377-4384
 【目的】了解棉花体内5种防御蛋白基因在棉花防御植食性害虫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定量PCR分别测定棉铃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危害和机械损伤0(未处理的对照)、6、12、24、48、60 h后,多酚氧化酶(PPO)、叶绿体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ATP合酶β亚基、捕光蛋白复合物Ⅱ、热激蛋白(Hsp70)等5种棉花防御蛋白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在4种危害处理试验中,多酚氧化酶、热激蛋白和叶绿体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对昆虫的取食危害应答较强,捕光蛋白复合物Ⅱ对机械损伤的应答较强,ATP合酶β亚基对昆虫的取食危害和机械损伤应答都较强。PPO对棉铃虫危害应答较快,对甜菜夜蛾危害的应答反应较为迟钝,对斜纹夜蛾的危害没有特异的应答。经过上述4种处理,棉花体内Hsp70表达量都有明显的反应,对棉铃虫和甜菜夜蛾危害反应上调较大。ATP合酶β亚基在受到对机械损伤和斜纹夜蛾危害后表达量下调,而在受到棉铃虫和甜菜夜蛾危害后表达量上调。捕光蛋白复合物Ⅱ在受到对机械损伤、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危害后表达量下调,而在受到棉铃虫危害后表达量上调。叶绿体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在受到对机械损伤和斜纹夜蛾危害后表达量下调,而在受到棉铃虫和甜菜夜蛾危害后表达量上调,该基因对斜纹夜蛾危害的应答较强,对甜菜夜蛾危害特异性应答较弱。【结论】棉花对于不同昆虫的危害所产生的应答响应不同,具有一定的专一性。  相似文献   
993.
杂交棉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分配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杂交棉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及分配特点,为结合棉花生育特性制定高产施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杂交棉标杂A1、新陆早43号为试验材料,常规棉新陆早13号为对照,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大田试验,结合室内常规分析方法测定植株干物质和氮、磷、钾含量。【结果】标杂A1和新陆早43号在整个生育期内植株干物质积累量较对照品种新陆早13号高20.6%、15.5%,吸氮量高16.1%、10.5%,吸磷量高16.4%、11.4%,吸钾量高21.0%、18.5%;蕾、花、铃的干物质积累量较对照高20.7%、15.4%,吸氮量高16.9%、10.7%,吸磷量高18.1%、11.5%,吸钾量高20.7%、18.3%。2个杂交棉品种干物质和养分在叶片中的分配全生育期一直高于对照,在茎中的分配前中期高于对照,在蕾、花、铃中的分配在后期高于对照。生育后期杂交棉茎、叶的养分吸收速率低于对照,蕾、花、铃则高于对照。【结论】2个杂交棉品种的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量均大于常规棉且差异显著。本试验条件下,标杂A1和新陆早43号在生育期内氮吸收量为302.7和288.1 kg•hm-2,磷吸收量(P2O5)为138.2和132.3 kg•hm-2,钾吸收量(K2O)为459.2和449.7 kg•hm-2。  相似文献   
994.
棉花抗黄萎病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与海岛棉抗黄萎病基因连锁的SSR分子标记BNL3255-208,对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 L.)品种‘ Pima90-53’与陆地棉(G.hirsutum L.)品种‘中棉所8号’的杂交组合后代进行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抗性鉴定结果表明:50个F2植株中,初步筛选到带有抗黄萎病基因分子标记的...  相似文献   
995.
不同施肥模式对棉田肥料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田条件下,以转基因抗虫棉‘沧198’为材料,研究了2种类型肥料(常规肥料、控释肥料)在不同养分水平(100%、80%)下,采用不同施肥方式(常规肥:基施十追施,控释肥:全部基施)对棉花干物质积累、肥料利用效果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养分水平条件下,一次性基施控释肥的干物质积累量与常规施肥模式的干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996.
研究不同铃重类型抗虫杂交棉棉铃性状的差异及与铃重的相关性。以3个高品质陆地棉品种(系)和6个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系)为亲本,配制36个正反交组合。以单铃重为聚类指标,采用最小离差平方和法和欧氏平方距离将36个杂交组合分为大、中、小铃3种类型。对3种类型的单铃重和11个棉铃性状进行了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铃重、铃壳重、单铃皮棉重、单铃种子重、单铃种子数、单粒种子重、铃横径和铃纵径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单粒种子纤维重、单铃不孕子数、不孕子率和铃壳率差异不显著;简单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表明多数棉铃性状与单铃重的相关性在不同铃重类型间表现基本相同。单铃种子重对单铃重的贡献最大,依次是单铃皮棉重、单铃种子数。铃壳率、单粒种子重、单粒种子纤维重、铃纵径与单铃重的简单相关和偏相关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大中铃重类型的铃重与铃壳重的简单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该研究结果对于通过棉铃性状的调控提高单铃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7.
李金才  唐光雷  李存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7):10220-10222
[目的]探讨不同播期和密度处理对超短季棉品种个体发育动态的影响,明晰它们对棉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效应,为黄河流域冀东棉区棉花种植的播期和密度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方法]以超短季抗虫棉546系为材料,探讨了不同播期(播期I:5月20日.播期Ⅱ:6月2日,播期Ⅲ:6月14日)和密度(低密度:127万株/hm^2,中密度:15万株/hm^2,高密度:18万株/hm^2)处理对其个体生长发育动态的影响。[结果]不同的播期和密度处理对超短季棉546系的个体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影响,其中播期的影响效力要高于密度的影响效力,而播期对于棉株个体果枝数量发育的影响效力又明显高于对主茎伸长生长和加粗生长的影响效力。[结论]在黄河流域的冀中棉区对超短季棉546系栽培过程中,可以通过播期和密度的调控,有效地促进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夯实其产量基础。  相似文献   
998.
为了明确棉花主栽品种耐冷性及障碍型冷害的量化指标,达到及时预报,减轻损失的目的。运用智能人工气候箱,在新疆石河子棉区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内,于2003-2005年进行低温冷害模拟试验,研究花铃期棉花在经受不同范围和时长的低温后,其植株的受害程度。结果表明,低温处理之后,棉花的叶片、蕾和幼铃都出现异常脱落,经过11.5~18.5℃处理2~4天的其叶片在第8天后才开始异常脱落,其减少率≥35%,并呈持续减少的趋势,而其蕾、幼铃在第6天后就开始异常脱落,减少率≥55%;经过11.5~22.5℃处理2~4天其叶片减少率≤25%,并在处理后的第18~23天基本保持稳定,其蕾、幼铃减少率≥70%。说明花铃期棉花在受冷害之后,其蕾、幼铃先于叶片出现异常脱落,其减少率大于叶片,经过2种相同最低温度不同最高温度的处理,温度日较差小的叶片减少率较高。  相似文献   
999.
云南不同品种有色稻米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及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云南不同品种有色稻米的HPLC指纹图谱,为科学有效的评价其质量提供可靠的方法。采用HPLC-UV方法对样品进行测定,以Venusil ASB-C18(5 μm,250 mm×4.6 m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和甲酸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62 nm,柱温30℃。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云南不同品种有色稻米的HPLC指纹图谱,对收集的24个不同品种的样品进行分析,结果确定了11个共有峰。对不同品种有色稻米的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24批样品聚为2类,二者分析结果一致。指纹图谱技术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是评价不同品种有色稻米的有效方法之一,为有色稻米的质量控制提供更全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棉花氮素营养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氮素是棉株体内的主要结构元素,是限制棉花高产的主要因子之一。综述了氮肥运筹对棉花生物质积累、叶绿素SPAD值、产量构成因素、磷钾吸收与分配以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合近期有关棉花氮肥后移效应的研究进展,得出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氮肥用量有利于棉株生物质积累和功能叶片较高的叶绿素SPAD值;不同种植密度下,适量的氮肥用量,有利于单株铃数和单铃重提高,对衣分影响较小;适量的氮肥用量,有利于提高棉株对磷钾的吸收利用效率;氮肥可以影响纤维品质,不同学者结果存在差异;适量的氮肥后移,有利于延缓棉花衰老,延长花铃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